|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朋友难得,知交更难得。很多关系都能称得上朋友,但不是所有关系都能称得上“八拜之交”。

上一期我们讲到“八拜之交”中的“四拜”—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胶漆之交和鸡黍之交。接下来我们接着和大家讲讲余下的那“四拜”—管鲍之交舍命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的故事。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1.管鲍之交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管鲍之交的故事对于大家来说应该非常耳熟能详,这个典故最早出自《列子·力命》,完整的故事则载于《史记·管晏列传》。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国人,早年以从事商业活动为生。鲍叔牙又称鲍叔,字宣子,齐国人,齐大夫鲍敬叔之子。

管鲍二人年轻时就相识,曾经一起做生意,管仲家比较贫穷,因而在赚钱之后往往给自己多分一些。别人说他贪婪,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困难,多给他一些是应该的。而每次管仲给鲍叔牙出谋划策都把事情搞砸,鲍叔却为管仲开脱,说失败的原因是时机不对。

二人又一起出仕,为官时,管仲经常做不好事情,多次被上级斥责,鲍叔又说这对管仲都不是好的机遇。打仗时管仲又经常临阵脱逃,鲍叔也反驳管仲贪生怕死的说法,说管仲家中有老母亲,不能轻易去死。

之后,管仲和鲍叔牙分别侍奉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最终公子小白夺得君位,是为齐桓公,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臣属下入大狱,时人都说管仲无耻,没有像召忽那样为主公而死,鲍叔牙却说管仲有大才,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请求桓公抛弃前嫌重用管仲,自己则甘居管仲之下辅助于他。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拜管仲为相,管仲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制定政策,富国强兵,把齐国治理成首屈一指的大国,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

鲍叔牙虽位次不如管仲,却因自己的贤德,使得鲍氏一直都是齐国的显族。所以,时人虽称赞管仲的才干,但更加敬佩鲍叔牙的品德和心胸。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2.舍命之交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舍命之交的主角名为羊角哀与左伯桃,这二人有“羊左”之典故,出自《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而二人之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烈士传》。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左伯桃,春秋积石山人,自幼父母双亡,好读书、有才学,有济世之才,因中原诸侯征伐,仁义不兴,年逾四旬仍未出仕。后来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于是告别乡里,投奔楚国。

行至途中,天降大雨,夜幕降临,左伯桃急忙四处寻找避雨之处。突然发现树林中有一户人家,急忙前往投宿。这户人名叫羊角哀,亦父母双亡,独居在这里。羊角哀也是一位儒生,因而与左伯桃相谈甚欢,并且结为兄弟,羊角哀年幼五岁,为第,二人相约一同投奔楚王。

二人走到梁山(鄂西宜都市西南),天降大雪,实在无法前行,于是左伯桃让羊角哀带着干粮自己走,羊角哀不允。又走了十里之后,发现一棵枯树,内里腐朽,正好有个树洞,羊角哀将左伯桃扶进树洞休息。

左伯桃让羊角哀去捡柴火生活,自己趁机将衣服全部脱下放到包袱里。等羊角哀回来后,左伯桃不容置疑地要求羊角哀带着自己的衣服和两个人的粮食独自离开,羊角哀不肯,左伯桃坚持这样做,并说:“贤弟比我年少,且胸中的才学比我强很多,你去投楚王,一定能加官进爵,这样你也能回来把我埋了。如果咱们都死在这里,且不说抱负不能实现,白白送死也不值得。”

羊角哀不得已,痛哭叩拜,然后独自离开,没过多久左伯桃便冻死在树洞中。

到了楚国后,由于才学不凡,被楚王任用,拜为中大夫。羊角哀趁机将左伯桃舍命救己之事告诉楚王,楚王为之感伤,并派人跟随羊角哀为左伯桃办葬礼。

羊角哀为左伯桃树洞内的尸身香汤沐浴、穿戴衣冠,然后选风水宝地厚葬。

葬礼完后,羊角哀并没有立即离开,一天晚上,突然在梦中看见左伯桃悲哭,羊角哀大惊,问道:“兄长新葬,今夜来见我,一定有什么事吧?”左伯桃道:“贤弟不负希望,成功入仕,还将为兄葬于宝地,但唯独有一件难事,为兄的坟地与荆轲墓相近。那荆轲刺秦王不成功,怨气深重,夜晚仗剑咒骂,并扬言要将为兄尸首掘出,抛尸野外。”

羊角哀找来乡亲,得知确有荆轲墓,因荆轲至交高渐离是当地人,冒死为荆轲收尸后偷偷埋在这里。

羊角哀不忍兄长死后不得安宁,于是执剑到左伯桃墓前,自刎而死,亲自到泉下帮助兄长。当地人感其情深,将羊角哀葬于左伯桃旁边,楚王得知此事,亦感情深义重,加封上大夫,并派人在二人墓前修建庙宇,至今香火不断。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3.忘年之交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忘年之交指的是年岁、辈分有差别的人,不拘泥于这些而交为好友。最早的记载忘年之交的是《后汉书·祢衡传》,讲得便是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的故事。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孔融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少时的“让梨”之事了,其实孔融作为当时的清流领袖,才学与文采都是非常优秀的。

身为孔子后裔,孔融将儒家伦理、礼义视为人生信条,自然对曹操侧目而视。而当时还有一位年轻的才子,同样蔑视权贵,喜欢讽刺时事,这个人就是祢衡。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人,少有才学,虽不在建安七子之列,但同样能言善辩,桀骜不驯,没有什么人是他看得起的,曹操也不例外。

只有对孔融,祢衡格外尊敬,而孔融也同样看重这个有才的年轻人,二人惺惺相惜。彼时祢衡刚刚弱冠之年,只是个未谙世事的年轻人,孔融已年逾四旬,但二人不拘泥于年龄、辈分、地位的限制,反而相交与欢,是非常好的朋友。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杀时,罪名有一条为“大不敬”,内容是说:孔融与祢衡曾经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则说祢衡是“颜回复生”。虽说可能只是欲加之罪,但孔、祢二人确实互相欣赏。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4.生死之交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生死之交,是不求同生,只求共死的至真友情。而最广为被人传颂的生死之交,便是刘、关、张三人间的这种情谊。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织席贩履的涿州人刘玄德、躲避追捕的解县人关云长和勇武屠户燕人张益德结为异姓兄弟,食则同饭,寝则同榻。三人同生共死,砥砺创业,最终开创了蜀汉政权,成就一方霸业。

因为刘、关、张的故事如此地广为人知,在此我就不更多的赘述了。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家少堵墙,这个自古以来的道理,至今依然是有道理的。“八拜之交”就此全都讲完了,能有其一,便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小记|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得上“八拜”?(二)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