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菩提達摩是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為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來到中國,開創了中土的禪宗,經過歷代祖師大力弘揚,逐步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

一、菩提達摩的生平

初祖菩提達摩大師,南印度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種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來逢上西天第二十七祖師般若多羅到此國來,受到國王供養。

般若多羅知道菩提多羅前世因緣,便叫他同兩個哥哥辯析其父親施捨的寶珠,以試探他,讓他闡發心性的精髓。然後對他說:“你對於各種法道,已經博通。達摩就是博通的意思,你應該叫達摩。”

於是他改號叫菩提達摩。

他問師父:“我得了佛法以後,該往哪一國去作佛事呢?聽您的指示。”

師父說:“你雖然得了佛法,但是不可以遠遊,暫時住在印度。等我寂滅六十七年以後,你就到震旦(即中國)去。廣傳佛教妙法,接上這裡的根。切莫急著去,那會讓教派在震旦衰微的。”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後達摩遠涉重洋,在海上顛簸了三年之後,終於到達了中國的南海。這時是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年九月二十一日。廣州刺吏蕭昂備設東道主的禮儀,歡迎他們,並且上表奏稟梁武帝。

武帝接見了達摩,問他:“朕即位以來,營造佛寺,譯寫經書,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麼功德?”

達摩說:“並沒有功德。”

武帝問:“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說:“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然有,卻不是實有。”

武帝說:“怎樣才是真功德呢?”

達摩說:“清淨、睿智、圓妙,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是在塵世上追求的。”

武帝又問:“什麼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說:“空寂無聖。”

武帝又問:“回答朕的問話的人是誰?”

達摩說:“不知道。”

武帝沒有領悟。達摩知道二人的心思沒有契合,於是在十月十九日,悄悄回到長江北岸。

十一月二十三日,達摩到達洛陽。這時是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達摩下榻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整天默默不語。人們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管他叫“壁觀婆羅門”。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當時有個叫神光的僧人,是個曠達之士。他長期居住在洛陽附近,博覽群書,善於談論玄妙的道理。他嘆道:“孔子、老子的教,不過是禮術規矩,《莊子》、《易經》這些書,也未盡妙理。近日聽說達摩大士住在少林寺,最聖達的人就離自己不遠,該佔探訪他那玄妙的境界。”

於是來到少林寺,早晚參見大士,恭候在旁。達摩卻每每對著牆壁端坐,神光聽不到他的教誨和鼓勵。神光心想:“過去的人求學訪道,餓了,把光骨頭敲開吸取裡面的骨髓,從身上扎出血來暫時充飢,割下珍貴的頭髮掩埋在泥裡,或者捨身跳崖去喂老虎。古人尚且如此,我又是什麼人呢?”

這年十二月九日晚上,漫天大雪,神光站在殿外,一動不動。到天亮時,積雪都沒過他的膝蓋了。達摩憐憫地問道:“你久久地站在雪地裡,要求什麼事?”

神光悲苦地流下淚來說:“只希望和尚慈悲為懷,打開甘露門,普度眾生。”

達摩說:“諸佛有無上妙道,是天長地久勤奮精進,行難行之事,忍難忍之情而修得的。哪能憑小德小智,輕慢之心,就想得到真乘,白費辛苦。”

神光聽了佛祖的教誨激勵,悄悄拿了一把快刀,砍斷了自己的左臂,將殘臂放在達摩面前。達摩知道他是堪承大業的法器,就說:“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為了證法而忘掉了形骸。你今天在我面前砍斷手臂,你所追求的也可以得到。”達摩於是給他改名叫慧可。

慧可問:“諸佛的法印,可以說給我聽嗎?”

達摩說:“諸佛的法印,不是從人那裡得到的。”

慧可說:“我的心還沒有安寧,求大師幫助我安寧下來。”

達摩說:“把你的心交給我,我幫助你安寧。”

過了一會兒,慧可說:“找我的心,找不到了。”

達摩說:“我幫你安心,完成了。”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過了九年,達摩要返回印度了。他召集門人說:“回國的時間到了,你們何不說說自己有什麼心得?”

一個叫道副的說:“在我看來,不拘於文字,不離開文字,這就是道用。”

達摩說:“你學到了我的皮毛。”

尼姑總持說:“據我理解,就像慶喜見到如來的佛國,見了一次就見不到第二次。”

達摩說:“你學到了我的肉。”

道育說:“地、水、火、風四大皆空,色、受、想、行、識五陰並非真有。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法可以學得。”

達摩說:“你學到了我的骨頭。”

最後,慧可禮拜了大師,依次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開口。

達摩說:“你學到了我的精髓。”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他又看看慧可,告訴他:“過去如來把他的清淨法眼傳給迦葉大士,然後又展轉囑託,傳到我手裡。我現在交付給你,你要護持。我把袈裟也傳給你,作為傳法的信物。它們各有自己的含義,應該知道。”

慧可說:“請大師指示。”

達摩說:“內傳法印,以便正智與真理相契合。外傳袈裟,以便教派承傳旨意明確。若是後代輕薄,群起懷疑,說我是西天人氏,你是東方學子,憑什麼得真法,你拿什麼證明?你如今接受這袈裟和佛法,以後遇上災難,只消拿出這衣裳和我的法偈,就可以表明化導無礙。我寂滅兩百年後,衣裳就不再往下傳了,佛法已經遍佈天下。但那時候,懂佛道的人多,行佛道的人少;說佛理的人多,通佛理的人少。私下的文字,秘密的證說成千上萬。你應當宣傳闡發正道,不要輕視了沒有真悟佛理的人。他們一旦回覆正道,就跟沒走彎路的人一樣了。聽我的偈言: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當時,魏皇帝尊奉釋家,佛門俊才如林。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二人,便是僧中的鸞鳳。他們看到達摩大師演說佛道,常比手劃腳同大師辯論,是非蜂起。

達摩佛祖遠振玄風,普施法雨,贏得了聲望。而氣量褊狹的兩個僧人不堪忍受,竟相生起害人之心,幾次在大師的飲食裡施放毒藥。

到第六次放毒時,大師教化世人的因緣已盡,法教也有了傳人。便不再自救,端坐圓寂。這時是魏文帝大統二年——丙辰年十月五日。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達摩安葬於熊耳山,人們在定林寺為他起了一座塔。

三年後,魏臣宋雲奉命出使西域,回來經過蔥嶺時,同達摩祖師相遇。宋雲看見他手裡提著一隻鞋子,翩翩遠去。

宋雲問:“大師往哪兒去?”

達摩說:“西天去!”

宋雲回來,把這事源源本本告訴大家。等到他的門人啟開墳墓看時,只剩下一付空空的棺材,裡面有一隻皮鞋。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二、菩提達摩的禪法

達摩傳法偈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瞭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菩提達摩的禪法,根據其弟子曇林所傳《略辨大乘入道四行》,有二入四行的禪觀。

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兩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能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人。

行入者:謂四行。其餘諸行,悉人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一、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雲“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二、隨緣行: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八風不動,冥順於道,稱為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隨形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爾。功德黑業,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理,故舍諸有,息想無求。經雲:“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名無所求行。

四、稱法行:

性淨之理,目之為法,信解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彼無此。經雲:“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於身命財,行檀施捨,心不慳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淨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莊嚴菩提之道。檀施即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達摩的二入,猶如理與事,體與用,是指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側面。沒有理的行,沒有行的理,好似跛者跑路,步履維艱。達摩的四行,是以“稱法行”為歸宿,前三者是事,後一者是理。歸宿到修行六度,而無所行。行而不行,是理行二入的要旨。

臨濟禪師說: “自達摩大師從西土來,只是覓個不受人惑的人。”若能行而不行,不行而行,是人則永不受人惑。若問達摩西來意是什麼?就是使人不受人惑。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帶您走進禪宗初祖的傳奇一生!

如何修六度法,在《少室逸書·達摩和尚觀心破相論》中達摩答慧可說: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欲淨六根,先降六賊。欲舍眼賊,離諸色境,心無慳恪,名為佈施。能禁耳賊,於彼聲塵,勿令放逸,名為持戒。能除鼻賊,等諸香臭, 自在調柔,名為忍辱。能制舌賊,不貪邪味,贊詠講說,心無疲厭,名為精進。能降身賊,於諸觸欲,其心湛然不動、名為禪定。能攝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樂諸功德,名為智慧。若能永除六賊,常修淨六根,是名六波羅蜜行。度者運也,六波羅蜜喻如船筏,能運眾生,達於彼岸,故名六度。

又《觀心破相論》達摩對於修伽藍、鑄形象、燒香散花、燃長明燈、晝夜六時能繞塔行道、持齋、禮拜等等種種功德,答慧可問,至為精闢。

(一)、伽藍,西域梵音,此地翻為清淨處地。若心湛然,內外清淨,是名為修伽藍。

(二)、鑄形像,是鑄金銅之作。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工匠,以三聚淨戒,六波羅蜜為畫像,熔練身心真如佛性,遍人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此即無漏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謂究竟常住真如法身。

(三)、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燻諸穢惡業,悉令消滅。

(四)、散花者,所謂演說正法諸功德花。佛所稱歎,究竟常住,無凋落期。

(五)、長明燈者,正覺心也。常燃如是真如正覺燈,照彼一切無明痴暗,能以此法轉相開悟,即是一燈燃萬千燈。以燈續明,明終不盡,以無盡故,號曰長明。

(六)、六時行道者,長時不捨,名曰六時行道。

(七)、持齋,所謂齋整身心,不令散亂。

(八)、言斷食者,斷於無明惡業之食。

(九)、禮拜,若能惡情永斷,善念恆存,雖不見相,當名禮拜。

(十)、唸佛者,在口曰誦,在心曰念。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福,終無是處。

上述內容,說明達摩的禪法,是以理導行,以行人理,事理不二,圓融無礙。惜今之說禪者,或執於事,或廢於理,翻轉葛藤,均不解達摩之西來意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