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论亲缘关系,贾探春与黛玉是姑舅姊妹,与宝钗是姨表姊妹,并且探春非王夫人亲生,与宝钗便无真正的血缘关系。



论作诗才华,贾探春对宝钗黛玉都是佩服的。

论理家才能,贾探春当然是佩服宝钗的,两位注重实际、关心家族、有责任感的小姐宝钗探春惺惺相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是肯定的。


论到喜欢谁做自己未来的“正牌嫂子”,贾探春的态度当然是“自己一个姑娘家”不该掺合的事情绝对不掺合了。

87电视剧对原著情节有一个重要修改,凤姐调侃黛玉“吃茶”论亲“宝黛姻缘”时三春全都在场,造成一种在贾府中“宝黛姻缘”常常在大范围的公开场合被随意提及和玩笑的印象,并且三春对此也颇有认同感。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红搂梦》原著中,贾府中主子唯一一个凤姐、唯一一次正面提及“宝黛姻缘”就是在刚刚入住大观园半个月后的农历三月初,凤姐在怡红院里调侃黛玉“吃茶”,当时李纨、凤姐、宝钗三个现任和未来的贾府“正牌媳妇”齐齐到场看望被贾环推倒灯油烫了脸的宝玉,黛玉一个人落在后面单独进了怡红院说“今儿齐全,谁下帖子请的。”出口成谶语了。

此时三春均不在场,凤姐这才开了“宝黛姻缘”的玩笑,并且凤姐口出谶语对黛玉说:“你别作梦!给我们家做媳妇还亏了你了?”

再就是入住大观园的第二年初春“紫鹃试玉”后,薛姨妈在潇湘馆里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了。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一经“改编”就会变味儿的呀!别把原著和87改编电视剧情节给弄混了哦!

题主的问题恐怕还是想通过讨论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来判断贾探春有没有在“金玉良缘”和“宝黛姻缘”中间站队?事实上还真没有,至少在《红楼梦》前80回中根本无法判断贾探春的倾向性。

如果一定要说贾探春喜欢黛玉,还是宝钗的话。

个人以为,从血缘上说贾探春当然与林黛玉更亲近。如果王夫人和赵姨娘都更倾向于选择宝钗做“宝二奶奶”的话,贾探春的内心也一定是不排斥的。


阿丹151014015


开始时,探春是喜欢宝钗的,在大观园第一次作“咏白海棠”,都说黛玉的诗最好,但李纨社长觉得蘅芜君第一,潇湘妃子第二,探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李纨,说: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还有“菊花诗”李纨评论:《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三首都是黛玉所作),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宝玉喜得拍手叫道:极是,极公道!但是探春却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托出来了。从这两处不难看出,探春是喜欢宝钗的。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推移,探春与黛玉的关系却比宝钗的要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书中写道: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宝钗嫌探春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而宝钗家原本就是商人,唯利是图,重利,可见宝钗之城府。



后面薛宝钗搬出大观园,探春欢送,显然,探春将黛玉当作了自家人,而宝钗是外人,她可以跟黛玉肆无忌惮地开玩笑,却和宝钗一本正经地讲事。

所以,我觉得探春与黛玉的感情更深厚一些。


香梅


先例举几点,1.论亲疏关系,探春与黛玉是真亲戚,宝钗不是。2.从与宝玉的关系看,探春与宝玉兄妹关系极好,宝玉深爱着黛玉,探春也应该受其影响。3.探春理家时黛玉夸过探春,凸碧庄赏月时黛玉触景生情,希望与人倾诉,想到的也有探春。4.生日宴那段探春单单忘了黛玉的生日,巧的是黛玉重建桃花社时也忘了探春的生日,很多人据此认为她们两个不和,但桃花社起社的日子是大家商议的,可见是大家都忘了探春的生日,那么以此类推,上次探春忘记黛玉的生日也不能说明什么。5.探春理家时与宝钗共事了很长时间,两人相处似乎不错,但有一处,探春提出对大观园实行承包制,宝钗略行小善却获得下人的感恩,有红学家认为宝钗有夺功之嫌,那么真正的改革实施者探春是否介意呢?6.因绣春囊事件抄检大观园后,宝钗以母亲生病为由立马搬走了,探春的话似乎有点不那么客气,以至于尤氏打趣她怎么撵起亲戚来了。等等。综合上述几点,我认为探春与黛玉的关系要远好于宝钗。


梦迴红楼


探春是原应叹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中最有聪慧、最有才干的一个。元春虽然是贵妃,但天分远不及探春,探春吃亏在出身上,非正室所处,母亲和弟弟还不争气。如果探春生活在现代社会,绝对是一流的女强人。

黛玉和宝钗都是人中龙凤。黛玉远离家乡,孤苦伶仃,带上万贯家私投奔贾府,结果落得寄人篱下的下场,纵有万般才情也无用武之地,试想一下,如果黛玉能够性情能像探春一般果敢的话,自立门户,凭借父亲留下的万贯家财,生活肯定胜在贾府万倍。探春本人性格直爽,对黛玉应该怜惜居多,但是应该不喜欢黛玉顾影自怜和伤感多疑的性格。

宝钗虽说也是寄人篱下,但起码母亲和哥哥都在,有亲人爱护,自身也擅长交际,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心,从身体素质上讲,宝钗常年吃昂贵的冷香丸,身体应该比黛玉更差,更不适合当儿媳,从这个角度上看,黛玉更有优势成为儿媳人选,只是黛玉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去迎合别人。

探春对宝钗应该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她们性格不同,彼此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利益共享。

如果从生活情趣上看的话,探春反而应该更喜欢黛玉一些,毕竟黛玉才情和灵性更甚宝钗。

你怎么看?


东篱趣谈唐宋


人,总会被虚伪的一面蒙蔽,待到看清了便会觉得真性情比较可爱。

开始,探春是比较喜欢宝钗的。宝钗圆滑得体,做事滴水不漏。却又“藏拙”。

而黛玉一进贾府,贾母便把她带在身边居住,亲孙女倒往后靠了。作为孙女探春,心里有不自在也是情有可原的。


探春忘记了黛玉生日那一回——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 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 . 又是 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 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 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

探春是真的忘记了吗?恐怕是有意讨好嫡母王夫人,暗地里站在金玉良缘一队。毕竟,探春庶出,还是要在嫡母面前刷存在感的。宝钗不也是外人?


不过,人与人相处久了见人心。

探春理家,出了主意得罪人,输了人心。宝钗在关键时刻却落了好人。

文中有一段她们的对话很有趣,表明了探春和宝钗不同的价值观,也是她们之间的一次思想交锋。

宝钗说【真真膏粱纨绔之谈】探春说【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宝钗继续教训探春【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探春说,【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探春的【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 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由此可见,探春怼宝钗是看穿看透了她的价值观。

一对比,敏探春肯定能品出谁是真性情,喜欢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清心一栈


我觉得探春更多的还是喜欢黛玉,和黛玉在一起玩更单纯有趣。

第一,探春和黛玉之间更亲密,关系也更好。



探春兴起发起了一个诗社,大家对这个活动都特别的喜欢。黛玉更是提了很多好点子,比如大家不要受辈分的约束,都要起一个诗号。

探春的号就是黛玉给解释的,探春叫“蕉下客”,黛玉找到了“蕉叶覆鹿”的典故,说探春是鹿,把大家都逗乐了。黛玉会来玩笑的人都是黛玉喜欢,和有趣的人。

探春也给黛玉起了绝美的一个号“潇湘妃子”,黛玉很喜欢也很认可这个号,如果不是了解,探春起的号怎么会对黛玉的脾气。

黛玉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真诚待人,刚开始相处的人也许会喜欢宝钗,但是相处久了就会更喜欢黛玉,因为大家的相处时纯粹的。

而且宝钗老是一副大人的模样,一般人都和她亲近不起来,就没有看到探春和她有这样打闹玩耍的情景。

第二,因为在黛玉临终的时候探春还陪伴在她身边。



锦上添花的不一定是朋友,但是雪中送碳的一定是朋友。黛玉在快要弥留之际,探春还依然守护在她的身边,那个时候宝玉正在成亲,如果探春与宝钗更好,自然该去祝福。

可是就在黛玉这样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她还是来了,说明她心中是有黛玉的,是记挂着她们的姐妹情谊的。

第三,探春和宝钗同行相斥,交流多半是工作上的。



探春和宝钗一样心中都是有宏伟抱负的人,这样两个人多少会有一些摩擦。虽然探春和宝钗一起管家,但是交流也多半只是工作上的。

探春没事的时候就去探望生病的黛玉,也许只能和黛玉随便说几句话,探春也不会觉得烦,赵姨娘顺道也会去探望黛玉,是不是也有探春的缘故呢!

欢迎关注:常乐红楼,为你带来有趣的红楼解说和小故事!不期而遇,留个脚印吧!


常乐红楼


贾家如果真有一个成器的子孙,就是贾探春。探春的见识和决断让她在所有的兄弟姐们之中出类拔萃。具体的表现,自然是海棠诗社和大观园改革。除此之外,还有探春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态度上,也体现了贾探春的远见卓识,心胸开阔!


一,探春对薛林纯粹欣赏。

妹虽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雅调。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

海棠社是探春发起的,惊讶了所有人。探春的格局由此可见一般。有眼界的人不一定是才能最顶尖的人,却一定是人上人。探春就是这样的人。而她发起诗社主要目的就是想向薛宝钗林黛玉二人学习,更为了自己脂粉女儿证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探春的格局绝不拘泥于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她对待有才能的人的观点不是排斥而是趁机接近和学习。这个观点让探春成长为一个脂粉英雄一般的人物。即便英豪扩大宽宏量的史湘云还有妒忌林黛玉受宠的时候。而探春对众姐妹的接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从主观欣赏到客观接纳学习。探春实在是女豪杰!


二,探春在薛林之间搞平衡。

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大观园中最拔尖的人物。所以探春虽然发起了海棠诗社,却从不争抢,自认才能比不过薛林,即便元春省亲这么大阵仗也不出头。安心居于人后。

探春对待薛宝钗和林黛玉一直一视同仁。言语上,探春和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除了史湘云,也就探春对林黛玉出口无忌惮,诗社起名号,探春的蕉下客叫林黛玉调侃了一回,林黛玉的潇湘妃子竟然是探春起的,显然探春对林黛玉认识更深,一语中的,让林黛玉都心满意足!而随后的海棠诗探春又为薛宝钗出了头,认为宝钗的更胜一筹。探春评价客观公正,而且平衡之术运用得当,让两人谁也不觉得厚此薄彼,这种才能才是探春的高明之处。


三,探春不在宝黛钗三人之间站队。

金玉良姻和宝黛爱情对于探春来说太遥远,她一个姑娘虽然旁观者清,却并不站队。王熙凤开贾宝玉和林黛玉玩笑的时候,探春笑的很善意。打小几人都这样过来的。这样打趣的话探春听的多了。而金玉良姻探春也从不宣之与口,大人们神仙打架,探春绝不参合。探春深知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综上,探春在宝钗和黛玉之间一直互动良好。作为贾家的庶出女儿,探春知道自己很多时候没有更多的选择。她的地位也是她谨小慎微得来的。所以她善待贾家所有人,也绝不让任何人轻侮她!她自尊心强,却从不轻视任何人。做人做事有大局观,有理想,有抱负。她的心中没有一般女子的妒忌,有的只是对人的欣赏!这样的贾家三小姐,大善!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我认为以探春的脾性肯定喜欢黛玉。探春除了有智谋,而且敢说敢做,性情直爽!连王熙凤都对她赞赏不已。宝钗呢,事不关己,一问摇头三不知,太懂得自保,这样人探春怎么可能真心喜欢呢?黛玉呢,很多人认为娇弱、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不然,她心中也是有一本账的,岂不闻她对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黛玉很欣赏探春,而且黛玉对于一家生计也是操心的,只是碍于自己是亲戚又是小姐的身份,不便插嘴。她和探春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是那样聪敏的人,探春怎能不喜欢她?


晓镜云鬓


人之相与必有亲疏厚薄,探春之于黛玉、宝钗亦然。依探春对其二人的言行,我以为,探春对宝钗更为亲近,这亲近中更多是敬重。 喜欢一个人则难免爱物及乌,对其评价也常失之偏颇。

首先,且先看探春对钗黛二人的诗的艺术水平的评价,多少有些失之公允——抑黛扬钗意明显。第三十七回,诗社初启,宝钗的海棠诗“愁多焉得玉无痕”明显有讽刺宝、林二人之意(脂批);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真真风流飘逸。社长李纨对二人的评价是不分伯仲,似应平分秋色的。她认为“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黛玉诗);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衡稿(宝钗诗)。”李纨从风流、含蓄两种风格评出两个第一,然而,李纨话音甫落,探春就迫不及待地确定桂冠的归属:“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探春以她对宝钗的深深情意果断“篡改”了李纨的评定结果。

大概两天后,又作菊花诗,黛玉包揽前三,终得魁首。探春对此似有深深不平意,她又对宝钗的诗作了一番褒扬:

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只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

两人的你来我往又似有些对社长李纨自谓“公评”的结果表达些许抗议。

其次,从探春对二人的称谓可蠡测其亲疏态度。钗、黛均长于探春,探春对宝钗是言必称“姐”,声声“宝姐姐”,喊得特亲,对黛玉则不然。第四十九回,宝琴、岫烟等一行人到来,宝玉急于开诗,探春意見不同,言及钗、黛二人,她的称谓中可見其对宝钗的敬重:

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有病了,……。”……,探春道“这会子大嫂子宝姐姐心里自然没有诗兴的,……,颦儿刚好了,人人不合式。……,颦儿也大好了,大嫂子和宝姐姐心也闲了,……。除宝姐姐的妹妹不算外,……。”

虽然“颦儿”也不失亲切,但比起不绝于耳的“宝姐姐”,总觉探春有一种黛玉不堪作她姐姐的意识,全书通读也很少見她呼黛玉为姐处。

再说,探春忘了黛玉的生日确也不可思议。黛玉幼时六七岁便居于贾府,想来贾母为慰籍失怙的外甥女必定每年总给其一个甜蜜的生日,迎探惜也必定参加的,小孩的记忆总是极好的,探春昨就忘了?但她却记住了应与她有些疏远的“琏二哥哥”的生日,这一记一忘就匪夷所思了。


探春对钗黛的一亲一疏也是其来有自的。

首先,黛玉一进贾府,“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生女倒且靠后,……”。这大概会给庶出小探春些许阴影——庶出这个有点耻辱标记的身份使探春特别敏感。贾母对黛玉与三春的亲疏有别或使探春将不满迁于黛玉。


其次,在宝钗“随分从时”、善于应候众人的优势比较下,在探春眼中,黛玉就有些爱计较、小气的性格弱点。第七十回,黛玉重建桃花社,众人放风筝时,紫鹃拣了风筝并打算居为已有,探春一句话泄露了她对黛玉的偏见:“紫娟也学小气了。”“学”?紫鹃能跟谁学?起先,紫鹃是贾母的小丫头,难道贾母会有“小气”的行事风格给紫鹃学了去?显然不是。在探春心中,紫鹃的“小气”老师大概应该是她的主子黛玉吧。接着,黛玉的一席话恰证明探春对黛玉认识真的是谬误,黛玉并未因此生气,她笑着说:“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吧。”黛玉并非心胸狭窄之人,她所计较的只是与她的感情相关之事。第三十四回,获赠旧手帕后,她觉得情有所归,不但才思如涌、口角生风、妙语迭出,言行也豁达大度、随和亲切。

探春更亲宝钗或许与王夫人有关。王夫人对钗黛的亲疏,恐怕是无人不知,“才智精明”的探春自然会审事度势,建立她的朋友圈。


玄真子桑


贾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女儿,从小跟随贾母、王夫人长大,贾探春比较亲近王夫人,认王夫人为母亲,王子腾为舅舅。

探春和黛玉的关系是姑舅亲。探春与宝钗的关系是姨表亲。如果从亲戚的远近程度来看,探春和黛玉更近,探春与宝钗远一些,因为探春毕竟是赵姨娘的女儿,不是王夫人的女儿,与王夫人没有血缘关系。王夫人的外甥女宝钗与探春也没有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但是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探春还是认宝钗为亲戚的。

如果问贾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亲近程度,我认为宝钗刚进府时,探春亲宝钗,随着时间的推移,探春开始亲近黛玉。

贾家迎探惜三春从小是跟着贾母长大的,黛玉一进贾府后,三春就被挪了出来,跟着王夫人。王夫人是不苟言笑、拘泥不化的人,贾母是开朗风趣、不墨守成规的人,三春在王夫人身边必然没有在贾母身边开心。其次,视黛玉和宝玉一样,连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再次,宝玉对姐妹们情深义重,自从黛玉来了以后,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有了这三方面的原因,争强好胜的探春,对黛玉难免会有不满情绪。

宝钗刚进贾府时,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探春也应该是这样认为的。另外探春是亲王夫人的,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探春自然亲近宝钗。宝钗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好,她温柔体贴,和她在一起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探春自然愿意与她亲近。

探春是一位机敏的女孩子,她敏锐地发现,宝钗说话办事滴水不漏,却见不到真心。黛玉是真性情,虽然有缺点,却坦率、热情。黛玉对花、对鸟都倾注了真心,何况对人?通过对比,探春在感情上偏向黛玉。例如她可以和黛玉互相开玩笑,从未见探春和宝钗开玩笑。在结海棠诗社那一回,黛玉打趣探春的蕉下客,探春给黛玉起潇湘妃子的诗号,二人的互动,非常和谐。

或许是王夫人的关系,或许是探春欣赏宝钗文笔,探春常常为宝钗出头。大观园诗社的第一次作诗是“咏白海棠”,众人阅完大家的诗稿后,都认为黛玉的诗最好。但李纨认为"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首先站出来支持李纨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第三十八回,咏菊花诗,李纨认为: "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第一,<>第二,<>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这三首诗都是黛玉所作,宝玉听说,喜得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可是探春显然不这么认为:到底要算蘅芜君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在理智上,探春亲宝钗。

通过管家一事,探春彻底看清了宝钗,大观园改革,是探春筹谋规划的,可是摘桃子的人却是宝钗。从这一回回目就可以看到《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改革的最大赢家是薛宝钗,不是贾探春。也是这一回,探春看出了宝钗的假道学,宝钗说探春“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宝钗用儒家大鳄,朱熹和孔子来压探春。宝钗说探春利欲熏心,其实宝钗家是皇商,也就是商人,她家里的生意,宝钗门清,商人哪有不重利的?可是到了探春管家,宝钗便说探春重利,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探春用姬子反驳宝钗,这似乎是两个人的第一次交锋。

抄检大观园后,探春已经彻底亲近黛玉。当宝钗要离开大观园,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这话在当时的语境下,是探春为宝钗打抱不平,不是真撵宝钗,矛头也不是直指宝钗。然而这是否也是探春的心里话呢?

文:润杨阆苑 与您共同探讨《红楼梦》话题,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