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没有人想复制电影《海洋天堂》开头的情节——演员文章饰演的自闭症患者“大福”,被李连杰饰演的父亲领着沉入大海。但是现实中,大龄自闭症患者家庭面临的现实焦虑问题,“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该如何解决?

据悉,我国目前自闭症患者发病率约为1/100,总人数达到1000万,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而目前政府层面针对自闭症患者的优惠政策主要针对0-12岁患儿,尚未惠及大龄自闭症人群。那么,处境艰难的大龄自闭症患者,他们该何去何从?

2018年10月23日,应陈泽宗先生邀请,我们来到了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东北部的井下村,才了解到这个距离福州市区40公里的地方,有这么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放星家园位于福州闽侯县,这是一栋2层楼的砖瓦平房。丛林掩映中,小屋仿佛自带蓬勃的生命力。放星家园是一个集托管、促进就业等为一体,采用”农场+养护”的模式,在家园周围承包田地。一方面,让这些自闭症青年可以自力种植采摘瓜果蔬菜,从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家园帮助村里将农产品对外售卖,也是感谢村民对我们的接纳。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大龄自闭症患者在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等方面还比较缺失,大批大龄自闭症患者离开康复机构或康复中心以后几乎无处可去,不仅滞留家中难以自立,而且功能倒退、病状加重,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针对大龄自闭症患者康复、就业的特殊需求,拟通过设立放星家园计划,以社会性服务就业为主,康复服务为辅,具有安放、就业、培训、康复、照料、农疗活动、社会参与等功能,为大龄自闭症患者提供长期的康复服务和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基本农疗技能培养、手工包装,使得他们获取工作机会和工作报酬,并通过辅助性就业恢复其部份社会功能,让大龄自闭症患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造福自闭症患者及家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目前,放星家园有8个学员,周一到周五都有安排训练课程,个别学生家长在周末会接回家;同时每天对他们进行8公里的拉练,生活规律。该负责人现在也在接触更多有经验的老师,择优为孩子安排课程。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如果我老去了,那我的孩子能去哪儿?

“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大龄自闭症患者达到半职业化的参与社会的工作能力。”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培训后所达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立,如耕种地瓜、冬瓜、西瓜、柑桔等进行社区超市推广,同时还对手串制作进行教程,以售卖的方式,来获取工作报酬,减轻家庭负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放星家园的目标是想建设一个成人自闭症患者永久性康养园,希望让更多的大龄自闭症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回归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让更多的大龄自闭症患者家长看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