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是如何取得宋真宗趙恆賞識的?

小小嬴政



125878215蜂獾


丁謂是歷代罕見之能臣,可惜一心升官並無操守,時常附和皇帝,因此被清流譽為“五鬼”。

有關丁謂,有一個成語流傳至今,叫做“一舉三得”!

話說當日宋真宗崇奉道教,下詔修建玉清昭應宮。這一工程十分浩大,預計要建造2610個分區,一共3600間殿閣。宋真宗定下的工期非常緊張,許多人都不知如何安排。萬一觸怒了皇帝,勢必丟官罷職。

具體來說,修建玉清昭應宮有三大難題:

其一,修建宮殿需要大量用土;其二,需要從外地運送大量木料;其三,完工之後需要將原有一些廢料運送出京。

這三件事若是一一處理,勢必耽誤工期。丁謂一番考量,制定出一個完美方案:

他先是從玉清昭應宮開始,挖了一條直達京城外的大深溝。將挖出的泥土送入,作為修建宮殿所用,從而解決了第一個難題;

開挖深溝之後,他引來汴河河水,讓外地木料從深溝中運入宮殿;

待宮殿修建完畢,將汴河重新堵住,用廢料將深溝填埋。

由此一來,原本預計十五年完工的浩大工程,在丁謂主持之下只用了七年就完工了。

另外,丁謂在經濟、民生、治理地方等等方面都有許多不俗表現。他主持宋朝財政,改革了許多弊政,使得宋真宗一朝國力大增,財稅收入位居歷代之冠。

說丁謂是古代第一流的經濟大師毫不為過!北宋、南宋能夠那麼富有,丁謂功不可沒。

不過,丁謂不問是非對錯,專一逢迎宋真宗,也讓許多士大夫不齒。因此,就算是丁謂當到了宰相,在朝野間口碑也比較差。


葉之秋


從大背景來說,在澶淵之盟達成以後,宋遼雙方進入和平狀態,宋朝經過太祖、太宗以來的積累,國力也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和遼國大體上處於均勢,但並沒有能力徹底擊敗遼國。所以,澶淵之盟之後,真宗開始進入享樂模式,粉飾太平。搞天書封禪,任用王欽若、丁謂等比較能夠順從他的意思的人做宰相。

真宗前期的宰相寇準是太宗時期就已經成名的,為人滑稽,喜歡取笑別人,但多謀善斷,可謂太宗後期和真宗前期的柱石。澶淵之盟的最終達成,也是在寇準的極力推動之下才完成的。因為從真宗繼位開始,就已經多次向遼國遣使,希望能夠達成和平協議,但遼國吃不準宋朝的意圖,始終沒有回應,仍然想迫使宋朝屈服。但澶淵之戰後,在寇準的主持之下,以最小的成本達成了協議,尤其是保住了三關,對宋朝來說,已經是重大外交勝利,遠遠超過真宗的預期。

所以,真宗回朝之後,對寇準也是比較敬重的。這個時期,也是寇準權勢的巔峰期,丁謂、王欽若都巴結他。但寇準和真宗朝另一個重要的執政大臣王旦合不來,王旦為人更鎮靜持重一些。在澶淵之戰時,本來被真宗留下留守東京的雍王元份突然去世,真宗就派當時還是參知政事的王旦回京主持留守。皇帝親臨前線,讓一個大臣回京主持留守,這就是說,真宗對王旦也是非常信任的。

丁謂和王欽若一樣,能力都是沒有問題的。比如當時的湘黔一帶的蠻族一直沒有完全歸化,叛服無常。丁謂在當地當官時,用計收伏了這些蠻族,並重新進行了規劃和佈置,之後這些蠻族基本上就安定下來了,沒有再出現比較大規模的叛亂。當地蠻族盛產大米,但是沒有鹽,丁謂放開蠻族和漢人之間進行貿易,基本上解決了問題。黔南蠻族產馬,而宋朝一直缺馬,丁謂也建議朝廷定期收購,也是一舉兩得的事。

《宋史·丁謂傳》稱:
“謂機敏有智謀,憸狡過人,文字累數千百言,一覽輒誦。在三司,案牘繁委,吏久難解者,一言判之,眾皆釋然。善談笑,尤喜為詩,至於圖畫、博奕、音律,無不洞曉。每休沐會賓客,盡陳之,聽人人自便,而謂從容應接於其間,莫能出其意者。”

也就是說,丁謂為人特別聰明,甚至可以說算是個天才,學什麼都特別快,少年成名,出仕之後幾乎在每個職位上都有所貢獻,很多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他都能夠解決,別人擺不平的事情,他總是能夠找到辦法擺平,而且總是很得體,朝廷也能從中得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丁謂的工作能力是非常強的,是個幹才。澶淵之戰時,他奉命知鄆州,同時負責東路河防,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務。

但丁謂最強的能力還是揣摩皇帝的意思,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辦皇帝想辦的事。澶淵之盟達成後,因為王欽若說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春秋恥之,勸真宗搞封禪,粉飾太平。真宗已經很動心了,但是知道搞這些事很費錢,還是有點猶豫。當時丁謂為三司使,負責財政工作,而他剛好重新統計了戶口,國家稅收有所增加。所以,真宗問丁謂財政情況怎麼樣的時候,丁謂說“大計有餘”,促使真宗下定決心搞封禪。

真宗又擔心他搞封禪會有其他大臣反對,丁謂揣摩真宗的意圖說:“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群臣有沮陛下者,願以此論之。”也就是說,真宗搞封禪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祈求能夠生兒子,日後繼承皇位,這是國家根本大事。但同時,這也是皇帝個人的私事。所以,皇帝一旦拿出這個理由,其他人是很難反駁的。王旦知道真宗要搞封禪之後,上密疏勸諫,真宗就拿丁謂說的這一套來應付王旦,王旦果然就不敢說了。

這之後,舉凡真宗要建宮觀、迎奉天書之類,基本上都是由丁謂負責。《宋史·丁謂傳》:

以謂為修玉清昭應宮使,復為天書扶侍使,遷給事中,真拜三司使。祀汾陰,為行在三司使。建會靈觀,謂復總領之。遷尚書禮部侍郎,進戶部,參知政事。建安軍鑄玉皇像,為迎奉使。朝謁太清宮,為奉祀經度制置使、判亳州。帝賜宴賦詩以寵其行,命權管勾駕前兵馬事。謂獻白鹿並靈芝九萬五千本。還,判禮儀院,又為修景靈宮使,摹寫天書刻玉笈,玉清昭應宮副使。大內火,為修葺使。歷工、刑、兵三部尚書,再為天書儀衛副使,拜平江軍節度使、知升州。

而且,丁謂很會巴結人,他出自寇準門下,加上又有才幹,所以寇準也一度對他非常欣賞,丁謂升官快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寇準的賞識。他能當上參知政事,進入執政團隊,就是寇準希望用他來制衡真宗非常信任的王旦。但有一次丁謂陪寇準吃飯,寇準的鬍子上不小心沾上了湯漬,丁謂很會巴結人,就給寇準擦鬍子。寇準覺得丁謂這樣就過分了,批評了他,之後就被丁謂記恨。

真宗晚年中風的時候,寇準當時是宰相,而皇后劉娥在後宮干預政事,寇準就私下聯絡翰林學士楊億,準備讓皇太子建國,寇準和楊億輔政。這正正常情況下來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安排。但這個安排只能由皇帝來做,而不能由臣下來私下策劃。尤其是在皇帝中風不能問政的時候,寇準這樣做雖然出於公心,是為了防止後宮干政,但從真宗的角度看,危險也在於,萬一他病好了,可能也已經被架空了,不啻於一場政變。而當時後宮的太監周懷政也在策劃,準備搞政變,想法和寇準大體相似,只是要讓真宗退位為太上皇,太子繼位,寇準輔政。

所以,丁謂得到消息後,連夜找到當時的樞密使曹利用,進宮揭發了周懷政和寇準,周懷政被誅,寇準馬上被貶逐。但這個決定是在劉皇后的主持之下做出的,真宗並不知情,等真宗病好了之後,上朝的時候還問人,為什麼我看不到寇準了?實際上,真宗並不昏庸,知道寇準是非常忠貞的,只是性格剛直,得罪人太多了。臨終之際,真宗仍然想用寇準和李迪輔政,但當時兩個人都被丁謂鬥下去了,真宗只好安排劉皇后垂簾聽政,丁謂輔政。

總結起來說,丁謂之所以能夠得到真宗的信任,最主要的是幾個方面,首先是他很有才幹,很會辦事,工作能力很強;其次,他很會巴結上司,揣摩上司和皇帝的意圖,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辦皇帝想辦的事,而且還都能辦好;第三,就是他很會把握機會。丁謂有幾個關鍵機會,一個是支持真宗搞封禪,一個是揭發周懷政和寇準,這都屬於政治投機行為,但他都把握住了機會。所以,他最後能夠推倒寇準,自己當上宰相。

不過,真宗去世後,本來遺詔是“軍國事兼取皇太后處分”,但在商量起草詔書的時候,丁謂加上了“權”字,意思就有了為妙的變化,因為“權”意味著臨時性的安排,對皇后是個制約。因為丁謂這時候是宰相,如果皇后的權限被制約,而皇帝又在沖年,他就權力更大了。所以,丁謂就得罪了劉皇后。不久後,因為太監雷允恭擅自變動了真宗陵寢的方位,被揭發之後,因為雷允恭和丁謂相互勾結,也就連累到了丁謂,雷允恭被誅,丁謂也被貶逐雷州。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政治投機分子,兩次關鍵的投機都很成功,但最後一次投機卻失敗了。


蕭武


能幹啊,情商又高。

先說能幹。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一舉三得修宮殿,但他一開始就受到重視。

他中舉的時候,大名鼎鼎的寇準和王禹偁都非常喜歡他。

大詩人王禹偁甚至將他和另一個人孫何稱為比肩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大家。

親自為他寫詩:

二百年來文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

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

他先從基層幹起他先任福建,後轉四川。

當時王均在川陝叛亂,自立為帝,朝廷徵集四川少數民族子弟前去平叛,想必工作簡單粗暴,結果兵沒有徵到,反而把這些人給逼反了。丁謂到任,親自與叛軍首領會晤,勸說他們放下武器,兵不血刃招降叛軍。

丁謂大開貿易市場,在四川任上發現少數民族多稻穀少鹽,於是就召集貿易以鹽換糧,解決邊軍的軍糧問題,看到少數民族養的馬好,他又主動購馬,提高軍隊戰鬥力。

他在基層後來又去了幾個地方,中間還短暫回到中央,就像消防隊員,哪裡有事就去哪裡,這工作能力很受皇帝喜歡。

後來他回到中央任職,這時候遼國進攻大宋。

宰相寇準拉著宋真宗到前線督戰,打敗了遼國人。

第二年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當時的宋朝的逃難百姓急於渡過黃河避難,船伕乘機漲價大發國難財,面對這種情況,丁謂從監獄裡提出死囚,換上船伕的衣服,拉到渡口一刀斬頭,船伕一看,發國難財原來要死的,趕忙開始拉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軍隊他組織難民穿上軍服,在黃河邊上搖旗吶喊,敲鼓示威,讓契丹人以為宋朝軍隊早有防備。

後來澶淵之盟簽訂,他又大肆搜捕遼國留下來的間諜,功績赫赫。

你說寇準能不喜歡他?

後來他又擔任了宋朝的三司使。

這是大宋朝的財政部長。

在這個職位上丁謂展現了自己理財的本領,宋真宗去泰山封禪,所有花銷就是他一手操辦的。

當然由於他過於迎合皇帝,也為他留下了奸臣的罵名。

這是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

真宗愛釣魚,與貴妃一起賞花釣魚,結果魚半天沒釣上來一條,就有點不高興,丁謂當即吟詩一首: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鉤遲。魚兒是害怕您這真龍才不敢上鉤,馬屁拍得相當有技術。

有一次宋真宗喝酒喝得高興,就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說唐朝的酒啥價格?”

誰也沒不知道,氣氛頓時尷尬了,丁謂說唐朝的酒每升30文錢。

皇帝說你憑什麼這麼說。

丁謂說:“杜甫有詩:速須相聚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這不就是一升30文錢嗎?”近代學者有以詩證史的研究方法,丁謂也算是開先河者。

這可是又有文化,又會馬屁,還會迎合你。

你是皇帝你會不會喜歡他?

當然會了。


錦翼


丁謂,字謂之,他是北宋時的宰相,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奸臣,他和王欽若幾個人合稱為五鬼。他爵位為晉國公。他做過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樞密直學士,吏部侍郎,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後來丁謂以參知政事、平江軍節度使的身份衣錦還鄉,在他離京時,宋真宗又特賜御詩。

那丁謂是如何取得宋真宗的賞識的呢?

丁謂這個人非常聰明,並且他多才多藝,同時他又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因此他的文才是非常高的。當時丁謂的詩似杜甫,同時他的文章又可與唐朝的柳宗元、韓愈相比,可見他的文學成就。

丁謂又很強的處事能力,他辦事肯用腦子,也有謀略,他曾不動兵刃而安撫邊民,同時他又有巧渡黃河、機智退敵的事蹟。他又曾治水,取得很大的成就。同時丁謂也善於管理經濟,他整頓經濟,成為後人研究宋超經濟的重要材料。

但是如此聰明能幹的丁謂,卻為了權利,後來卻變了,變成了奸邪之人。他為了取得更大的權利和地位,就事事討好皇帝。


宋真宗想要建宮殿,很多大臣額度反對此事,認為是勞民傷財,但丁謂卻積極的性格宋真宗,當時丁謂說,皇帝建宮殿,是用來祈禱的,如果群臣不同意,他就和群臣相辯,最終無人在勸諫皇帝。

丁謂為了迎合皇帝,就勾結太監,陷害忠良之人,當時的寇準對丁謂非常的痛恨,丁謂於是想盡辦法排擠寇準,最終寇準被貶,後來丁謂又把和寇準關係好的朝臣都一併排擠出去。

宋真宗相信迷信,丁謂就積極的迎合宋真宗的心思,以神仙之事說於宋真宗,宋真宗深信丁謂。

丁謂因為處處迎合皇帝的心意,這讓皇帝非常的器重丁謂,所以丁謂會受到皇帝的賞識。


不過因為丁謂做了跟多的壞事,丁謂最終被罷相,在對他抄家時,發現他家中有很多珍寶。後來丁謂在光州去世。


中孚鑑


巧造玉清昭應宮,安撫邊民,治理水利,由於後來為了權利,從好變壞導致人性的逆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