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众斗殴,现在取保候审,已经取得受害人谅解,法院会怎么判?

伤心6月


依我之见:‘’聚众斗殴罪‘’扰乱的是社会秩序,无论对方(斗殴双方都是犯罪,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受害人)如何谅解依法是不能‘’刑事和解‘’,也不能从轻处理。

一,‘’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罪名是严重破坏丶扰乱社会秩序的危害治安秩序的严重刑事犯罪,也是过去老百姓俗称的"流氓‘’犯罪,一九七九年《刑法》规定:流氓罪情节丶后果严重的可处死刑,随后在一九九七年刑法修订时立法机关将原流氓罪取消,而随之取而代之的是细分"寻衅滋事罪丶聚众斗殴罪丶聚众淫乱罪‘’。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丶拘役丶管制;对于‘’情节严重‘’的,比如多次聚众斗殴的丶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丶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丶持械聚众斗殴的等,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斗殴致人重伤丶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对照上述法律规定结合案例再来看看你‘’朋友聚众斗殴,取保候审并己取得对方谅解‘’如何从法律责任上看你朋友的行为呢?你朋友能破取保候审说明他并不是此次聚众斗殴的招集者,不是‘’聚众‘’的组织者,量刑时会考虑这一情节,‘’受害人方已谅解‘’,表述不准确,聚众斗殴犯罪扰乱的是社会秩序。谁才是本案的真正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人应该是国家是老百姓的生活秩序‘’,聚众斗殴双方参与人员(包括死者丶伤者)都是违法犯罪人员,违法犯罪人员相互原谅,老百姓和国家的社会秩序丶生活秩序遭受了严重干扰和破坏,请问:‘’真正受害的老百姓和国家能原谅吗?‘’再者,法律能原谅吗?

二,二○一二年三月全国大人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专章新增的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该刑事和解程序规定一一因民间纠纷或过失犯罪(除职务犯罪),刑法四章丶五章涉及公民个人财产权和个人人身权益遭侵害三年以下判处的案件,事实清楚丶证据确凿充分,在办案机关主持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丶全额赔偿丶被害人谅解并达成协议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轻微的检察机关可以作出‘’微罪不起诉决定‘’。从上述‘’刑事和解‘’最大的丶也是最关键之点在于犯罪行为侵害的是公民的个人利益,公民之间可以原谅也可以不原谅。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案例‘’聚众斗殴‘’扰乱的是老百姓的生活秩序,社会的治安秩序,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秩序,斗殴的双方均是秩序的扰乱者破坏者,能够一方谅解另一方吗?

当然,斗殴的双方都有伤,该医的医、该赔偿的赔,这有利于案件的最终处理,但是,绝对不是从轻处罚的法定依据。

法院怎么判?如果你朋友参与斗殴是初犯,认罪悔罪态度比较好,社区反映个人表现较好没有前科没有个人‘’人身危险性‘’,也可以判处三年以以下徒刑丶拘役并宣告缓刑。


唐先明75443043


您好,根据提问,信之源律师作出以下解答: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一般来说由于聚众斗殴,又被取保候审的,往往是情节比较轻微的状态。

另外,取得受害人谅解是酌定量刑情节,法院在审判时可以从轻、减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疑问,为了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先预约信之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让律师给您专业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信之源律师事务所


具体说明不清楚。判多久难以说明。只能告知大概法条和举例子。

例子:聚众斗殴致两人轻伤。大致判刑时间,中间还有投案非投案等因素 ,有其他影响,但影响就是几个月时间。

主犯(召集人,持械,未谅解):3年6个月。

主犯(召集人,持械,取得谅解):3年。

主犯(召集人,未持械,未谅解):2年4月。

主犯(召集人,未持械,取得谅解):2年。

从犯(持械,未取得谅解):2年。

从犯(持械,取得谅解):1年8个月。

从犯(未持械,未取得谅解):1年6个月。

从犯(未持械,取得谅解):1年2个月。

从犯(未持械,未动手,未取得谅解):1年。

从犯(未持械,未动手,取得谅解):7个月。

一,聚众斗殴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取得谅解,减轻幅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三,地方特点。聚众斗殴属于恶性案件,通常处罚较为严重。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关于办理盗窃、故意伤害、赌博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2018年10月24日 浙检发诉一字〔2018〕21号)

三、关于办理故意伤害刑事案件

第八条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以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依法可作为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办理。

第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轻伤害案件,已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被害人明确表示谅解,公安机关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不作犯罪处理,依法撤销案件,并向同级检察机关备案:

(一)在拉扯、推搡过程中造成伤害的;

(二)被害人有重大过错的;

(三)具有防卫性质的;

(四)其他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的。

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轻伤害案件,已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被害人明确表示谅解的,可以从宽处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的;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或已满七十五周岁的;

(三)被害人有较大过错的;

(四)其他适用从宽处理有利于化解矛盾的。

第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的轻伤害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纠集无关人员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恶势力犯罪的;

(三)具有寻衅滋事性质的;

(四)具有聚众斗殴性质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故意伤害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七)其他社会影响恶劣的。

第十二条刑事和解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适用赔偿保证金制度,保证伤害案件赔偿到位。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和解的轻伤害案件事实,审查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达成调解或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村(居)民委员会等的意见。


FE夜羽


因题主所提供条件有限,比如说:

1、是否累犯?

2、是否多次聚众斗殴?

3、是否在公众场所或交通要道,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4、是否人数多,规模大,影响恶劣?

5、是否持械聚众斗殴?

这些都会影响结果。

假如以上均不存在,仅仅聚众斗殴又取得谅解的话,判处缓刑可能性大。




小张乱弹


问题有些缺乏已知条件,即事件后果是否严重,既然是棸众斗殴,取得受害方谅解的说法也不妥。

从已经取保候审的现实判断,应该没有恶劣后果,社会影响也不是太大,双方达成了谅解协议,判决有几种可能。

提问没有交待批捕时定性的罪名,如果定罪量刑范围没有法条规定不适应缓刑,那么此案理想的结果是判处缓刑。

退而求其次是判处拘役或者管制。

再次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检察机关还可以作出不予起诉决定。


风嚎777


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属于犯罪后的悔罪表现,是量刑的酌定情节,《刑法》规定是可以从轻处罚。既然是“可以”而不是“应当”,就有选择性。也就是说,从轻与不从轻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至于具体幅度,也是在法定的量刑档次范围内适当从轻,一般可以酌情减少基准刑的20%到40%。

聚众斗殴属于《刑法》当中比较重的罪名,放在《刑法》第六章“扰乱社会秩序罪”一章当中。其侵犯的法益是社会公共秩序,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侵犯财产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是不一样的。即便取得谅解,是否从轻以及从轻幅度都是不一样的。

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

1.聚众斗殴罪属于共同犯罪。既然是共同犯罪,多数情况下会区分主从犯。主从犯量刑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看朋友在聚众斗殴中的具体作用和地位。

2.如果是组织者、发起者、指挥者等起积极作用的,属于主犯。实务中,采取语言或者行为等直接挑起、约定斗殴,或纠集多人准备斗殴,以及在斗殴过程当中行为积极的,在司法实践中容易被认定为主犯。对于主犯,《刑法》规定是应当从重处罚。

3.如果是被他人纠集到现场,过程中行为也不是很积极的,多数情况下属于被动的一般参与者,是从犯。对于从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所造成的后果究竟是什么。如果同时造成财产损失,财产的种类、价值是多少。如果造成对方或者己方的人身伤害,究竟是轻微伤、轻伤、重伤,还是死亡。如果导致重伤或者死亡,对于主犯或者直接行为人,有可能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量刑档次是不一样的。

5.是否是持械聚众斗殴。持械,就是在斗殴之前是否准备,以及过程中是否使用关公刀、长刀、匕首、棍棒等容易致人伤亡的器物。

6.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果政府正在筹备或举行某种重大的公共活动等治安敏感时期、地点,以及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斗殴,导致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量刑就会偏重。如果在“严打”时期,处理也会偏重。

7.斗殴的过程。双方到现场后,是否还没打就被公安机关等部门制止,抑或双方主动握手言和放弃斗殴,还是持续长时间斗殴。

8.起因是什么。如果追求某种卑劣或者恶劣的目的,和因为琐事斗殴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9.是否涉黑社会组织或者涉恶势力团伙,如果是,多数情况下属于严厉打击的对象。是否有刑事处罚前科,是否是累犯。

10.是否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自首或者立功都是可以从轻处罚的情节。如果是重大立功,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1.根据刑法理论与实务的通说,如果双方都聚众斗殴,在斗殴过程当中互有伤害,是否存在被害人,多数情况下是持否定意见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等规定,积极实施犯罪行为,所产生的人身损害赔偿请求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这样,是否谅解的问题一般不会产生。如果过程当中周围无辜群众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被害人。

12.取保候审属于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法》当中,其严厉性既轻于逮捕,也轻于监视居住。既然是被取保候审,说明他在共同犯罪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是很大,该斗殴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该也不会很严重。这样,他被从轻处罚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13.根据《刑事诉讼法》和解程序规定,聚众斗殴罪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如果被邀请了,但是没有去现场,或者只是在现场站一会就离开了,没有上场参加斗殴,或者斗殴所造成的后果也比较轻,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也有可能会被认为,虽然涉嫌犯罪,但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即便起诉到法院,法院也有可能判决免于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


苍海渔樵


😂检查院都终止卷宗审理了,还判个屁呀。但要注意的是。你要避祸。虽然卷宗终止但不代表撤销。在未撤销前,如果你在涉刑事,那么你就会有两份刑事案件。劝你还是低调点吧!就算你有认识的朋友帮你解决一些事。但第二次取保候审是不可能的。谁办谁下岗


光谱2016


法院酌情处理,比如判一道三年,那就判你一年。罚款5000,陪赏受害人医药费营养费。


嫣然笑175571944


被害人谅解,是轻判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综合各方面因素才能定。比如伤情,嫌疑有无前科,还有社会危害性等


随你咋办


既然已经取保,而且取得被害人谅解,就要看有没有前科或者累犯,不过一般能取保的大多数都是缓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