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不平衡”難題如何破?來看“轉隸就是轉機”的北京實踐

“張軍檢察長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再次強調‘轉隸就是轉機’,提出解決‘三個不平衡’問題,實現檢察工作平衡、充分、全面發展,為我們推動新時代首都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打開了思路。”說起貫徹大檢察官研討班會議精神,北京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敬大力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作為全國三個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首批試點省份之一,北京檢察機關在全國率先完成了轉隸任務,並較早提出“轉變觀念、轉換模式、轉型發展”工作思路。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訴訟制度改革疊加聚合的形勢下,如何應對轉隸後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實現法律監督職能新水平和更高位的迴歸?北京檢察機關學習貫徹大檢察官研討班精神,有更多的思考和行動。

重要的是轉變理念

敬大力表示,張軍檢察長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的講話,直指“病灶”,又給出“藥方”,有利於解開部分檢察人員面對轉隸產生的“思想疙瘩”,明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敬大力看來,轉隸是大局需要,轉機更包含在大局之中,“轉隸的關鍵是轉理念。理念變則心態變,認識上去了,則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北京檢察機關積極服從服務順應發展大局,對標新一屆最高檢黨組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總體思路和“轉隸就是轉機”等工作理念,結合自身特點,先後制定印發了《新時代首都檢察機關創新發展總體綱要》《服務保障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和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等許多對接性文件,用制度對轉隸後的檢察工作進行科學佈局。

北京檢察機關根據地域特點,堅持走以優化職能配置為特色的專業化發展道路,組建以檢察官為核心的專業化新型辦案團隊,設立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金融犯罪、高科技犯罪、輕罪案件等專業化辦案機構。

在此基礎上,北京檢察機關堅持“興利除弊、揚棄發展”的要求,積極加大“捕訴合一”探索力度,配備專業化辦案力量,確保專案專辦、術業專攻,努力形成刑事犯罪檢察、職務犯罪檢察、經濟犯罪檢察、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檢察或其他類型犯罪案件檢察“四位一體”刑事檢察格局。同時,加強監督制約,在普遍適用“捕訴合一”機制的同時,著力在興利除弊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努力促成刑事檢察職能優化配置,在更高層次上發展。

“我們積極探索適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要求的職務犯罪檢察新模式,健全完善銜接配合機制,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職務犯罪檢察部門。”北京市檢察院職務犯罪檢察部主任王濱告訴記者,目前該市檢察機關與監察機關建立的銜接配合機制主要有:職務犯罪案件受理銜接機制、案件調查和審查辦理銜接機制、刑事強制措施與留置措施銜接機制、辦案協助配合和相互制約機制等。

藉助相關機制,北京檢察機關順利審查辦理了全國第一起獲判的監察委移送案件;審查辦理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後第一起省部級幹部職務犯罪案件;在全國第一個探索適用拘留措施對接監察委留置案件等。

通過改革解決不平衡難題

不可否認,檢察工作不同程度出現了“三個不平衡”問題,即刑事檢察與民事檢察、行政檢察、檢察公益訴訟發展不平衡;刑事檢察中的公訴部門的工作與偵查監督部門、刑事執行檢察部門的工作發展不平衡;最高檢、省級檢察院的領導指導能力與市、縣(區)檢察院工作的實際需求不適應不平衡。

轉隸後,如何解決“三個不平衡”難題,實現檢察工作平衡、充分、全面發展?北京檢察機關的思路是:以內設機構改革為突破口,實現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檢察公益訴訟協調平衡,法律監督工作全面充分發展。

北京市三級檢察院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了行政檢察和民事檢察分設,基本形成了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檢察公益訴訟等工作體系。

“優化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為首都檢察機關聚焦法律監督主業奠定了組織保障和制度機制基礎,促進了工作成效不斷顯現。”敬大力告訴記者,這些舉措使各項檢察工作之間力量配備不平衡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據瞭解,北京檢察機關在司法辦案和檢察監督兩方面,都實現了質效雙升。

以公益訴訟為例,從2015年7月至今年8月底,已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62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20件,依法提起公益訴訟21件,挽回被損毀生態公益林16.6畝,促進復墾耕地381.87畝,督促修復被損毀溼地面積30畝,清理汙染和非法佔用的河道8.3公里,拆除違法建築約5.8萬平米,平整恢復土地159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52512萬餘噸、17746立方,清除垃圾佔地42畝,督促保護、收回國家所有資產和權益的價值6219萬餘元。

又如,推動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判委員會通報年度法律監督工作情況制度化、常態化,並在強化執行監督、審判程序監督、公益訴訟工作中,不斷創新和改進工作方式,積極構建良好的監督與被監督關係。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助力審判機關開展“基本解決執行難”等各項司法工作;加強與審判機關情況互通,在產權保護、維護司法公正等方面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加強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努力實現審判機關裁判文書、執行文書共享,增進理解互信,強化日常交流和動態交流,共同解決司法實踐難題。

抓住機遇期構建新格局

為抓住“轉隸就是轉機”的機遇期,北京市檢察院黨組通過“拉練式”專題調研,深入走訪了北京市東城、朝陽、大興、通州、延慶等地,根據北京市“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城市總體規劃,主動找準服務首都城市建設發展的結合點、切入點,謀求區域和條線檢察工作與首都功能定位和空間佈局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適應新時代的檢察產品。為此,北京市檢察院提出構建“一縱一橫多項”檢察工作新格局的思路。

➜ 所謂“一縱”,就是綜合依託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等業務工作,以專業化方式,全方位服務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建設。

➜ 所謂“一橫”,就是合理調整各檢察分院、區檢察院工作重點,為區域發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法治服務。

➜ 所謂“多項”,就是實施該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首都建設發展的若干重大專項行動、重點工作項目。

北京市檢察院偵查監督部主任方潔告訴記者,今年7月,該院制定下發了《服務保障首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目的是建立精準化打擊、多元化監督、專業化辦案、社會化治理、法治化服務相結合的全方位工作格局。

據悉,北京市通州區檢察院已制定實施《關於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的工作意見》,為城市副中心建設保駕護航;大興區檢察院實施了《服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方案》,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保障北京新機場建設工程依法順利開展;延慶區檢察院圍繞2022年北京冬奧會、2019年北京世園會等重點項目,制定出臺《服務保障冬奧會世園會籌辦舉辦的實施意見》,明確了17項具體工作舉措,對冬奧會、世園會進行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檢察工作總要求,進一步推動檢察工作平衡、充分、全面發展,落實好新時代首都強檢戰略,努力建設與首都戰略定位相匹配的一流檢察院、一流檢察隊伍。”敬大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