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肉松棉花

食盐有毒

卫生纸做馒头

洗衣粉炸油条

……

相信这些谣言

你都有在自媒体上看过

一些旧谣言

甚至在专家辟谣后

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

引发人们的关注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

而谣言之所以盛起

与自媒体脱不了干系

利用自媒体造谣

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

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

这类谣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特点:

题目惊悚

视频呈现

无时间地点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这些谣言常借助视频方式进行传播,缺乏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强调后果严重,在标题制作中故意耸人听闻、故弄玄虚,吸引受众注意力

例如:“千万不要吃某某”“抗癌十大食品”“震惊了,某食品竟然……”等,常常成为网络爆款。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谣言为何层出不穷?

警方介绍,网络谣言制造门槛低,经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网上论坛、微博等转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由于取证难、溯源难,侦破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案件并非易事。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可是

这些家伙为啥要费劲造谣

给我们看这些

对他们到底有啥好处呢

带着这些疑惑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一些自媒体生产谣言

目的是敲诈勒索和故意抹黑竞争对手

“紫菜是塑料”?

2017年,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

造谣者王某在食用晋江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紫菜后,猜想这些紫菜是塑料做的,便指挥员工拍摄视频并上传到朋友圈。其后,王某联系被害公司索要人民币10万元,威胁称若公司不想解决,就把事情闹大。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事后查明,这段视频是谣言,该事件对晋江、福建紫菜产业造成近亿元的损失。造谣者王某犯敲诈勒索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此外,有的企业利用自媒体谣言抹黑竞争对手。采访中,多家食品企业对于一些集中爆发的网络谣言,首先都将怀疑的矛头指向竞争对手。

吸引流量赚广告费

“牛奶致癌”?

2017年9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裁判的一起案件中,泉州市江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蒙牛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的视频。

这一视频被大量点击并转发,仅发布后十几天时间就被1073个微信公众号转发,使人误以为是最近刚发生的事件,其中数个公众号转发视频浏览量过10万次。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其中,仅江鸿公司管理的微信公众号“闽南第一手”“石狮视”“一手”“时事爆料”“热门街拍”就有5个。公司负责人说,这样做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增加点击量,赚取收入。

2017年9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谣言视频炮制者有期徒刑10个月,并判没收作案工具。

同时,不少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在推送此类谣言时,顶部或底部常有广告,甚至通过读者阅读及转发也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一位自媒体公号运营者介绍

部分自媒体与广告商

形成了一条利益链

阅读量和粉丝数高

就会有广告商找上门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紧跟新闻热点衍生谣言

也是自媒体传谣的常用手段

那些吓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放眼望去

食品安全领域

已然成为了自媒体传谣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2017年,仅公开报道就有50余件(次)食品谣言处罚追责案例,其中9件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40人被处以行政拘留、7人被处以行政罚款等其他处罚。

既然如此

如何减少“舌尖上的焦虑”

专家表示,首先要加强网络监管,对于网民投诉要及时回应,加强对爆款文章和自媒体的监控,发现异常及时约谈或封号。

不信谣!不传谣!

对于家中老人也要及时

科普相关知识

擦亮眼睛

不要上当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