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闽南语是最古的汉语,其他7大语系却不是?

虾米689


不仅是日本,周边国家,比如朝鲜韩国越南,只要词汇是从中国引进的,都保留当时中国那个时代的发音,特别是唐朝,而闽南语的文读音形成于唐,所以,很多日本里面的中文词汇发音和闽南语是一致的,比如宇宙,世界,空间等名词,韩语歌江南style的江南发音就是闽南语的文读音,文读音在南方方言里以及周边国家都有存在,保留,只不过闽南语保留着百分95以上更为全面,可以说每个文字都完整保留唐朝发音,和古代韵书里面的发音一致,用普通话大部分是对不上的。值得注意的是,文字发音传承到唐朝时,因为朝代更迭战乱等历史原因,有些字的发音已经改变,所以唐朝廷在原有韵书的基础上重新规范修正了部分发音,也就是《唐韵》,以前文字的发音是采用反切方式来记载的,现在唐韵这本书虽然保留不完整了,但依然可以在康熙字典里面看到,康熙字典是清朝时所修,但学者们还是以正音为准,同时保留了唐韵,宋朝明朝的广韵,集韵等,更早的是说文解字,里面发音更古,但同样和闽南语文读音匹配,放下偏见吧,闽南语之所以可以得以传承有很大的必然性,地处偏远福建多山自然屏障保护,几乎没有动乱,从南北朝到唐宋明,凡是朝代更迭动乱,士族大部分都移民到闽南地区,使得闽南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唐宋时为世界四大港口之一……说不完的历史,有兴趣以及百度,有很多关于闽南语形成的书籍……一个问题,为什么周边小国可以传承唐音,自己中国人民却没办法保留传承下来?宁愿相信日语朝鲜语里面的文读音是唐音,却在攻击怀疑闽南语?闽南语里面应有尽有不用从外国学,放下偏见吧,再不保护重视就来不及了,并不是说使之成为普通话,而是闽南语所传承的雅言如果失去实在可惜,诗词歌赋都可以用文读音来吟诵……文化艺术方面很有价值!

”中国”这两个字的文读音和闽南语口语发音是一致的,也就是从南北朝到唐宋一直没变过,可以保证就是正音,闽南语里面同一个文字如果有不同发音,代表着不同时代保留下来的发音,比如“天”口语是ti,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官方文读音,到唐朝是已经变成tian了,天字文读音和普通话是一致的,普通话有个特点的,几个声母或韵母因为发音不出来所以才改的,比如喜欢的喜,正音是hi,但普通话成xi,许,熙,都是同样,再比如牛,汼字,原声是ngui,到普通话就是niu,韵母方面,比如南字正音是lam的,到普通话就转为nan ,韵母am有点鼻音了,但发音不来,却在声母上成鼻音了,都有规律可循的,再比如,闽南语有个韵母就是传说中的y音,现在只有泉州部分地区发音得准了,泉州其他地方则读成i了,但漳州或台湾部分地区直接读成u的音,也就是和普通话的u一样了,比如:书,思,煮,自,紫,等等这些韵母其实全是y音,所以很多发音因为读不出来了所以慢慢改变了,而这个情况在北方就非常严重,所以导致了现在的普通话和古代韵书相比较大多数不一致,再一个是闽南语声调方面,有8.9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到保留很完整,普通话则只有四种声调,没有入音了,”国”字正好是阴入


NINETREND


闽南语,未必是最古的,但似乎也找不到比它更古老的汉语方言了。


闽南语之所以给人以“古老”的感觉,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承载的民系关系密切:

(一)闽南语用字保留有众多古汉语成份,如鼎(郭)、箸(筷子)、册(书)等上古文字读法。

(二)闽南语句子结构与上古文言文相似度极高,特别是倒装句的部分,如去那里说成“哪里去”,被嘲笑说成“见笑”等。

(三)以闽南语为母语的闽南民系,保存有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大有中原遗风。

(四)闽南语在音调、语法、字词等方面几乎可以说是现存汉语方言中最复杂的一种,从语言的发展趋势“由繁入简”看,闽南语的历史极其古老。

(五)闽南语形成时间早,历经千百年不断迁移流传,仍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完整性,可见其系统性。

以此五点,似乎仍不足以说明闽南语的古老,以下借助语言学家的分类,简单阐述闽南语及其渊源。

按世界语系、语种、语支的区分,目前中国现存汉语方言可以概括为三大语支,分别代表上古中国的三大主要势力:中原(含西戎)、东夷和南蛮。

其中代表了中国历朝历代主流政权者当属秦语支,其上承周朝与秦朝两个发源自崤山以西的政权,也是中国人的主体来源,占到了中国人口的50%以上,以官话为代表,更有早于官话的平话、粤语。

而与黄河文明相对应的是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南蛮势力,他们因山、水之隔略显片状分布,在商周时期曾创造了我们所不知的上古文明,如三星堆文化,以及更早的河姆渡文明,其代表方言如吴语、赣语、湘语和客家话。


与以上两股势力截然不同的是齐语支,本应该是山东半岛的主体文化,如今竟然只剩可怜的闽语一个,虽然闽语又可下分众多强大且人口颇具的次方言。

齐语支,发源自山东、豫东,是曾经叱诧风云的东夷人的语言,其上古分布的区域如今有丰富的考古遗迹,是中国北方影响颇远的基础文化。

如今炙手可热的石峁文化、陶寺文化是西戎人的文明体,他们一路南下、东向,与东夷人在中原相遇并展开了持续几千年的斗争,最终来自西边的夏人入主中原,开启了中国朝代先例。

然而,经过融合的东西两方人,仍然时不时互相攻伐,最后由东夷联盟首领商汤灭掉了夏桀,建立了东夷人主导的商朝,也是在此时期,先进的东夷人带来了中国文字,并使之风靡全国。

然而,西边的势力又卷土重来,西岐人趁商人东征时一举拿下殷都,建立了周朝。


周人是聪明的,他们继承了商人的文字和礼制,但却放弃了商人的语言而改用周人自己的母语,并分封姜太公和周公到山东半岛弹压东夷人,齐国人采用顺其自然的放养政策,而鲁国人则以周礼改造东夷人,于是经过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浸润,东夷人基本上融入了中原,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齐语支所代表的东夷语言和文化则慢慢萎缩至局部,而这些局部的文化保存在后世竟不经意地向东南沿海迁移,正是这点遗存破天荒地让齐语悄然在福建生根发芽。

而这少的可怜的齐语支成份,竟然使闽语成为保留有上古汉语的独苗。

故而,闽语中的最大支闽南语才显得古老无比。


圭海四记


有几个问题问一下:

1. 古代汉语是否存在方言?

2. 古代方言是否不断的发展变化?

3. 古代方言是否比现在更为复杂,种类更多?

4. 现在的闽南语是否和古代的闽南语区别不大?

5. 现在的闽南语是否互相能听得懂?最正宗的闽南语在那个区域?

的确,在闭塞地区生活,没有受到外来文明干扰的区域一定会比较原始,如果这样分析,应该找中国那些没有被满人、蒙古人长期统治的地方,才最为古来,我认为日本语才是最古老的汉语。自徐福在日本称王传播汉文化以后,到二战以前,两千年来没有外族入侵。

(以上皆是笑谈,讨论这些东西意义不大)


陕西话速成


是就是,不是又何仿。

语言文字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在汉语逐步全球化的今天,窝里哄,搞内斗,毫无价值,是在自损,并且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皮质纯才会有毛在,(皮质不纯,毛将焉复)也就是中国国内应统一标准,强迫使用普通话(因为推广普通话己经多年,效果可见,无需推广,只能政策约束)即取消方言,各级政府正式场合,会议必须统一使用普通话。(汉语在世界的推广,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华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中国人进行国际交往,参与国际事务降低了难度,带来了方便,省了不少的精习外语的时间。从这点上看,国内方言无数,少数地方民族语言多多,保守(认为方言有文化的丰富性,这是看错了方向,就如同中国的诗词歌赋,高深丰富,有趣,但做为文学是必要的,交流则变得复杂了。还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启不是想倒退,想用所谓的传承,弘扬传统作借口,迎合自己玩弄高深得名获利的目的。但做为交流工具是得不赏识的,(越简单,越易学,越有市场,越容易推广,得到认可和接受)所以,要使汉语早日在世界上得到普及,推广,使用,采纳,先做好国内的统一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加速推广的必然!


实言守真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着古代汉语的影子。那么先搞清楚古汉语是什么这十分关键,闽南语是不是最古的汉语呢(周恩来总理称之是最难懂的汉语)?个人表示听不懂(简直比英语更让人不解,听不懂的请表示一下)。又会有谁知道呢?请听懂的解释一下(属于哪类方言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6fb0001b24323023510\

嚁月


保留其他语言词汇,不能改变语言属性!普通话里既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也保留了蒙古语、还保留了满语词汇,更保留了很多日语英语词汇,但它还是汉语!


气吞万里如猴


请把你们题目和答案中的闽南语改成“闽语系”,很像外省外行人的思维,总以为福建全省讲的方言是一回事,福建方言就是叫闽南语。福州话锅边糊古称鼎边糊。锅福州话现在还在说鼎。研究这个话题的人不懂福州话实在是不应该。


唯野视界摄影师


闽南语源起吴语,没吴语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