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北大地铸丰碑

—— 中铁十四局津保铁路天津大北环线施工侧记

□ 刘月诗 李美华 高 晶 刘 峰

核心阅读

7月6日下午18点,机车鸣笛驶出西堤头站,中铁十四局津保铁路天津枢纽大北环线建设者的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至此,经过7年的艰苦奋战,天津大北环线顺利建成通车。

津北大地铸丰碑

津保铁路天津大北环线起自既有京沪线汉沟镇站,终至既有北环线胡张庄线路所,是缓解天津市日趋紧张的铁路运输能力新通道。中铁十四局负责承建的二标,全长近39公里,共跨路、跨河29次,下穿高压线20多处,三线迁改400余条,鱼塘密布,安全风险高,征地拆迁难度大,施工组织复杂。

津北大地铸丰碑

由于该线路设计方案不稳定、资金缺乏等“先天不足”,2010年进场不久,正当建设者准备就绪,拉开大干之势,全线陷入停工状态,“搁浅”2年之久。

直到2013年5月,津保铁路全面复工。此时津保铁路正线4个标段已完成投资40%~90%不等,而中铁十四局承建的二标段因项目设计方案不稳定只完成了大临建设。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总经理岳耀群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担任项目经理。

津北大地铸丰碑

他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为项目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措施,打破常规思路,积极探索安全环保施工新思路,创新施工工法,从优化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入手,严格把好设计方案、材料进场、工艺流程、检查验收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优质,杜绝施工质量事故,单位工程整体质量创优达标,一次通过验收。

踏破铁鞋走遍“一村一户”

2013年,历经千难万险的项目终于再次重新开工,没想到迎面而来的“拆迁难”再次挡住了建设者的脚步。

中铁十四局大北环线二标地处天津市北城乡结合部,横跨2个区、1个县市、20个行政村庄,沿线穿越普利司通、金锚集团、丰远工业园等29个大中型企业厂房、74个鱼塘、1500多亩田地、470座坟地,征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工地处在城乡结合部,每一棵树、每一块地、每一个鱼塘都是一个堡垒。”岳耀群说。上场伊始,他们就把项目拆迁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从所属分部选调拆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补充到局指挥部,并在人员、资金、车辆使用上进行重点保障。同时,局指挥部与分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他们走遍了天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勘察设计院、建交委、市政公路局、公路工程处、水务局以及北辰、东丽两个区相关各个职能部门,与上百名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协商,并且将影响施工的“拦路虎”全部找出来,统统摆在桌面上,逐一分析,寻找解决方案,定人定时逐一解决,为项目尽快形成全面施工创造条件。

津北大地铸丰碑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经过项目部和各相关村委的勠力配合,村民意识到天津大北环线建设的重要意义,纷纷配合施工。

2015年7月6日,大张庄村高压线路正式迁改;7月12日,铁塔迁改现场被前一天的暴雨“肆虐”得一片狼藉,吊车等机械在淤泥遍地的道路上直打滑。

“提前一个月与华北电力系统沟通,我们才能争取到线路停电的施工节点。如果当天无法完成迁改,高压线路迁改至少还得推迟一个月。”岳耀群表示,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施工点计划。

为了确保机械进场施工,他们在施工现场迅速调集一批厚2厘米、宽2米、长6米的钢板,在现场铺设一条“钢板大道”。接下来,铁塔、线材、吊车等设备、机械得以顺利进场,当天就开始了高压线路迁改工作。

2016年11月27日,经过近一年的协调、沟通、预算、复合、迁改,项目部彻底“啃”下了高压线拆迁的“硬骨头”。

攻克堡垒抢抓“一分一秒”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标段包含线下工程、轨道工程以及“四电”工程在内的所有施工内容,管理跨度及组织难度大、技术难点多,标段内桥梁有水中深基础、大跨连续梁以及跨既有线施工等难点,需要重点攻关。

随着征迁工作顺利推进,有了“大展拳脚”广阔舞台的参建人员面对一个个“拦路虎”,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施工“大会战”。

2015年5月21日至5月23日,项目部进行跨营业线钢横梁吊装施工。此次营业线施工等级批复为III级,要点施工间隔共120分钟,钢横梁吊装共6榀,每榀重达80余吨,分3天吊装,要点施工间隔内每天吊装2榀,时间均为凌晨4时至6时。

跨越既有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大,项目部成立了施工协调组织,现场指挥部又成立了对外协调组、技术方案组、现场抢险抢修组等10个小组,并明确每个小组的职责。

本次营业线施工涉及局指挥部管辖的3个分部、7个班组,共计212人。在短短的120分钟内,各工序交叉衔接,需要各单位、各班组之间严密配合,通力合作。

在营业线正式施工前,局指项目部组织各班组通过演练等方式,加强各班组自身施工的熟练程度,强化相互配合的紧密程度。

“军令”如山,丝毫不敢懈怠。2016年11月,他们接到业主下达年底架通的关门工期,满打满算仅有两个月作业时间的津保项目,迅速打响了“保拉通大会战”。

受征地拆迁影响,现场施工进度不一,造成“断点”施工,这无疑给施工组织造成困难。为了绕开征迁断点,加快架梁进度,我们增设了6个提梁点。”五分部项目经理刘聪说。

如何将长32米、重达140吨的梁运送到提梁点,是建设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多方考察、论证,他们最终选择用平板车运梁。为打好时间差,在川流不息的市区,他们选择在车流量小的夜间,利用国道、省道等宽阔路段运输T梁。

“大会战”中,他们要同时面对桩基、承台、架梁、桥面系、铺轨、“四电”工程施工,施工高峰期,4公里的便道上拥有运梁车、罐车、吊车等机械设备50多台(套),现场作业人员多达500多人。

班子成员多次召开“诸葛亮”会议,迅速整理思路,统一思想,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各单位“各自为政”,势必要和一起进行交叉并行作业的单位发生冲突。现场机械与机械之间虽空间狭促,但如果精心组织,还是可以排出供机械出入的通道。

就这样,经过精心“排兵布阵”,12月,他们共完成桩基52根、承台11个、墩身12个、T梁架梁442片,完成产值5724万元。

北京铁路局领导看到如雨后春笋般立起的墩柱,以及高标准轨道铺设,高兴地说:“中铁十四局不愧是久经考验的威武之师!”

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丝一毫”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保铁路天津大北环线1次跨高铁、4次跨铁路、10次跨河流、14次跨越公路。为此,项目部织就安全管理的“天罗地网”,为项目安全质量保驾护航。

面对车流如织的道路,项目部在悬灌梁施工中,通过在交通要道搭设满堂支架,采用全封闭挂篮等形式,确保道路行人及车辆安全。

跨永定新河、金钟河等河流施工中,为防止工人失足落水,除了搭设挂篮之外,他们还采用租用救生船、购置救生衣等方式,为水中墩安全施工再添“安全锁”。

跨既有线高铁施工中,为全方位监控现场施工情况,他们在现场安装能担任“电子警察”的360度旋转摄像头,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十四局准备充分、管理到位,干起活来让人放心!”津保公司领导感慨道。

跨既有线施工,考虑到箱梁与既有线高压接触网距离仅为47公分,项目部积极与设计院协商,将施工安全风险高的混凝土梁变更为钢箱梁。

“由于梁体与2.75万伏的高压接触网距离太近,下着小雨,站在梁上都能感到双脚发麻。”三分部项目经理张洪忠表示,接到这块“烫手的山芋”,他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才在东北一家绝缘厂找到了SMC模塑绝缘材料。

他们将适合梁体宽度的高压绝缘板固定在梁体底部和腹板一侧。此外,他们还在绝缘板腹板处设导水槽,将雨水疏导至接触网外2米处,从而有效避免雨水下落至下方接触网引起断电跳闸。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确保既有线的运营,还要兼顾施工安全。”马尊国说,“因此我们选择利用‘天窗’时间进行钢横梁吊装等工序施工。”

为做好冬季施工质量控制,他们用棉帆布为墩柱搭起帐篷,在里面烧起碳炉子。然而,此法在保证墩柱混凝土温度的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为此,经过考察,他们找到一种极具保温性能的材料——发泡聚氨酯。他们将液态聚氨酯喷在墩柱模板上,很快就形成海绵状的保温层,加上混凝土由流动状态到固体状态产生的水化热,足以保证墩柱混凝土质量全面成优。

“通过喷涂聚氨酯,将工人从运送、绑扎厚重棉帆布的重劳力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喷涂过聚氨酯的模板还可重复利用,算下来,30根墩柱就能节约13万元。”马尊国算了一笔经济账。

一次,看到工人在费力凿除超量灌注混凝土的桩头,张洪忠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心疼咱们的工人,还有那白白浪费了的混凝土。”他坦言。在如何避免超灌混凝土这个问题上,以局指副经理李言法为首的施工技术骨干动起了脑子。

他们自制了一把铁抄手,当桩基混凝土即将灌满时,用抄手在里面捞一下,如果捞到石子,混凝土灌注就到位了。此外,经反复试验,多方论证,他们采用在直径为30公分的导管中放入同等大小的防水板,从而将水泥与泥浆隔离开来,大大提高了桩基的混凝土质量。

锱铢必争计较“一分一厘”

“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管理实现精细化的必要手段,作为项目管理的主体要贯穿项目始终。”岳耀群在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多次强调。

他们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局指的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更新,对各部室的职责分工进行了细化,重新明确了工作流程,从而加强了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他们通过更新管理办法,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局指与处指的分工及关系,便于局、处两级项目部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对外加强局指的协调能力,对内强化局指的监管职能,进而促进分部各业务规范有序地开展。

津保铁路项目部通过压缩资金管理链条,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扭转了停工3年造成的不利局面。

为实现下属4个子分公司项目部资金高效率利用,津保项目部按照“满足三方利益,控资金、控成本,上下同欲,一体化管理”项目管理理念,制定出台了劳务费、材料费、设备租赁费、员工工资代发等7项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办法,从而加强对全项目的成本协调、监管,有效杜绝了项目管理“跑冒滴漏”,并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会获得施工质量、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项目跨永定新河大桥10个水中墩,有7个墩柱位于永定河,3个墩柱位于金钟河。根据施工组织安排,结合枯水期河流较小的特点,项目部将双壁钢围堰优化为栈桥加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案,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600万元。

在员工工资发放上,项目部将员工工资与项目完成施工产值和实现效益挂钩,降低保障性工资比例,增加激励性工资产值薪金比例。

“当月施工完成产值可观,员工工资就有大幅度提高,全面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大大激发了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岳耀群道出了薪酬办法制定的初衷。

2013年,局指经过与供应商长达4个月的艰难谈判,废除了原供货合同,对钢材、钢绞线和水泥进行二次招标。与原合同相比,采购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项目部加强合同签订与管理,监控物资集采运行,增强集采效果。项目设备物资部通过建立物资集中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统计台账,跟踪监控所有采购项目的合同履行情况,监控内容包括供应商实际供货数量、质量、价格执行、市场价格变化和结算情况等,保证了合同的顺畅履行。

勇担责任撑起“一片晴空”

干一方工程,树一方丰碑。建设者干好工程的同时,时刻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天津特大暴雨抢通现场、“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救援现场,他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为当地百姓撑起一片晴空。

2016年7月20日,天津遭受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天津火车站至天津西站区间地下直径线隧道内积水严重,列车停止运行。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救灾就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日中午,正在施工的津保铁路项目部接到救援指令后,立即抽调局指及参建分部人员100余人组成抢险救灾队,并同步落实各种抢险物资设备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抢险队员到达现场后,迅速投入到抢险中,装沙袋、抽积水,对车站隧道内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查。21日凌晨,由于隧道内积水严重,项目部又多方联系紧急购买4台大功率水泵、水带、电缆等物资,火速运到现场。气象预报夜间持续有雨,项目部没有怠慢,马不停蹄地做好预防,安排夜间值班人员时刻准备迎战暴雨袭击。

截至22日清晨6点,经过抢险队员50多个小时的努力奋战,隧道内积水抽排完毕,区段内列车恢复正常运行。

8月12日,灾难从天而降,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灾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津保项目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8·12”事故抢险救援先锋队,深入事故中心区域,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我们连夜出击,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是进场4家施工单位中人员设施最快到位的。”对于当时抢险救援的场景,他们记忆犹新。

当看到中铁十四局能打硬仗、会打巧仗,天津市建委清运指挥部又将后续核心区的部分新增工作量交给了他们。通过17个昼夜的抢险救援,奋战在抢险第一线的80名项目员工,带领拖车、吊车、装载机、挖机等各类大型机械设备26台(套),先后完成对核心区周边毁损的集装箱统一清理和运输,清理现场千余辆烧毁汽车和钢结构建筑物等任务,完成了天津港阶段性抢险。

中铁十四局参建员工的突击抢险能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北京局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信誉评价获得加分,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在这场持续7年之久的“攻坚战”中,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如期突破各个施工节点,把无数个不可能变成可能:2017年5月10日,北京铁路局组织开展历时1个月的静态验收,对工务、通信工程、信号、电力等10项专业工程进行静态验收。

6月9日,各专业静态验收工作顺利完成,各专业静态验收及静态综合系统接口满足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工程总体质量合格,具备动态验收条件。

6月13日,正式开始动态检测。

6月18日,顺利通过时速132公里的轨道动态检测车的检验,全线94公里的管段内,轨道优良率100%,评价合格率100%,为天津大北环线顺利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全体参建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部在全线7家单位参加的铁路信誉评比中,共参评6次,分别获得3次第一、3次第二的好成绩,顺利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保二争一”的信用评价目标。

项目承建的金钟河特大桥获得201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三等奖;津保铁路二标T梁上拱质量控制QC小组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金钟河特大桥、永定新河特大桥被评为中国铁建“铁建杯”优质工程;岳耀群荣获2015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2016年中国铁建二次经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