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胡雪巖就認為,做生意必須有靠山,否則很難成功。所以他冒險資助王有齡,在王有齡遇難之後,又用投其所好的招數攀附左宗棠。在胡雪巖的事業發展中,王有齡、左宗棠二人都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助力。

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精明的商人大都有超凡的眼光,當時王有齡窮困潦倒,大家都不把他放在眼裡,不相信他有翻身的一天。唯獨胡雪巖除外,儘管他和王有齡的交情並不深,只是在茶樓酒肆見過幾面的酒肉朋友,但是他卻從王有齡的言談舉止中看出他不是一般的人,並在王有齡最需要的時候給了他最大的幫助。

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當時已經三十多歲的王有齡不但窮困落魄,而且眼高於頂,架子很大,很多人都不願意搭理他,只有胡雪巖例外。通過和王有齡的攀談,胡雪巖瞭解到王有齡的身世,雖然他此時落魄不羈,但是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對於很多官場上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獨到眼光,由此胡雪巖判斷他將來一定會發達,並且敏銳地意識到王有齡是自己躋身上流社會的階梯,所以有意識地與王有齡結交。

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儘管王有齡心高氣傲,由於貧窮的境遇常常自卑,但是和胡雪巖的交往中他沒有感受到自己被輕視,而且胡雪巖常常施以錢財物資,這都是王有齡目前最需要的。王有齡和胡雪巖聊到自己的安邦治國的抱負,但是苦於沒有進京捐官的資本,胡雪巖資助了他五百兩銀子,甚至為了幫助他丟失了自己在錢莊做事的飯碗。這個賭注果然押對了,王有齡進京之後順利投供,得到了一個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肥缺,一夜之間飛黃騰達。

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王有齡自身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在官場混得風生水起,由海運局主管升為浙江巡撫,成為了朝廷的二品大員,威震一方。正是由於胡雪巖在王有齡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所以王有齡一生都感激胡雪巖,利用自身的職務給胡雪巖的事業帶來了很多便利。起初胡雪巖想要創辦錢莊的時候,手中只有幾千兩銀子,但是他相信已經趕往京城的王有齡一定會有所成就,於是先有魄力地把錢莊開起來,把名聲打出去,想著等王有齡得到了一官半職之後,就可以從中活動,拿到官家的合作資格。

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隨著王有齡入朝為官,並且不斷憑藉本事升遷,胡雪巖的事業也步步高昇,起初是創辦的錢莊在衙門的支持下有了起色,然後是在絲綢業生意越做越大,再到當鋪遍佈各地,胡雪巖的生意橫跨好幾個行業,成為商界的領袖人物。這其中除了自己的努力和眼光之外,與王有齡在朝廷給他行的方便是分不開的,有了衙門的支持,他的錢莊迅速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站穩了腳跟,很多商人都願意和他合作,因為知道他身後站著王有齡這位巡撫給他撐腰。

胡雪巖生意經之——想做生意就要有靠山,要找靠山就得下本錢

我們感嘆胡雪巖的驚人魄力和獨到眼光,在王有齡落魄的時候能夠慧眼識英,然後把賭注壓在他身上,能夠以雷厲風行的手段先把事業做起來,再等待友人的幫襯。所以胡雪巖能夠成為商界的楷模,被後世的人所傳頌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