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在心口难开!该怎么表达……

中国人讲求含蓄,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对最亲近的人。记得看过一个短的纪录片,其中有个片段印象深刻:记者随机选取几个在校大学生,让他们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说三遍“我爱你”,看父母有什么反应。

第一个女生给母亲打电话,电话接通。

女儿:“妈妈,我爱你!”

母亲:“怎么了?”

女儿:“我爱你!”

母亲:“哦,知道了!”

女儿:“我爱你!”

母亲:“到底怎么了?又没钱了?”

第二个是男生。

男生:“妈,我爱你!”

母亲:“啊?”

男生:“我爱你!”

母亲:“孩子,我也爱你!”

男生:“我爱你!”

母亲:“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

第三个,女生打给父亲的。

女儿:“爸,我爱你!”

父亲:“哦,什么事?”

女儿:“我爱你!”

父亲:“什么事?快说!”

女儿:“我爱你!”

父亲:“抽疯了吧?有什么事快说,忙着呢! ”

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不能说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不善于表达,不愿意表达或者不屑于表达!

爱你在心口难开!该怎么表达……

大学时有一个同学曾讲过他小时候的一些事,其中就包括父母感情表达的问题,他说:母亲还是慈爱的,父亲就严肃多了,很多时候都是板着脸问功课,而且很多时候是严厉地批评、指责我的错误和不足,那时候总想得到父亲的认可与表扬,有一次,母亲不在家,知道父亲快要回来了,我就把家里的地拖得干干净净,桌子上的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累的满头大汗,刚坐下,听到爸爸开门,慌忙跑过去,把爸爸的拖鞋递过去,满心以为会得到表扬,但父亲只是接过拖鞋弯腰换上,随手把包和钥匙扔到桌子上,第一句话就问:“作业写了吗?拿过来我看看!” 似乎对屋子里的变化没有丝毫注意!那一刻,我真是失落到极点,从此,我再也不愿做家务,直到现在!”

记得我小时候住的家属院里有个小伙伴,平时挺腼腆的,有一次因为无心做了一件错事,被父亲当众呵斥,并命令他跪在小区的大门口,我们一群小孩跑来围观,来来往往路过的大人也无不侧目而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一个小小的孩子跪在这么凉的水泥地上不起来!小伙伴深深的低着头,分明看到一滴一滴的水落到地面上,那是泪水!我想,那个场景,也许小伙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吧!

另一位同学也说:“我小时候也总是希望得到父亲的鼓励和爱抚,但他很少这样做,似乎记忆中都找不到这种镜头!,小时候家里穷,总缺吃的,有一次在别人已经收过的地瓜地里又刨又挖,一大晌,硬是弄了一大篮,提着地瓜往回拿,太沉,年龄又小,提不动,可又一心要把这些弄回家,用尽全身的力气,弯着腰,双手把篮子提起一点点,挪一步,歇一气,硬是挪到了村口,天都快黑了,远远看见父亲迎面走来,心里一阵兴奋,父亲走过来,一脸的不高兴:“你怎么不等到明天再回来!” 说着,一把提起篮子,快步的往家走,我只能拖着沉重的双脚,无趣的跟在父亲后面,刚进家,母亲就说,快洗把脸去,饭都凉了,你爸急得不行,累一天了,自己饿得要死也顾不上吃口东西,非要出去接你!瞬间,我心里暖暖的,偷眼看一下父亲,面无表情!”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心中爱如山,但却总是吝啬于表达,也许是受父辈或环境的影响,也许是一种想法或习惯,觉得没必要表达,也许,只是一种矜持,不好意思表达而已!

爱你在心口难开!该怎么表达……

西方人讲求浪漫、直接,喜欢把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无论是对孩子的亲吻爱抚,还是表扬鼓励,哪怕是批评的时候,都会顾及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与沟通,尊重孩子的思想和选择,并有意识地让孩子得到各种磨练,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以朋友的身份帮助或引导,因此,这种环境里的孩子往往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强,思想更为独立,能吃苦,有闯劲,有创造性!这是中国孩子普遍缺少的精神!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已经注意并做到了这一点:照顾孩子的自尊,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尽可能地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或选择。这是一种教育方式上的进步,这种进步也会越来越大众化,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值得庆幸的事!但是,最应该做的,还是找寻并摸索各种教育的长处,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来应用!

教育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是生活中方方面面、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教育无小事!” 一个“劣质”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负累;而教育出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则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