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有什么典故吗?

假把式2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句俗语是指:“虽然你有奇谋妙计,我自有破你的高招”也可以引申为“你有千方百计,我有一定之规”。或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意思。表示谁也不服谁。

其实这两句话各有出处典故。先说“你有张良计”这句话的典故。



▲张良

张良这个人估计亲们不陌生吧?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士,汉初三杰之一(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张良原本是韩国公子,爷爷和老爸都是韩国宰相,等到了他这一辈,眼看就要接替老爸的宰相之位了,谁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把韩国灭了。张良成了国破家亡的流浪公子。想想看,张良能不恨秦始皇吗?

张良为报仇,变卖家产,打造了一个120斤的大铁锥,并高价收买了一位壮士。打听清楚秦始皇巡游要经过博浪沙,二人就提前埋伏好,等秦始皇的车队一到,壮汉用铁锥对准那辆豪华的车子用力砸去,顷刻间车子粉碎人亡。然而车子里没有秦始皇。

原来由于受到多次谋杀,秦始皇变得狡猾了,他和手下变换了车子,秦始皇因此逃了一命。张良被通缉而亡命天涯。




▲张良纳履

有一天,张良走到沂水(下邳城的东南方有一条沂水)圯桥头,桥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老者对张良说:“小子,去桥下把我的鞋拿上来”张良一看,老头的鞋掉在了桥下。张良虽然不乐意,还是下桥给他拿了上来,谁知道刚拿上来,老头又把鞋弄到桥下去了,张良想,反正给他捡了一次,再捡一次也无妨。

如此反复三次,张良都耐心给老者把鞋捡了上来。老头穿上鞋就走,张良也不计较这些。老者刚走了几步,返身回来对张良说:“此子可教也”!这样吧,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感谢的,送你一本兵书吧,回去好好研读,以后你会用到的。这个典故即“一桥三敬履”或者“张良纳履”。



▲刘邦

话说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传说中的隐身山洞里的世外高人——黄石公,也称“圯上老人”,他送给张良的那本兵书就是姜子牙的《太公兵法》也称《六韬》,张良回家后,如饥似渴的钻研了起来。从此成了“自学成才”的军事家。

楚汉相争期间,张良的计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成了刘邦的谋士,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谋,还是鸿门宴上智救刘邦,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怪不得刘邦感叹“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到后来成了和诸葛亮、刘伯温相提并论的人物,成了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代表人物。以至于民间流传着“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句谚语。前一句是说张良很牛×。

后一句的典故是怎样的呢?



▲墨子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楚惠王重金聘请鲁国的能工巧匠鲁班为他打造攻城工具——过墙梯,鲁班就是造赵州桥和发明锯的那个人。楚国准备用过墙梯进攻宋国。

这事被墨子知道了,墨子:有的说是宋国人,有的说他是滕国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论,说白了就是“爱好和平,禁止打仗。”

墨子反对战争,于是就找到了鲁班,对鲁班说:“我有个仇人,请你帮我杀了他。”鲁班一听很不高兴。墨子接着说:“我给你许多金子”鲁班说:“随便杀人的事我不干,我奉行仁义,不是钱不钱的事”。

其实墨子等的就是这句话,墨子说:“楚国地大物博,为何你要帮着楚国侵略弱小的宋国呢?宋国有何罪?你这叫仁义吗?这和我让你杀我的仇人有区别吗?鲁班听了脸上火辣辣的。



鲁班并不想放弃到手的生意,于是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已经答应楚王了。”墨子并不气馁,说,你带我去见楚王,我有话给他说。

墨子见到了楚王,说:“有个人,家称万贯,有良田娇妻美妾,然而这人不坐自己的好车,却要去偷邻居的破车;不穿自己的丝绸,却要去偷邻居的粗布;不爱自己的妻妾,却想法百计勾引人家的“糟糠”。你说这是个怎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个人爱偷盗,是个贼。”

墨子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宋国方圆五百里;楚国富甲天下,宋国一无所有。攻打宋国,这和那个爱偷盗的人有什么区别?”

楚王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鲁班已经为我造好了过墙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墨子一看楚王不到黄河不死心,于是说,这样吧,我和鲁班为你演示一下攻城,你看结果如何?楚王同意了。

墨子用楚王的酒壶当城池,鲁班用木片当过墙梯,刚开始墨子守城,鲁班攻城,鲁班用了九种攻法都失败了。

轮到鲁班守城,墨子攻城,到第三次墨子就攻下了城池。鲁班又失败了。墨子看着垂头丧气的鲁班说:“我已经派了三百个弟子去帮助宋国守卫城池,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我的守城办法。” 旁边观战的楚王沉默了好一会,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这就是“过墙梯”的典故。



到了后来,人们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起,才有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句谚语。我倒觉得,这两句颠倒一下,意思更贴切和符合历史发展。“先有过墙梯,然后才有张良计”,你觉得呢?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秉烛读春秋


这句话的整体含义就是各有各的招儿。

这句话里最好理解的是前半句,你有张良计,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了智囊一样的神人。汉朝成立之后,他有功成身退,去山里修道,躲过了鸟尽弓藏的命运。

所以你有张良计的含义,就是你有你的锦囊妙计。

最不好理解的是我有过墙梯。

我看了下面的回答,都把这个过墙梯和墨子联系起来,因为墨子和公输班在守城上有过一番较量,墨子胜过了公输班。所以这个梯子就是公输班的云梯。

这个解释太牵强了,要知道公输班的云梯可是败在了墨子的计谋之下的,我有过墙梯的意思难道是我就等着被你打破。

所以把过墙梯和墨子公输班那场论战联系起来,我以为不妥。

那这过墙梯是什么意思呢?

我以为过墙梯就是个过墙用的梯。

过墙梯就是逃跑用的梯子啊,正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

你的计谋再妙,但是我终有我的最后的对应方法,那就是逃跑。

对比另一句俗语就知道了:“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

这句话就很明显了,你有你的计谋,我就跳墙呗。

你有妙计,架不住我会逃跑。

后来就衍化成了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锦翼


张良张子房我们都知道,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政治家,他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足智多谋,辅佐刘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汉高祖刘邦曾盛赞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也就是说:千百年来,张良一直是给世人智计超群的“国师”形象,历史上一直把他与管仲、诸葛亮等一起看做是“谋仙”、“谋圣”,

有纵横捭阖、神鬼莫测之机,是所谓“张良计”!


“过墙梯”则牵涉到历史上另外一位牛人——锯子的发明者、战国时期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又名公输班)。相传鲁班为楚惠王攻打宋国发明了攻城的云梯(即所谓“过墙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秉承正义就赶忙奔赴楚国,以期游说、组织这场战事。

两人之间发生了一场精彩的论战。墨子解下皮带作城池,和公输班各拿木片作器具,进行模拟兵棋攻防推演。墨子先守城,公输班换了九种攻法,都没有成功;接着轮到公输班守城,第三次就被墨子攻破了。墨子说:“我已经派了三百个弟子去帮助宋国守卫城池,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我的守城办法。”


虽然如此,鲁班的云梯在当时的时空下仍然算是了不起的发明,成为攻城略地的利器,一时名声大噪、广为人知。以前的人为赞叹张良的出色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说白了,张良的计策和鲁班的云梯就是比拟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体。张良的固然有过人的智慧、计谋,但是再完美的计谋也有破解之策,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这也是符合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这句话的象征意义就是:你有再厉害的计谋,我也有应对方案;即俗话所说“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塌下来也有长子顶着的意思。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附会之说,剖情叙理,也说张良计和过墙梯》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要说出自什么典故,其实中国许多的典故都是附会之说,重要的不是说出自什么典故,重要的是这两句话剖情叙理的内容,这既是中国古老文化传承的渊源更是这两句话的价值所在。

话说回来,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张良计不可能是专指,毕竟张良一生纵横驰骋,匡扶社稷的计谋史记史不记的多了去了,这是对张良波诡云谲谋略的一个概指。

而过墙梯则是张良计的对立面,二者字面上是一对攻守的的战争双方,一计破一计的意思。

这两句话很有气魄,其气势犹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话,很有铁血味。是的,都是上帝造化爹娘所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必匍匐在别人的屋檐下?当然,必须有夺天地造化之谋,令鬼神不知之计。

蛮干不是本事,争气不是智慧。

努力修为,你也可以成为人们口中的张良计和过墙梯。


一路东风走长天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有厉害的计谋,我也有应对方案,大家都有对策,各不相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