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繼權:鄉村振興應從“新三農”著力

川醬們,由於這兩天家裡有事兒耽擱,停止兩天更新還請見諒!

農村發展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突出體現在“新三農”問題,即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這正是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著力點。

項繼權:鄉村振興應從“新三農”著力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在更好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等重大問題,加快補上“三農”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可謂高瞻遠矚,意義深遠。在城鎮人口迅速增加和農村人口持續減少的背景之下,我國農村的發展出現了若干瓶頸,其中尤以“新三農”問題即“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最為突出,這正應成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著力點。

01農村空心化問題

農村“空心化”是城鎮化過程中,因農村人口與空間分佈變遷而衍生出的鄉村聚落“空廢化”和住宅“空心化”等一系列現象的統稱。農村“空心化”本質上是城鄉轉型發展過程中,由於農村人口非農業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舊”,新建住宅逐漸向外圍擴展,導致村莊用地規模擴大、閒置廢棄加劇的一種“外擴內空”的不良演化過程。

02農業邊緣化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持續調整。然而,農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正越來越處於弱勢地位。這突出地表現為近年來個體農民應對市場信息變化的能力非常薄弱,“增產不增收”現象非常突出。我國農業難以面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非常薄弱的環節。近年來,我國農村人口的大量外移,減輕了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人口—土地”壓力,然而由於農村土地流轉經營存在“高成本”問題,反過來又使農業規模經營的“紅利”大受影響,從而使我國各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高,難以和境外進口的大宗農產品進行競爭。這導致當前大量境外農產品因價格低廉湧入國內市場,國內農產品受限於成本因素競價難,長期高於農產品市場價格的高價收儲,不僅形成了國家鉅額的財政負擔,而且也使各收儲單位不堪重負。

03農民老齡化問題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快速老齡化發展階段。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地區人口總撫養比高達45.38%,這意味著平均每3個成年人需要負責贍養1位老人,家庭養老負擔正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

城鎮化對農村養老體系構成衝擊,社會化養老體系也未能在農村建立起來,從而使農民老齡化後的養老問題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同時,“老年農業”問題也是未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一大隱憂。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是進行社會實踐的主體。因此,在“新三農”問題治理中,農村居民、農業生產者和農民養老提供者是進行治理的主體力量。小編認為,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人口的非農就業和持續外流導致的“主體虛化”,是形成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和農民老齡化現象的主要原因。當前“新三農”問題治理過程中,政策改革應以“新三農”問題治理主體為中心,可以通過農村居民主體、農業生產主體和農民養老主體的重構,為問題的解決提供現實可行的操作路徑。

01重構未來農村居民主體

農村居民主體的重構是決定“空心化”之後的農村是否走向消逝的關鍵性政策舉施,其核心是未來農村居民將由誰來構成的問題。小編個人認為,我國應加大統籌城鄉改革力度,突破城鄉二元戶籍制度限制,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人口自由流動機制,既能讓“村民進城”也應允許“市民下鄉”。

02重構未來農業生產主體

農業生產主體的重構是決定未來我國農業能否走出“邊緣化”困境的關鍵性政策舉措。我國當前“老人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困境和市場經濟中的弱勢地位,要求新型職業農民應成為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力量,也使得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成為當前農村綜合改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小編個人認為重構農業生產主體要求從制度設計中努力解決困擾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兩大問題:一是未來新型職業農民的來源問題,即農民作為一種職業的自由選擇問題;二是未來新型農民可耕種土地的來源問題,即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

03重構未來農民養老主體

小編個人認為,以往政策期望農民“以地養老”的理想模式是難以為繼的,必須以城鄉綜合改革為契機,實現城鄉之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從而為農民老有所養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在當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過程中,通過制度設計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等公共財政投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才是解決當前“農民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