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斷臂的維納斯”,巴黎盧浮宮三寶之一,又稱“米洛斯的維納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維納斯的傳說:維納斯(拉丁語:Vĕnus、英語:Venus),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羅馬十二主神之一,對應希臘神話中的“阿佛洛狄忒”,拉丁語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詞都來源於她。她是眾女神中最美的一位,羅馬人把“維納斯”視為‘愛神’,並稱之為民族之母,因為羅馬人相信,雄偉的羅馬城是由阿芙蘿黛緹的後裔所建立。維納斯也出現在諸多歷代文學作品和西方油畫裡,影響力最大的藝術品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的維納斯雕像。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斷臂的維納斯,據傳說,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的大理石雕塑。雕像在中世紀搗毀偶像運動中被埋入地下。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她的重現和斷臂,也是一段故事。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農夫立刻將它們埋於原地,並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法國海軍士官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非常關注。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部分碎片以後,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並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於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陳述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並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開會決議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準備行動。一場暴風雨推遲了土耳其船隻的起航,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混戰中,維納斯雕像的雙臂被摔斷了。最後幾經周折,雕像終於轉到了法國船上。後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

雕像順利運抵巴黎,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它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並被陳列於盧浮宮特闢的專門展室中,這就是我們今天在盧浮宮內看到的“斷臂的維納斯”,雕像高2.4米,屬於圓雕類雕塑。雕塑頭部與身軀均完整,但左臂從肩下已失,右膀只剩下半截上臂。雕像的上半身為棵體,下半身圍著寬鬆的裹裙,左腿微微提起,重心落在右腿上,頭部和上身略向右側,而面部則轉向左前方,全身形成自然的“s”形曲線。

在雕刻藝術上,它顯得風格獨特新穎,一般認為它融合了希臘派各派之長,達到了古希臘藝術至高的境界。從女神像的面部表情和半身裸體的姿態,可以使觀看者感受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的社會氣息;從女神身軀的簡練、概括的曲線中,可以看到古典時期那種神聖莊嚴的特點;從衣裙的處理還可以看到希臘化時代自然人間的痕跡。

斷臂的維納斯,在美學上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西方美學史上的代表之一,身軀豐腴飽滿,充滿著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從古至今,維納斯已經在人們的心目中代表了女性身材完美的標準,世界各國的選美標準大部分都以“斷臂的維納斯”的身材各部分的尺寸為依據。

維納斯的傳說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

在雕塑發展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影響,雕塑家們根據“斷臂的維納斯”開始有意無意地在自己的創作中適當地“留白”,故意把人物中的某些部位略去不做,留給人們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們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斷臂的維納斯,名聲太大,以至於一度讓很多人誤以為,維納斯就是就是斷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