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從城市的機場到機場的城市:機場打開中國連通世界的“空中之門”

開欄的話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從1978年到2018年,因為改革開放,中國人民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開啟了新的壯闊征程,開闢了新的前進道路,開創了新的發展空間。

40年來,中國民航始終貫徹“發展為了人民”理念,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出發,不斷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加快對外開放進程,在逐夢藍天的道路上飛得更高、更遠、更安全。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產業,民航不只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同樣促進了城市乃至國家的前進腳步,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為全方位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航的發展進程,《中國民航報》即日起推出“飛躍·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梳理民航風雨兼程的發展成果,展示民航始終為民的發展初心。敬請關注。

「飞跃」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机场打开中国连通世界的“空中之门”

每天,有800多架次航班在浙江杭州蕭山機場起降,高峰期每小時就有50架次。龐大的客貨運吞吐量,讓杭州蕭山機場躋身全國十大機場之列。但在數十年前,杭州與世界的對話,遠沒有今天這般華麗。

時光倒留,杭州筧橋機場,這個存在於很多人記憶中的軍民合用機場,是浙江民航的開端。

改革開放初期,筧橋機場飛機小、航線少、客貨不足。作為一名在新老機場都工作過的老員工,範鐵男回憶,當年整個機場航站樓只有浙江省檔案館那麼大,旅客登機是由工作人員領著,從航站樓走到停機坪的;因為航班量少,基本每天晚上八點半,等最後一個航班起飛後,就可以下班了。

隨著浙江經濟的迅猛發展和航空運輸量的飛速增長,筧橋機場軍民合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設杭州新機場迫在眉睫。1992年,新機場選址提上了日程,並最終定在蕭山。1997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破土動工,2000年12月30日正式通航運營。

「飞跃」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机场打开中国连通世界的“空中之门”

△2000年前的杭州筧橋機場

「飞跃」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机场打开中国连通世界的“空中之门”

△杭州蕭山機場開航儀式

「飞跃」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机场打开中国连通世界的“空中之门”

△今日杭州蕭山機場 譚申捷攝

新建成的蕭山機場是老機場的四五倍大,一期目標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萬人次和貨郵吞吐量11萬噸的需求。習慣了老機場的範鐵男一度擔心“這麼大會不會有點兒浪費”。他的疑慮隨著機場的快速發展煙消雲散。剛開航時,蕭山機場通航48個城市,旅客吞吐量249.2萬人次。僅一年,蕭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就分別攀升到317萬人次、7.3萬噸、3.6萬架次。2011年~ 2017年,蕭山機場的旅客、貨郵吞吐量每年均以兩位數增長,2016年旅客吞吐量更是突破3000萬人次大關。

範鐵男每天在機場忙碌的身影,也見證著機場越來越大的變化。

2010年,蕭山機場國際航站樓(T2)投入使用,中外遊客在這裡感受“杭州速度”;2012年12月,蕭山機場第二國內航站樓(T3)拔地而起,自此蕭山機場邁入雙跑道、多航站樓時代;2018年7月25日,蕭山機場三期項目獲批准,即將開工建設的T4航站樓面積為32萬平方米,接近T1、T2、T3航站樓面積的總和。如今在蕭山機場,每天有63家航空公司的800多個航班將杭州與全球50個國家(地區)的163座城市緊密相連。

觸角有多遠,世界就有多大。一條條跑道,一座座航站樓,連接讓城市與世界“握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運輸機場從1978年的78個增加到了如今的234個,機場數量是40年前的3倍。截至2017年底,我國千萬級機場達到32個。2017年,我國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11億人次,為1978年的495倍;貨郵吞吐量達1617.7萬噸,為1978年的257倍。40年間,我國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機場都進行了遷建或改擴建,運輸機場航站樓總面積約為1238.97萬平方米,相當於修建了75個國家大劇院;飛行區道面硬化總面積約為73530.69萬平方米,約等於3.5萬公里的四車道高速公路。

在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的鉅變中,機場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特殊印記。如今,機場已成為很多城市的重要名片,集發展、智慧、生態、人文等特徵於一身;成為綜合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在這裡“上天入地”成為現實;成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世界級城市群與全球“對話”的重要支撐,不同功能定位的機場集結成群;支線機場明顯“擴編”,讓中西部地區、偏遠地區能夠“一通達天下”。2017年,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2,上海浦東機場貨郵運輸量排名全球第3。伴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更多的“一市兩場”將為國際大都市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想象空間。

「飞跃」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机场打开中国连通世界的“空中之门”

△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40年的時空流轉,機場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交通基礎設施,成為深刻影響經濟產業結構改變的催化劑。特別是2003年機場屬地化改革完成後,地方政府的主動性被進一步激發,機場與地方經濟社會愈發“水乳交融”,一座座崛起的“航空都市”以旺盛的生命力成長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無論是被稱為“小區推動大省典範”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還是推動“重慶製造”向“重慶智造”轉變的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都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增長。

在蕭山機場,曾經的荒地成了保稅物流中心,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也正緊鑼密鼓的建設。未來,一個功能完善、集約有序、產城融合的智慧航空都市區將呈現在人們面前,成為“浙江之門、杭州之窗、蕭山之翼”。

改革開放40年,仰望長空,機場將城市與世界連為一體;俯瞰大地,航空經濟強勁驅動城市發展轉型。展望未來,機場——這個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必將為經濟騰飛、社會發展帶來新活力,直擊藍天!

精彩鏈接

【飛躍】從走路到乘機:兩代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出行記憶

【飛躍】從經驗摸索到系統管理:中國民航安全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