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上海市女子监狱

上海市女子监狱成立于1996年10月22日,地处松江泗泾镇,占地面积47公顷,是上海唯一集中关押女性服刑人员的监狱。

监狱重视文化元素对塑造监狱品质、提升监狱工作质量的引领作用,努力探索“内化于心”的文化育警和教育改造模式,着力推进“母亲文化”建设,以理性的教化与感性的柔化相结合,逐步实现服刑人员价值取向的改变。

梵高名画《星空》、栩栩如生的金丝猴母子、浪漫唯美的母牵子背影、写意的中国花鸟……

如果不说,看到这些作品你肯定以为是一幅幅画作,只有近距离观察你才会知道,原来这些都是用绒绣制成的,而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精美、精湛的绒绣作品,都出自一群女犯之手。

2018年10月8日,在上海市女子监狱第六监区的劳动车间,12名女犯专心致志地埋首在各自的织架上,拿着针线的右手熟练地上下穿拉,她们的针下,奥黛丽•赫本的面庞清晰可见,一朵朵饱满鲜艳的花卉正在绽放。

她们之中不少是处刑十年以上的重刑犯,人生原本无望,却没想到每天这样一针一线,居然真的心静下来了,而长年累月绣着母子情深的作品,也重新唤醒了她们向善的渴望。

改造和新生的希望,就这样一天天在心底扎根了。

从不愿意学到“喜欢上” 外籍犯说绒绣彻底改变了她

来自泰国的服刑人员撒某(化名)看上去比较内向,2006年她因贩毒被判无期,进入女子监狱服刑。悔恨与绝望交织,一开始的她被人生无望的情绪笼罩,拒绝与其他人交流。

“刚来的时候,话都听不懂,汉语也不想学,也不想要别人教。”过了几年这样的日子,2012年5月生日的那天,监狱民警送了她一份礼物——学绒绣。

一开始撒某的内心是拒绝的,不会画画、对手工不感兴趣,个性又倔,有不懂的也不愿张口问。

改变的发生,源自于监狱民警和同伴多次的鼓励。在大家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张口跟老师交流,“当时老师还对我笑,我也对老师笑了。”

她的第一幅绒绣作品是一对母子金丝猴,在展品室,我们见到了这幅作品。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母金丝猴怀里搂着小金丝猴,母子双眼炯炯有神,金色毛发被阳光照得透亮,整幅作品充满母爱的温馨。

撒某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她的妈妈在她4岁时便得病去世了,但绣制的过程中,她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爸爸。“以前我每次回家,爸爸都会张开双臂拥抱我。”讲到这里,她禁不住声音哽咽了。

身陷囹圄的苦涩、对父亲和家人的思念、对自己罪行的悔恨,深深地折磨着她的心。

“女犯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所以我们绒绣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母爱文化,这个比较能唤起她们的向善心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上海市女子监狱副监狱长李翠萍说,“这对于犯人的自我改造和矫治,是很有帮助的。”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在展品室里,还有撒某的另一幅作品——梵高名画《星空》。

撒某说,“这幅画跟我刚入监的心境很像,画面乱乱的,感觉很压抑。”她说,“好在还是有月亮的光在照耀,就像当时警官和同伴给我的鼓励。”

学了绒绣之后,她表示自己变宽厚了很多,作为在绒绣小组时间最长的老学员之一,撒某现在无私地帮教新人、分享经验。

对此,见证了撒某蜕变过程的主管民警陈慧湘介绍,经过在绒绣小组的学习和磨炼,服刑人员心性变得更加平和,“违纪率普遍比以前下降不少。”

现在对于绒绣是什么感情?撒某毫不犹豫地回答“爱上了”。为了精进自己的技艺,她还通过民警的帮助,买了很多书来看。

原本被判无期,经过减刑,撒某还有5年就要刑满了。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谈到回去后的打算,她表示,要将自己在狱中学会的绒绣技能和泰国针法绣结合起来,探索一些创新绣法,教给同乡们。

“回去之后,我想让爸爸看到我的改变。”说到这里,她神情坚定,“我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

一针一线中学会“慢工熬好汤”

叛逆少女读懂家信上的泪痕

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学习油画、某知名大学编导系学生、大三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入狱时年仅19岁……白皙纤瘦的服刑人员扈某(化名),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天之骄女”。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父母高龄生女,一直以来她都被双亲捧在手心。青春期代沟大,双方难以交流,加上父母年事已高,管束有心无力,人生之路开始偏离。

“那时候很任性,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扈某表示,“接触社会之后迷失了自己,眼里只看到利益。”

2011年,19岁的她因合同诈骗被判了十年。一步走错,云端之上,跌落悬崖。入狱之初,她感到人生绝望,将自己封闭起来,对于监狱民警的关心也很抵触。

但监狱民警一直鼓励她:“监狱束缚了你的人身自由,但并没有束缚你的思想。在这里,你一样可以继续画你之前没有完成的人生画作。”

这番话点醒了她。她从抑郁和消沉中艰难走出,参加监狱艺术团、编排音乐剧、学习苏绣,2016年下半年,加入了绒绣小组。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刚开始学绒绣,她觉得这个应该比苏绣简单,上手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一个很小的格子要分4根线去绣,一个下午只能绣出一小块,两三个月才能完成一副像样的作品,真的很考验耐心。”

绒绣“慢工出细活”的特点,对她的心性也是一种很好的磨炼。失去自由是痛苦的,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她终于学会了人生必须要脚踏实地。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绒绣也让她明白了“责任”二字的份量。扈某表示,以前自己自私任性,不懂感恩,“现在每次拿起针线,都会想起我的妈妈。”

现在她会在父母生日的时候,主动跟他们说“生日快乐”,天冷的时候会提醒他们加衣,父母对她的改变很惊讶。

扈某称,父母每个月都来探视自己,也经常写信,“有时候拿到信,可以明显看到上面有妈妈的泪痕,”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尽是自责和歉意,“父母的爱太重了。”

在上海唯一一所女子监狱,对话这样一群“绣娘”

反思自己过去所犯的罪行,她表示,刚进来其实没觉得自己哪儿错了,现在真的认识到,当初确实是丢失了底线,伤害了无辜的被害人,自己也在青春年华时失去了自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让耄耋之年的父母在外孤立无援,对他们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今后只有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才能弥补当初犯下的错,对得起监狱民警的帮助,对得起社会给的重新做人的机会,对得起父母的这份爱。”

记者 | 王玲 许明 冯茵伦

视频 | 丁一涵 蔡黄浩 汪鹏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