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的中國古堡,真正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就是智慧


去歐洲,我們總會去古堡,總認為那是一個浪漫的地方,是王子與公主居住的地方。但其實所謂的城堡在最早都是為戰爭防禦而建,是兵戎相見的地方,後來戰爭沒了,才變成人居住的地方。在我國青海,也有一處古堡,但它的長相與國外的古堡完全不同,更像是一座迷宮。

位於青海黃南州同仁的郭麻日古堡被譽為中國兩千年屯墾戍邊史活化石。據宋朝歷史文獻對郭麻日的記載,尤其是郭麻日出土的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的各類文物考證,人類在郭麻日地區的居住年代可追溯到五千年前。該城堡最初出現於特莫科地,在唐末宋初時期遷至此。城堡的出現距今有900多年曆史,是熱貢地區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的古堡。

古堡東西長約220米,寬約180米,有東南西三個門,每一處寨門門頂上都建有嘛呢房,是古堡建築獨具特色之處。我們來的時候正趕上這裡的古堡裡一戶人家過壽,給村民們發各種吃的,但遺憾的是,活動剛剛結束,人們正從古堡裡走出來。


郭麻日古堡內除相互貫通的深深巷道外,沒有多餘的空間,從城門口走入,即是窄澀的高牆。黃色的夯土牆夾著幾乎僅供一人通過的青石板路,強大的壓迫感撲面而來。

在郭麻日古堡內最讓人憂心的還不是壓迫感,而是會不會迷路,找不到出口!因為古堡內沒有顏色區分,沒有方向指示,走在哪裡都覺得差不多,也看不到前方的路是什麼樣,稍微拐幾拐就會暈頭轉向,簡直就是一個大迷宮,但這也正是古堡的意義所在。

曾經這裡因為土匪馬賊經常發生鬥爭,所以人們建起像迷宮一樣曲折迂迴的窄巷,每一個院落就是一個軍事防禦單元,只要派出一兩個人守在牆頭,就可以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別看比國外的古堡簡單多了,但防禦性很強,這就是智慧!


據說古堡裡每家每戶的莊廓院落佔地都很少,寨內空間利用的很充分。兩層式的土木結構底層為廚房、儲物間和牲口圈房,二層為經堂和寢室。可惜我們去的時候門或鎖或關,靜悄悄的,更為古堡增加了一份神秘感。

現在還有189戶人家居住在古堡內,隆務河靜靜流過,九百多年來屯兵戍民們繁衍生息,已成為了這塊土地上古老居民,見證著這條河谷變遷的歲月。不過如今古堡雖依舊,但時空早已變換,現在早已是一片寧靜古樸的樂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