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老家许昌

文‖张延伟

近日在网络上读到一则奇闻。说是贵州省三都县境内有座登赶山,山腰部位裸露出一块长20米、高6米的崖壁,令人感到惊奇地是这块石崖每隔30年会产一次“蛋”,人称“产蛋崖”,被附近的村民视作好运的象征,人人以拥有石蛋为荣。石崖“下蛋”的秘密迄今无人能解,为此当地政府悬赏50万寻求答案。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早些年多次听老人们讲过的一个神奇传说。在和我老家月湾村相邻的大木厂村境内,有一块比“产蛋崖”更神奇的石崖,每年都会产一次蛋,而且产的是“金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大木厂村地处具茨山脉老山坪脚下,据说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得力将军力牧养马放牧的地方。力牧被拜为将军后,在“涿鹿之战”中为黄帝战胜蚩尤立了大功,黄帝就把他原来养马放牧的地方作为封地赐予他,称为“大牧场”,后来慢慢就被叫作“大木厂”了。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在大木厂西北方向老山坪半山腰,有两座重叠的山丘,山丘前方最上面突出部分的岩石形状分别像两个高昂的鸡头,人们根据“鸡头”上面“鸡冠”大小对其加以区别,上面的叫“公鸡嘴”,下面的叫“母鸡嘴”。乍一看,这两座山丘好似一对儿公鸡和母鸡在“压蛋儿(交配)”。

据说,他们原本就是天宫里的一对神仙夫妻,公鸡在天宫里担任昴日星官,每天负责“司晨啼晓”。有一回,玉帝要大摆筵席宴请各路神仙,不料公鸡一时疏忽,只顾和母鸡缠绵,结果耽误了“叫明儿”,惹得玉帝震怒,下旨将他俩贬落凡间,在大木厂一带化作山丘岩石。

不料夫妻俩痴情不改,化作山石也相拥相抱,依依不舍。结果天长日久经受大地浸润,汲取日月精华,竟慢慢有了灵气,母鸡在每年年三十儿夜里都会产下一只金蛋。

有个人称“南蛮子”的南方人,从河北“赶风水”赶到这里,从中看出了“门道儿”。

于是每年的农历腊月下旬,南蛮子务早务晚都会来到这里,住在山下一位老婆婆家里,只说是来这“拜药”而已。等到大年初一凌晨,南蛮子趁日头尚未升起的当儿,爬沟上崖来到“母鸡嘴”下面,从一个刚好能伸进去一只手的石窟窿里掏出一只金蛋来,然后下山辞别老太太离去。老太太虽然觉得南蛮子行踪诡秘,但也不好多问什么,只把他当远方的客人盛情款待。

如此多年过去,南蛮子年龄越来越大,再长途奔波显得力不从心起来。于是这年他收了金蛋以后,把其中的秘密告诉了老太太:“老人家,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盛情款待。实话对您说吧,您家北面的母鸡嘴,是一只金鸡,我每年来这里就是为了收走金鸡下的蛋。您看我现在年老体衰,也走不动了,今后这金蛋就留给您来收吧!”

老太太心中暗喜。次年的大年初一,她差儿子上山,果真在石窟窿里摸到一只金蛋。有了金蛋,老太太家里修房盖屋置田地,日子很快好起来了。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这样过了几年,老太太去世了。临终之前一再叮嘱儿子:金蛋只能在大年初一凌晨日出前去收,不能晚更不能早。可他儿子心想,金蛋虽好,一年才能收一回,而且还要爬沟上崖担风险。反正金蛋都在金鸡肚子里,不如我一次全给掏出来,岂不省事又省力?

于是在这年的腊月三十下午,老太太的儿子就带着斧头、钢凿出发了,他来到母鸡嘴下,用钢凿照着那个石窟窿猛劲儿凿起来,直到天擦黑才把石窟窿给凿开了。顿时,鸡肚子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伸进头去一瞅,只见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金蛋。他不禁欣喜若狂,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奇怪的是,这些金蛋只要一被他抓在手里,就全都变成了普普通通的石头蛋儿!

从此,金鸡再也不会下蛋了。只留下一个“金鸡下蛋”的神奇故事代代传颂,更向人们昭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生知足才能常乐,贪得无厌最终只能换来一无所获!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禹州市国土资源局,业余码字为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文字散见于各级报刊和网络媒体。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