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妈妈”:重庆江北区看守所的“心灵鸡汤”

陈瑛,51岁,江北区看守所民警。8年来,她默默“扎根”于此,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万般柔情,帮教感化着每一位在押人员。在江北区看守所,在押人员都管陈瑛叫“陈妈妈”,她们由衷地告诉记者:“陈妈妈就是我们这些在押人员的‘心灵鸡汤’。”


“陈妈妈”:重庆江北区看守所的“心灵鸡汤”


 刘英的不舍

经过几道戒备森严的门禁,靠里的建筑就是在押人员的监区,右边女监区的尽头就是陈瑛工作的地方。2018年9月19日,是刘英(化名)在这里关押的最后一天,她因贩卖毒品失去了自由。此刻,在陈瑛的办公室,刘英正在接受陈妈妈的最后一次帮教,明天她将踏入漫长的服刑生涯。

刘英眼眶里饱含着泪水,她动情地告诉记者:“在这里三个月了,陈妈妈给予了我亲人般的关怀,她从没有把我们当成犯罪嫌疑人,她视我们为误入歧途的女儿,她耐心地和我们谈心,教育我们犯了错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好好改造,服刑完回到社会做回正常人,所以我们都管她叫陈妈妈。”刘英说,陈瑛为了这些在押人员,学会了民间偏方刮痧。有一次刘英感冒发烧了,陈妈妈一遍遍地为她刮痧,当晚效果很明显,感冒症状也消失了。在与记者的交谈过程中,记者能明显地感受到刘英对陈瑛的那份不舍。刘英说:“在服刑的日子,我一定好好改造,深刻反省自己,才对得起陈妈妈,才是对陈妈妈最好的回报。”

 王艳的泪水

已是午饭时间,在陈瑛左边隔壁监舍,20多位女性在押人员整齐地坐在两排,她们正在埋头吃着午饭。见到记者一行来访,一位叫王艳的在押人员主动接受了记者的受访。

王艳说:“因为我经商成功,曾经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批市人大代表,拥有众多光环。因为不懂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进看守所以后,我的人生落差很大,就成天想着自杀,是陈妈妈拯救了我。”王艳说,自从到了江北区看守所,陈妈妈没有丝毫嫌弃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她,给她重塑生活的信心,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帮助她。

有时候王艳的情绪会反复地波动,就在前几天陈瑛又开导了王艳,她对王艳说:“你要好好地改造自己,这个社会没有抛弃你,你的家人们更没有抛弃你,改造好回到社会,你王艳还会再创当年的辉煌。”

陈瑛就是以这种女性的温情滋润着每一位在押人员,在押人员告诉记者:“陈妈妈现在就是我们的精神力量和‘心灵鸡汤’,我们对她充满着依赖。”

“我就是个婆子妈”

2010年以前,陈瑛在市局警院工作,调到这里后她一切从零开始。陈瑛说:“说实话,在这里我能做什么,我心里没底,我觉得做这样的帮教工作,我就是一个‘婆子妈’的身份。”然而,就是这种絮絮叨叨的‘婆子妈’一样的日常帮教,才能让在押人员真正地受教,就像甘洌的清泉,慢慢流进在押人员的内心,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异常良好的帮教效果。

陈瑛告诉记者:“在押人员送进来时本身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上的问题,那时所里面没有专门的心理方面的辅导,我就买来心理方面的书籍自学,然后用在她们的身上。她们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母亲的关怀,需要亲人般的开导。”就是陈瑛这种人性化的帮教和人文的关怀,让江北区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感到了如沐春风般的暖意。

据江北区看守所所长张朝安介绍,江北区看守所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感化方针,不只是把在押人员视为犯罪人员,更视她们为身患心理病患的失足者。管教们在严格执法,管理监所的同时,以精神教育感化着在押人员。很多在押人员刚入所时与家人关系不和,甚至不愿意联系家人。管教们经常要做“老娘舅”的工作。不怕拒绝,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联系在押人员家属,将在押人员的表现及内心对获得家人谅解的期望传达给家属,最终做通家属的工作,使在押人员获得家人支持,重拾对生活的自信。有的在押人员在夫妻感情问题或者债务问题等重压下绝望痛苦,甚至自伤自残,管教民警们又做起了“心理医生”的工作。一次次地谈话,一点点地进步,带领在押人员走出阴霾,勇敢面对人生。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之下,在押人员对管教已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与感激。

女子监区13名民警,她们是同事,更是战友,姐妹,闺蜜,尤其是其中的3名管教,她们从看守所女子监区成立之初就一起共事。陈瑛管教,是女子监区的主心骨,有着“超强大脑”,高效果断,细致周到,带领姐妹们快乐工作,认真生活。段天宇管教雷厉风行,主动接管重点难管的在押人员,在押人员怕她但也都喜欢她。黎管教严谨细致,安全意识特别强,细枝末节,滴水不漏。三个人各有风格,却磨合得相当默契,名有特色,相得益彰。

人性化管理 彰显人之关怀

2018年8月,江北区看守所“开全市先河”,“民革重庆江北区委同心法律援助工作站驻江北区看守所接待室”正式挂牌成立。江北区公安分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从保障人权出发,借鉴江浙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协调民革重庆江北区委,在江北区看守所设立“同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待室”。在江北区看守所大门显要位置留出一间房,并配备了办公接待设施,周一到周五均有两名专职律师在此接待,弥补了看守所原有周三才有援助律师的不足,为在押人员家属或者需要的群众服务,更加有力地保障了在押人员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除此之外,江北区看守所还引进了重庆市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白天有两位医生和护士坐诊,晚上至少有一位医生和护士值班,保障了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在看守所里配备了一台专业救护车,24小时停在所里待命。

2018年8月10日17时,江北区看守所127号监室在押人员唐某突然在监室内晕倒,同监室在押人员主动报告,值班所领导同驻所医生立即赶到监室处理,进行心脏复苏救治,同时立即启动在押人员突发疾病救治应急机制,将唐某在短短20分钟之内送到市红十字医院,经诊断,唐某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心肌塞引发的突发心率下降,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该在押人员已无生命危险。

据张所长介绍,这类事件2018年以来发生过三次,都成功地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这都得归功于该所长期坚持预防排查到位、岗位联动快速、畅通绿色通道、及时变更措施、规范处置流程等五项措施。

据了解,重庆市江北区看守所近来先后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法制文明窗口建设年活动成绩突出单位”“全国‘三共’活动成绩突出单位”“全国看守所‘五化’建设成绩突出单位”。连续五年被市局评为“全市公安监管系统深控犯罪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22年来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2018年11月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