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空港飛入新航道!

宁波空港飞入新航道!

今天,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正式跨入全國大型繁忙機場的行列。

市臨空經濟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梁成初表示,寧波機場邁入“千萬級”,意味著其航線網絡和航班密度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通達性和便利性明顯增強,對旅客的吸引力也會提高。同時,機場對城市經濟的服務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因為臨空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機場的客貨吞吐量有一定的基礎,隨著機場客貨吞吐量的提升,勢必帶動空港周邊的總部經濟、提升產業佈局,真正發揮空港對城市的推動作用。

這片熱土上,我們平均每3分鐘就能看到一架飛機起降,120多條航線構建起以寧波為起點,覆蓋全國、輻射東南亞、連接全球的航線網絡。從第一架飛機到第1000萬人次,寧波空港走過了蟄伏、破繭和新生的蛻變之路。

撰稿人 王心怡

通訊員 黃躍光

1 蟄伏

1984年11月16日,一架安-24飛機穩穩降落在寧波莊橋機場,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倪天增緩緩從機艙裡走出。

作為寧波老鄉,他第一次“打飛的”回家探親,望著身後的龐然大物,他顯得既興奮又感慨:“通航把寧波與上海的距離縮短到了半小時!”

當時,坐綠皮火車從寧波到上海要8個小時;而坐船到上海十六鋪碼頭,則需11個小時。坐飛機,在當時不止於快,還是件稀罕事——這意味著,上海120萬寧波籍人士更容易常回家看看,兩市的聯繫將更加緊密。

1984年夏,根據當時我國改革開放的總體戰略需要和寧波市外向型經濟發展需要,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覆莊橋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寧波開始莊橋機場通航前的籌備和建設,全市上下通力協作,東航部隊大力支持,僅用兩個月即建成佔地9400平方米的航站工程。

民航寧波站首任站長張德志、首任黨委書記寧遠鵬回憶說,建設初期的38位寧波民航人來自五湖四海,在籌備機場通航伊始,困難來自方方面面,工作上一切白手起家,機場所需各種設備,全憑他們找民航上級部門調撥和籌錢購買。

由於剛通航,寧波通往各地的航班較少。儘管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民航上級單位對莊橋機場沒有經濟指標考核壓力,但是寧波老一代民航人硬是自加壓力,主動向市場要客源,要新航線!

至1990年年初,寧波已先後開通至上海、北京、廣州、廈門、武漢等5條航線。

但是,莊橋機場是軍民合用機場,航線開闢、經營場地等受到多方制約。隨著寧波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莊橋機場已越來越不相適應,另外尋址新建一個民用機場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1985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關心寧波經濟發展的同時強調:將來寧波經濟發展了,寧波以地方為主再建一個大點的機場。很快,7個月後,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准新建一個民用機場,1987年櫟社機場正式動工修建,1990年6月30日,寧波櫟社機場建成通航。

終於,寧波人有了自己的民用機場!

2 破繭

2004年4月28日,寧波櫟社機場公司揭牌,寧波櫟社機場正式移交寧波市政府管理,成為浙江省第一個正式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的機場。

按照 “建設大交通,促進大發展”的總體思路,圍繞區域性客貨運輸重要樞紐這一定位,屬地化後,寧波空港隨即加快了國際口岸建設步伐並著手謀劃臨空經濟圈。

臨空經濟圈怎麼搞?當時,很多人心裡都沒譜,只有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來。

2005年4月1日,寧波航空口岸對外籍飛機開放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准;同年12月17日,寧波櫟社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寧波成為長三角地區繼上海、南京、杭州之後的第四個擁有國際機場的城市,也就是說,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上來看,寧波機場已經正式具備接納外籍飛機和適用國際飛行的大型飛機的保障能力。

隨著寧波民航業的不斷髮展,在看到民航對地方政治、經濟、文化、搶險救災、引進外資等多方面的“發動機引擎”作用的同時,寧波對空港發展有了新的期待——被視為寧波市“臨空經濟”發力點的寧波空港物流園區應運而生。

2010年5月7日,民航系統的領導、專家和國內外航空物流業界人士齊聚寧波航空發展論壇,共同商討寧波加快打造中國長三角地區國際空港物流樞紐發展的大計,掀起了寧波市聚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發展寧波空港事業的高潮。

緊接著,寧波市出臺《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航空物流水平建設寧波國際航空樞紐的若干意見》,提出“堅持客貨並舉、以貨為主的發展戰略”,又在2013年4月10日出臺了《關於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推動寧波空港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三年間,寧波市委市政府連續就“空港發展”專題發文,這在寧波城市建設發展史上還是頭一次,寧波機場地面集疏運網絡構建力度之大亦是史無前例。

此外,2013年以來,寧波還設立了專項航線開發補助資金,充分調動航空公司在寧波擴大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截至目前,120條國內外航線通達78個國內外城市,45家航空公司在這裡運營,國內航線基本覆蓋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熱門旅遊城市,其中,日本和東南亞部分航線成為浙江省精品航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