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千年古城迸發勃勃生機

河南日報記者 郭戈 通訊員 徐朝廣

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40年砥礪奮進,鑄就輝煌。

回首浚縣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奮鬥是主旋律、擔當是最強音、發展是重頭戲。

全縣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14億元增至2017年的211.3億元;財政收入從1978年的593.8萬元增至2017年的7.2億元;糧食總產量從1978年的20.4萬噸到目前常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63元增至2017年的15709元……這一組組數字,印證了40年來浚縣的滄桑鉅變。

浚县:千年古城迸发勃勃生机

漂亮的新城區

歷屆浚縣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發圖強、務實重幹,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新時代是每一位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的芳華時代。站在新時代的潮頭,浚縣縣委、縣政府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縣黨員幹部群眾,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轉型創新、提升求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著力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現代城鄉、現代文化、現代治理、現代生態新體系,開啟了新時代更高品質活力、文化、生態、幸福浚縣建設新徵程,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展現浚縣風采。

1.千年古城今朝更美

深秋時節,藍天白雲下的浚縣古城顯得格外清新、厚重,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浚縣古稱黎陽,西漢置縣,明初改稱浚縣至今。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浚縣段和黎陽倉遺址,有歷經滄桑的明代古城牆,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泥咕咕、民間社火……

浚县:千年古城迸发勃勃生机

正月古廟會社火表演

巍巍大伾,鍾靈毓秀;千年運河,靜靜流淌。始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浚縣古城,與大運河、國家4A級景區——大伾山景區共同構成了“兩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獨特風貌。古城牆、云溪橋、文治閣、古縣衙、古街區等歷史遺存,處處透著歷史的厚重與輝煌。

近年來,浚縣秉承名城理念,高起點規劃,全面加快古城保護建設步伐,恢復運河古城風貌,持續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著力構建“山—水—城”旅遊空間格局,打造全省特色旅遊亮點、全國知名休閒度假目的地。總投資50億元的浚縣古城保護與旅遊發展項目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9億元,實施建設項目58個,入駐服務企業和特色商鋪300多家。東南西北4個城門、縣衙、端木翰林府、海棠谷等42個項目改造成景,重現傳統風貌,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和文化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作為浚縣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大伾山、浮丘山的旅遊環境全面改善,浚縣大佛、龍洞、千佛寺、碧霞宮、恩榮坊等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熠熠生輝。黎陽倉遺址建設項目已正式對外開放。

如今,越來越美的浚縣古城,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近兩年,新華社、《河南日報》《大河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浚縣廟會社火,全球近500萬網友通過網絡直播瞭解了浚縣古城、觀看了浚縣廟會社火表演盛況。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註重規劃保護,挖掘展示歷史人文,強化管理提升品質,努力把浚縣古城打造成有厚重感的歷史文物之城、格局獨特的經典之城、內涵豐富的文化之城、精緻精美的藝術之城、水秀花美的生態之城和令人嚮往的休閒觀光之城。”談及未來,浚縣古城辦負責人張士超充滿信心。

2.現代農業示範先行

10月27日,浚縣30萬畝高標準良田示範區內,處處是醉人的新綠,一臺大型噴灌設備灑著水霧在從容遊走。

“我們種植的這1600畝優質小麥四五天就能灌溉一遍,比起以前省水省心又省時。”說起多年來種糧的變化,浚縣偉一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周位起感觸頗深。

浚县:千年古城迸发勃勃生机

現代化的噴灌設施

浚縣自古八方通衢、水潤田疇、糧豐物阜,是糧食生產、漕運的重鎮,“黎陽收,顧九州”的歷史美譽流傳已久。改革開放以來,浚縣農業發展的優美畫卷在砥礪前行中徐徐鋪開。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縣、全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標兵縣……這一項項榮譽不僅折射出浚縣現代農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體現了浚縣人民維護糧食安全的責任和擔當。

多年來,浚縣持續加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投入力度,目前已經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實現了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和統一耕作、統一供種、統一灌溉、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收割的“六統一”作業模式。全縣高標準糧田達到75.6萬畝,高標準糧田示範區內已經形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格局。

倉廩實、天下安。目前,浚縣糧食產量已經常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如何讓浚縣從農業大縣成為農業富縣、農業強縣?在抓好糧食高產穩產、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的同時,浚縣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持續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實力,確保在農業現代化上示範先行。

為加快農業轉型步伐,浚縣堅持強基礎、調結構,推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15萬畝,優化了農產品供給結構,推動了糧食生產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抓轉型、促融合,啟動實施了農業科技園區、“醉美麥鄉”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4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紛紛湧現,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態勢。

3.產業轉型步履鏗鏘

今年5月,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實木傢俱展覽會上,浚縣產業集聚區被天津市傢俱行業協會授予“天津傢俱浚縣生產基地”的牌子。

積極承接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是浚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做法之一。去年以來,浚縣先後引進28家家居企業,有效盤活閒置廠房25萬多平方米,為經濟加速發展儲備了新動能。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區域競爭力的根本體現。如何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使之成為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浚縣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制定了做強綠色食品、現代家居兩個主導產業,打造浚縣產業集聚區、糧食精深加工園區兩個產業平臺的發展思路,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骨架。作為首批省級產業集聚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目前,浚縣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6.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9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26家,先後被評為全省十快產業集聚區、先進產業集聚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

近年來,浚縣依靠現有企業和優勢,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為方向,圍繞兩個主導產業,突出大項目和產業鏈式招商,實行縣領導分包、“首席服務員”等服務企業制度,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打造綠色食品和現代家居兩個超百億級產業集群,有效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目前,綠色食品產業實現了農畜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傳統食品向休閒食品、速凍調理食品、功能性飲品轉變;現代家居產業形成了實木家居、定製家居、塑鋼系統門窗加工製造企業集群。科饒恩公司已經成為國家節能塑鋼門窗標準主要制定者,產品暢銷國內並出口歐美、中東、南亞等地區。

5年來,浙江李子園、天津家居產業園等一批企業相繼入駐浚縣,累計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64個,總投資額超過700億元;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27個,總投資額達766億元。聆海整體家居等一批戰略支撐項目建成投產。

綠色食品和現代家居兩個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有力拉動了工業經濟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8%。

4.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如果把浚縣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繪成一幅畫卷,那麼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一定是生動傳神的點睛之筆。

近年來,浚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讓發展更有溫度,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全縣民生支出達25.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93.2%。

在“精準”上做文章,確保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早日讓每一名貧困群眾都過上幸福安康生活。截至2017年年底,全縣26個貧困村完成脫貧摘帽21個;21619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完成脫貧12390人,全縣貧困發生率為1.42%。建成產業扶貧基地59個、實施到戶增收項目22個、創建村級扶貧產業發展車間33個,有效帶動了萬餘名貧困群眾增收。

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統籌推進古城區、新城區兩大城市板塊建設提質。建成新縣醫院、新一中、文化藝術中心、云溪小學等一批民生工程;啟動了黎陽路主幹道改造提升、城區集中供暖等一批重點項目;投入使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完成關帝廟菜市場、汽車站搬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40項重點任務,制定了“路線圖”。在浚縣被省裡確定為省級示範縣、王莊鎮被確定為省級示範鎮基礎上,增選44個村作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1家;2017年新增城鎮就業850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623人;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成人居環境示範村97個,人居環境達標村290個;推進基層黨建示範工程,建設黨建示範點44個;持續開展群眾性創評活動,推出全國文明家庭龐留安、河南省道德模範董恩科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新時代新徵程中,浚縣縣委、縣政府將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牢記使命、凝心聚力、擔當作為,用奮鬥出彩的行動和業績,答好新時代的激情考卷,譜寫奮鬥者的華美樂章。

浚縣,這座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古城,在新時代的呼喚下,必將煥發出更加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圖片攝影:彭紅濤、周子鈞、張志嵩、李成虎(據11月8日《河南日報》第1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