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烧死无数功臣,真相到底是什么?

用户64528827574


首先来看看火烧庆功楼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说在天下已定之后,朱元璋对这些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开始产生了猜忌,觉得他们会造反,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制住他们,那要是自己死了呢?而且此时太子朱标已经去世了,原本他是想培养朱标来接替他的,可是现在他只能选择皇孙朱允炆了,可是朱允炆的性格比较软,在群臣中也没有什么威望,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时间再培养他了,朱允炆肯定是很难驾驭这群臣子的。为了他们朱家的天下,朱元璋打算将这些臣子聚到一块,一网打尽解决后顾之忧。众臣之中只有敏锐察觉到了危险事先走掉的刘伯温,和经过刘伯温的提醒半步不离朱元璋的徐达逃过这一劫,这就是火烧庆功楼的过程了。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

朱元璋是嗜杀的,这一点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他也确实是杀了不少大臣比如胡惟庸,蓝玉等。但是其他功臣多数都是正常死亡,或者因为触犯法制才被处死的,而不是像传说的那样在庆功楼被烧死的。而且清朝编写《明史》,在其中有不少地方都故意抹黑明朝,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可是就在这部史书中都根本没有提到庆功楼这一件事,如果真的发生了话,在清朝的改写下,只会有着更加血腥黑暗的一面,而不是不提及。

另外明朝也没有关于庆功楼的记载,朱元璋下令盖的那座楼叫忠勤楼,这座楼也有过一次意外爆炸事件,但是根本没多少人死亡,所以说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民间的小说家们根据这件事情杜撰出来的。


国史拾遗


大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5年八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在皇城东南角的燕庆楼二楼大宴群臣,这其中主要是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一起建立大明江山的功臣良将。朱元璋兴致颇高,从中午一直到晚上掌灯时分,朱元璋因臣下奏颂心情甚为高兴多饮了几杯,以致有些微醺,随在内侍搀扶下回宫。史书载"上颊绯红,甚悦" 朱元璋离开后约半个时辰陡然间毫无征兆西北风突起,飞沙走石,甚是怪异。随即一道闪电自上而下,电光火石之间一楼已是浓烟滚滚,众人大骇,皆乱作一团。大火熊熊三丈余高,京城西南方圆二里亮如白昼,至午夜子时渐熄,逃出者十之二三。至此历史上便又留下一令后世唏嘘的千古迷案!


将进酒歌


真相就是此事件属于谣传,不可信。

标题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对象是忠臣,那么我们先来看下,朱元璋开国的主要功臣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被赐死;刘伯温:因病去世;徐达:得了背疽病致死;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李文忠:建国后病死;邓愈:建国前病死;朱文正:病死于监狱;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周德兴:因儿子乱法连坐而死;廖永忠:因逾制被杀;傅友德:因请赏田被赐死;冯国用:死于军中;冯胜:因蓝玉案赐死。

就上面数据,我们知道没有一个功臣是因为庆功楼被烧而死的,所以此事件为谣传。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谣传勒?由两个方面组成。

第一、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惶惶而不可终日,整天担心受怕别人来暗杀,而有实力暗杀朱元璋的非这些功臣莫属。开国之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等监察特务机构。监视百官,由于明朝刚建立,这些在战场杀敌建立深厚友谊的功臣们,会不定时的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而当时朱元璋对功臣的赏罚还没下来,所以酒后难免会有发牢骚的。聚会上的话都被朱元璋听在耳朵里,并越想越觉得他们是在谋反刺杀,于是朱元璋利用胡惟庸谋不轨的罪名以及凉国公蓝玉谋反事件,一度扩大到清洗功臣数万人的地步。使得朱元璋心狠手辣的性格深入人心。

第二、朱元璋确实在南京城建立了一座楼,每逢作战,将士们都在这里讨论作战方案,楼里藏有火药。由于意外此楼被烧引起火药爆炸,火光冲天。这或许就是火烧庆功楼的原型事件。


笑尝历史百态


据老人讲,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后,他的儿子问父皇,是不是太惨忍了,那可都是为你打天下的人呀。朱元璋对儿子说,你懂什么?随后叫手下人用铁丝网缠上乱麻绳滚成一个大球,让儿子分择开,他儿子说,这怎么能择开,朱元璋说看我的,随后抽出佩剑一顿乱砍,说道,这不就择开了吗,这个道理你懂了吧。我当政他们不会乱,我死后你当政他们就要捣乱了,到那时你就择不开了,儿子这才恍然大悟。历史上这样的先例各朝代都是如此,近期演的康熙电视剧鳌拜不就是如此吗。


清清朗朗2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在他长达31年的统治期间,很多一起打江山的功臣,确实死了不少,朱元璋也因杀功臣被后世诟病。

火烧庆功楼就是其中一个说法,说是朱元璋将大部分功臣集中到庆功楼里烧死,悦史君给大家说说其中的虚假与真相。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踌躇满志的他开始论功行赏,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人封国公,蓝玉等人封侯,刘伯温、耿炳文等人封伯,一片欢腾。

朱元璋还赐给他们大量的土地,跟蓝玉、李善长等人结成儿女亲家,不少功臣还给了免死铁券,这待遇也是特别有心了。

然而,随着残元势力不断退缩,大明局势日益稳固,有些功臣开始出现横行不法、恣意妄为,甚至还有僭越皇权等严重出格的做法。

朱元璋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他最看不得贪官污吏,决定对这些人开刀。

按照“火烧庆功楼”中的说法,朱元璋特意造了一座庆功楼,建成之后将所有的功臣都请过来聚餐,趁着众人酒足饭饱之际,偷偷脱身离开,所有功臣全部被烧死。

其中,刘伯温因提前看破辞官回乡,徐达在刘伯温劝告后紧跟朱元璋,两人才捡回一条命。

我们来看看正史记载,悦史君发现,刘伯温是在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病死,徐达则是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去世。

两人确实不是烧死的,那么,其他功臣肯定是死在刘伯温之前,也就是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前了。

悦史君现在就打脸,随便找三个之前提到过的功臣,李善长是在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牵涉胡惟庸案被杀,汤和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耿炳文则更是到了永乐元年(1403年)才遭弹劾自杀。

看看吧,这些人都死在了徐达之后,有的甚至活到了朱元璋驾崩之后,说明“火烧庆功楼”就是彻彻底底的谣言。

而且悦史君查阅史料发现,朱元璋的功臣们没有一个是死于火的,更没有类似庆功楼的记载。

当然,“火烧庆功楼”也不是空穴来风,悦史君看到,最早的出处是清朝时期的几种关于明朝的评书,目的主要就是丑化朱元璋,背后的企图不言自明啊!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首先说,这件事只是个谣言,民间故事。

据说朱元璋在平了天下当了皇帝之后,害怕自己将来死了,儿子朱标不能辖制这些功臣,于是就造了一座庆功楼,在里面埋了火药和松针等易燃物,以庆功为名,将功臣们都烧死了。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朱元璋“火烧庆功楼”。

经过现代史学家们的考证,火烧庆功楼是满清统治者为抹黑明朝政府而制造的谣言,但从谣言在民间传闻的普遍度来看,民众大多还是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相传当年朱元璋在庆功楼造好那天,举行了群臣的庆功宴。他设下计谋,在楼的四周埋好炸药和干柴,然后准备在群臣喝醉的时候引爆,他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早已被刘伯温看穿了。

在酒席上,刘伯温坐在朱元璋旁边,悄悄地把朱元璋的龙袍一角压在自己的座椅上,等众人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朱元璋起身离开,刘伯温顿时觉察到了,他也跟着朱元璋出了门。果然下楼没几步远,庆功楼就在一声巨响中爆炸了。

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在平定天下之后,为稳定政权,往往都会杀掉跟随自己一生的功臣.以免自己死后,他们权高震主,威胁子孙的统治。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故事是符合朱元璋本人的人物性格的,二来这个故事流传之广泛,已经成为朱元璋的一个民间符号了。


历史有妖气


这是评书里的故事。

各种评书里演绎朱元璋的故事,话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他担心啊,担心这些大臣哪天不服气造了自己的反。

怎么办?

杯酒释兵权这样的事他不会,放了兵权他也不放心。

他就造了一座庆功楼,这工程啊没有通过消防验收就启用了——不对,他压根就没打算通过消防验收。

反正就是摆下一桌酒宴。

刘伯温那天把朱元璋的衣服角压在自己座位下(这个基本扯淡,你怎么能离领导这么近,不要说古代,现在的座位也是按顺序来的,领导的地方宽敞得很)

朱元璋起来悄悄离去的时候,刘伯温就知道了,跟着偷偷走了(皇帝在酒席上万众瞩目,怎么可能偷偷离去啊)。

反正一会大火烧起来,刘伯温活了,所有大臣都烧死了。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这故事一看就是说书人编造出来的,一切都是想当然的逻辑,简直是在侮辱明朝英烈们的智商,也是侮辱朱元璋的智商。

这些大明英烈如果这么被轻易除掉,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抢班夺权,不过是一群废物,老子得天下全是自己的努力。

虽然是编造出来的故事,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说明朱元璋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这种卸磨杀驴的性格,主要源于朱元璋的对自己的功臣太刻薄寡恩了。

大明立国之后,他虽然不至于搞这么惨烈的诛杀,但也用各种名目杀掉了许多人。

例如朱亮祖:被用鞭子活活抽死。李善长:因为牵涉到胡惟庸案子被杀。朱文正:软禁而死。周德兴:儿子犯罪他也被杀。傅友德被赐死。

就连徐达这些正常病死的人,民间也传说是死于朱元璋的阴谋。

所以如果说火烧庆功楼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那就是反映了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反映了老百姓对朱元璋的的总体印象。


锦翼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字国瑞,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出身贫寒,家徒四壁,每天都在为吃饱肚子而发愁。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后来由于生计所逼,先后沦为和尚、乞丐。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68年朱元璋称帝。

朱元璋出身草根,深谙百姓疾苦,自小骨子里就痛恨贪官、蔑视权贵,对贪官手段惩治手段非常强悍严厉,最有名的就是对待贪官的“人皮食草”, 他在位的31年,是中国封建王朝最清廉最高效时期。

朱元璋在位期间,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还徒富民,抑豪强,解放奴婢等等,堪称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 大明朝被誉为“治隆唐宋”。

太子朱标早死,朱允炆性格懦弱,老年的朱元璋怕自己百年之后这些元老功臣造反,所以要斩尽杀绝。

朱元璋心生一计,1375年8月26日,朱元璋在皇城东南角的燕庆楼二楼大宴跟随自己一起南征北战的功臣良将。朱元璋兴致颇高,与群臣从中午一直喝到到晚上掌灯时分, 朱元璋离开后约半个时辰陡然间毫无征兆西北风突起,随即一道闪电自上而下,电光火石之间一楼已是浓烟滚滚,众人乱作一团。大火熊熊三丈余高,至午夜子时渐熄,逃出者几乎为0。

这个说法破绽百出:

一、古代的楼太小,无法同时容纳下数千人,所以更无法容下功臣们同时举杯暢饮问题。

二、明朝主要功臣死因都是由明确记载,没有一人是被烧死的。

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被赐死;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刘伯温:胡惟庸探病,后因病去世;

徐达:得了背疽病致死;

朱文正:病死于监狱;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邓愈:建国前病死;

朱文正:病死于监狱;

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

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

周德兴:因儿子乱法连坐而死;

廖永忠:因逾制被杀;

傅友德:因请赏田被赐死;

冯国用:死于军中;

冯胜:因蓝玉案赐死。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谣传?

一、这是清朝少数野蛮族裔统治汉人的文化手段,是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正史中并未记载,而多见于《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市井评书类书籍记载,不可当真。

二、多数开国皇帝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对与自己出身入死的功臣变得非常敏感,唯恐江山被这些人夺去。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是最好的佐证。朱元璋为此成立锦衣卫,负责监视朝廷上的大臣们私下里的一举一动,据说连这些大臣晚上和哪个小妾睡得都知道,日久天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杀光省心。因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深入人心了,也就有了这个版本。

三、朱元璋确实在南京城建立了一座楼,每逢作战,将士们都在这里讨论作战方案,楼里藏有火药。由于意外,此楼也曾被烧而不慎引起了火药爆炸,火光冲天。加之朱元璋晚年也确实屠杀了功臣,后人便如法炮制了这个“火烧庆功楼”谣传事件。


美丽青春您真痘


朱元璋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中最传奇,同时也是经历最丰富的皇帝。 他在没当皇帝之前,几乎啥都干过,给人放过牛,也去要过饭,甚至还剃度做过和尚,干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竟然能够建立大明,成为一代帝王,他的人生经历是传奇的,历史似乎没有比他更加传奇的皇帝。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出现过杀功臣的事情,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朱元璋,他做皇帝后杀了不少和自己打天下的好兄弟,当然做皇帝之前是一个想法,等到自己真成了皇帝又是另一个想法,为了皇权杀几个人很正常,朱元璋的嗜杀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可是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朱元璋应该还干不出来。

相信大家都知道火烧庆功楼,简单的介绍下这次事件,晚年的朱元璋非常嗜杀,谁都不信,他想将这些功臣杀个干净,他怕自己死后这些人造反,皇帝一般都有这个顾虑。朱元璋想到一个很绝的办法,他修了一座庆功楼,并且择了吉日将这些大功臣们全部叫去吃饭,之后一把火烧了,刘伯温得知这个计划并没有去,而且还告知其好友徐达,让其在庆功楼一定要跟着朱元璋,否则有性命危险。

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些功臣们全部被朱元璋一把火给烧死,徐达则是唯一的幸存者。那么这个事件的历史出处是哪里呢?这个故事是来自清朝时期的评书《英烈传》。也就是说这个根本不是史书中说的,只是个评书而已,没有一点的证据。

我们在去看看明朝的史书,在史书中的确记载了庆功楼,可这个庆功楼并不是吃饭庆祝的,他的用途是群臣商量事情的场所,庆功楼也的确有一次失火,可是并没有大臣伤亡。所以说这件事的真相应该就是评书瞎编的,朱元璋是喜欢杀功臣,可是不至于这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朱元璋不但火烧了庆功楼,而且还烧了紫禁城,这些谣传,真是没边了,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朱元璋断不可能烧掉紫禁城的,紫禁城1421年开建,朱元璋1398年就死了,这样说纯粹就是扯犊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同样扯鬼的就是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说法,这话最先从哪儿传出来的,清代时的评书里面,而且由于这一段牵扯到帝王术,牵扯到朱元璋鲜明的嗜杀个性,在清代时还被说书人弄的很传神很“真实”!

到了近代,似乎就真的像那么回事了,说白了这不过是说书人拿捏住了朱元璋杀功臣这一事件而编排引申出来的故事,朱元璋杀功臣不假,但是弄个庆功楼,来个一窝端,这未免也太明目张胆了。

况且,不管朱元璋多么想弄死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一票老弟兄,那也得见机行事,做到理所当然的不留痕迹,虽然贵位天子,仍然要讲究个以理服人,而不是肆意妄为的滥杀。


既然说到真相,其实很简单――半真半假,在朱元璋有预谋有计划分批次诛杀大臣的基础上,添油加醋杜撰出来供大家消遣的段子,能不能当真?当然不能,听听乐呵乐呵一笑了之即可!

再一个说,这事怎么越听越像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改编?同样的都是把大臣聚拢到一块,唯一的不同是赵匡胤对一起打江山的老哥们说:“兄弟们,天下太平了,你们回家享清福去吧,要不然,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而朱元璋则是:“兄弟们,天下太平了,不把你肯杀完,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同样的故事脚本,只是换了朝代换了人物换了结果,其实并不高明,用一句玩笑话来说:“别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