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风景区,灵谷景区内。于1931年至1935年间建于灵谷寺旧址上,占地约一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改为“灵谷公园”。入葬将士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内战中的阵亡将士代表。中国大陆原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

1929年国民政府为褒奖阵亡将士英灵,在即将竣工的中山陵陵区范围内,确定以灵谷寺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墓址,将公墓建在陵区内。但因阵亡名额太多,公墓不能全部容纳,经筹备委员会研究,决定采用“代表葬”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个军阶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一名代表入葬。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筑以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建筑构成南北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葬有1029名国民革命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建国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改为灵谷公园,第一公墓改为花坛和草坪,第二公墓改为邓演达墓,第三公墓废弃。

墓门为仿古建筑,歇山式屋顶覆绿色琉璃瓦,下辟三拱门,门额题“国民革命烈士之祠”,左右筑红色墙垣,两端再辟一个偏门,正门前有一对石狮。原为明代灵谷寺的金刚殿,毁于清初战火,光绪年间重建,成为灵谷寺大门,俗称“红山门”。造墓时改建为公墓大门。

阵亡将士牌坊共分五间,建于42层石阶之上,台基面宽32.7米,进深16.6米,牌坊高10米,钢筋水泥构筑,外镶花岗石,仿造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饰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十分壮观。牌坊正面题“大仁大义”,背面题“救国救民”,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门额上均饰有瓷中华民国国徽。牌坊前设有一对石兽。

2001年,南京中山陵附属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灵谷景区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前往景区的通道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国家级碑刻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景区收票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