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青石嘴镇:“四项”措施破解村集体经济难题

门源县青石嘴镇因地制宜,强化党委、政府领导作用,充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采取四项措施探索“破零”路径和完善“复壮”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切合青石嘴镇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深入调研,摸清“破零”底数。

对全镇16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村集体经济“空壳化”严重,除上铁迈村其余村均无集体经济,而且各村都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村“两委”发展意识淡薄,甚至有些村干部就喜欢当“太平官”、“守摊子”,如上吊沟、下吊沟等大部分村草原资源丰富,但均由本村养殖户放养,对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无任何收益;大滩、下大滩、白土沟等村耕地资源有优势,但土地利用和流转单一,形不成规模,村“两委”发挥作用不够;青石嘴、东铁迈、红牙合等村地处国家4A级“百里油菜花海”旅游景区核心地段和交通要道,但没有发挥优势进行资源入股和盘活可利用资源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对以上各种问题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各村如何“破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

因地制宜,制定“破零”规划。

紧紧围绕“如何破、谁来破、怎么破”这条主线,立足各村优势,按照各村交通区位、地理环境、资源现状、外部环境等情况,因地制宜完善村集体经济“破零”规划,即计划“三步走”,首年实现“破零清零”,次年实现“巩固提升”,第三年开始实现“提质复壮”,达到村级集体经济“有资金可投入、有资源可利用、有资产可收益”的目的,为发展村级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思路是:第一步“破零清零”中有效发挥省级财政拨付资金优势,投资到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收益,按照10%的比例进行分红;发挥村级组织内生动力,将集体草原合理承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第二步“巩固提升”中在投资分红和草场承包的基础上,统筹金融扶贫到期资金进行投资收益,同时因地制宜,利用各村旅游资源、土地、合作社等优势,向景区企业通过资源入股、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第三步“提质复壮”中鼓励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充分整合农机服务、养殖种植、牛羊贩运等资源,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

主体的“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规划,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统筹安排,创新“破零”模式。

根据总体要求,层层传导压力,细化责任要求,多次召开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作汇报会和推进会,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多种“破零”模式,实现“破零清零”全覆盖。今年全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140万元(其中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一类村有8个,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二类村有8个)。一是投资收益性发展模式,即8个非贫困村320万元(每村40万元)省级财政村集体经济扶贫资金投资到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茫崖风电有限公司,每年10%收益,实现8个非贫困村“破零”目标。二是资源承包收益发展模式,即利用草原、土地、铺面等集体资源,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实现了8个贫困村“破零”目标和其他8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是提供生产服务增收发展模式,即红沟、东铁迈等村结合实际和发展优势,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和劳务派遣公司,向本村及周边群众提供生产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四是村企合作发展模式,即青石嘴、黑石头、上铁迈等村有效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向企业用资源、资金入股,提供就业服务等方式,盘活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强化监督,夯实“破零”根基。

在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作推进中,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负责协调、落实好各项事宜,并积极引导和发挥“监评会”作用,让“监评会”成员广泛参与,从具体事宜研究、思路确定、方案制定和草原承包协议起草、合同签订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并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对群众公布公示和宣传,让村集体经济的运行于阳光之下,杜绝在村级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一言堂”等不正之风,把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交到群众手中,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