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了第一书记 要回二十年前承包费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给村集体引资有时不难,可把该收的钱收上来,最得罪人也最难。尽管距离临沂市只有30多公里,在2018年以前,郭兴庄村竟连条像样的硬化路都没有,村两委班子多年软弱涣散,1997年的集体土地承包费,到现在都没收上来,村集体还欠债上百万元,属于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这种情况直到2018年4月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后,发生了彻底改观。由临沂市发改委派驻郭兴庄村的第一书记文涛告诉新京报记者:“第一书记就要去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工作中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了第一书记 要回二十年前承包费

郭兴庄村的第一书记文涛(左二)。受访者供图


空心 村集体欠账百万

郭兴庄村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近3000人,耕地面积1800多亩,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便利,村子周边数十家的木板材加工厂,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家庭收入都不低。很多村民腰包是鼓了,但是,每天生活居住的村子脏乱差,垃圾堆、粪肥堆、柴火堆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村里没硬化路,连路灯都没有。

2018年4月,临沂市发改委派往郭兴庄村的第一书记工作组进村后,很快发现郭兴庄村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村域环境、集体资产流失、村两委软弱涣散等3个方面。

“这个看似繁荣的村子,2018年第一书记进驻前,村集体对外欠款已经有100多万元,属于集体资产的土地承包费,20年了,一直收不上来。”第一书记文涛告诉记者,“村两委担当精神不足、怕担责。”

建群 让村民吐露心声

    

通过这两年的工作,“第一书记”在临沂当地就是“品牌”,在百姓心中,“第一书记”这4个字意味着村域环境美、村民心气足、村集体经济日渐红火。市发改委的文涛,已经是临沂市派出的第4批第一书记。他和同事于2018年4月进驻郭兴庄村,驻村后很快发现,村民对村两委普遍不信任。“设置的‘第一书记’意见箱,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都是上面讲、下面听,很少有人给村里提建议,很多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代表甚至认为村里的事就是村干部的事,和他们没关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文涛发现,村民们在微信群里都比较愿说话、敢说话,于是“郭兴庄大家庭”微信群建了起来。在群里,村民表达踊跃:没有路灯出行不方便,雨天大街小巷路面泥泞,广场舞的场地太小,围子沟又臭又脏……一个微信群,让工作局面一下打开了。听取了群众心声,更要为乡亲干实事,去年一年,一系列群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改建工程陆续开工,多年没清理的街道终于变干净、变亮堂了。

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了第一书记 要回二十年前承包费

改善后的村域环境。受访者供图


沟通 讲道理推心置腹

文化墙其实是很多美丽乡村的“标配”,既能美化村庄环境,又能宣传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是增强村庄凝聚力的一个好平台。但是在郭兴庄村,建个文化墙都一度面临困难,和文化墙离得最近的几户村民不干了。工程队垒墙,这几户村民就拆墙,甚至还跑到村委办公室,拍桌子吵架。

村民吵闹当天,文涛就在现场。“村域建设的具体情况我都了解,一般具体沟通工作都是由村两委出面。当时,我通知村主任,墙继续垒,不能停,而且还要加快速度。但在村委会听村民诉苦,一样要真诚沟通,我当时就讲了四条意见。”

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了第一书记 要回二十年前承包费

文涛(右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受访者供图


文涛做郭兴庄村第一书记前,已经3次报名申请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对我来说,第一书记是我的一个理想。”文涛自己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在他心里,村大队书记为群众排忧解难、带着大家往前奔的形象非常了不起,“我从小就想当大队书记。”

坐在村委会里,文涛跟面前的几位村民耐心分析,“首先,我理解你们的感受,但你们去看一下,垒的墙绝对没有影响采光通风。第二,文化墙所在的地方,以前垃圾成堆,建成后干净卫生,你们自己看着都舒心。”有着农村生活经历的文涛,还深知村民心理,知道他们担心在自家房后建墙会影响风水。让乡亲们短时间内就破除老观念显然不可能,他干脆告诉村民,“家后有墙,其实就是家里有了‘靠山’,更符合建筑格局的讲究。”最后,文涛语气坚定,强调拆墙破坏村域建设行为如果再度发生,一定会严肃处理。

一番推心置腹的劝说,村民听完,也不拍桌子,也不吵了,道理真讲到心里去了。带头拆墙的村民老李后来见到文涛,还很不好意思地说:“这墙垒起来确实是好,第一书记干的都是好事,我那时真是不应该。”

文涛说,自己在村里的工作经历,就像体现临沂第一书记的电影《毛驴上树》里的情节一样,铺路、安灯、修塘、处理纠纷……每天都会蹦出来各种问题,有时都想不到。但文涛觉着,尽管过程总是复杂艰辛,但看到百姓信任的目光,看到他们老远就打招呼的热情,信心也油然而生。

攻坚 集体资产要回来

第一书记进驻郭兴庄村一年多,村里的环境、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改善,但是,一项典型的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利益交错的村级事务仍摆在眼前,那就是把拖欠二十多年的集体土地承包费要回来。

郭兴庄村是城郊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同时,集体资产清理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广、错综复杂、老百姓反应强烈,如果不予以彻底清理,郭兴庄村的土地矛盾就无法调和、集体经济无法壮大。

在正式征收拖欠的集体土地承包费之前,第一书记工作组发挥舆论攻势,通过全体党员群众大会、党员网格长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村专职会计将1998年分地后的土地承包入账清单一一登记造册,记录承包人、土地面积、承包期限、欠款金额等信息,两委成员分工负责,形成工作台账。清缴结束后,对缴费信息进行公示,确保公正透明。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村干部怕得罪人,总想得过且过。文涛说,当时还有少部分人嫌他多事,劝他不要惹事。“我后来认真思考了一下,还是下定了决心,因为如果不予以彻底清理,我们第一书记一走,用不了多久,郭兴庄又会变成一个烂摊子,未来仍旧没有发展前途。”

第一书记为此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统一思想,但村两委主要干部还是不积极。面对这种情况,第一书记采取了迂回战术,去找村里一位很有威望的退休老干部寻求支持。经过老干部的劝说,村两委最终统一了思想,决定开展这项工作。截至目前,补缴工作进展相对顺畅,文涛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全村已清缴集体资产70万元,预计可清缴100万元以上。

   

在农村,让产业“活”起来的关键是对土地的经营。村民按照登记造册后的土地入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既可以解决郭兴庄村由于早年间私下换地、转包、侵占导致的土地混乱,又可以利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增加土地收益。目前,村集体兴办的养牛场已经投入使用。经测算,运转起来的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已经算得上是临沂市兰山区里的富裕村。

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了第一书记 要回二十年前承包费

村里创办的养牛场。受访者供图


火种 锻炼出个好队伍

和兴建集体产业比起来,为郭兴庄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更是个重要使命。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针对村两委存在的因循守旧、工作不落实、遇事讲条件谈价钱等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文涛认为,“农村工作难做,关键就难在没有抓手,比如在加强村两委建设这个问题上,从哪下手?如何建立监管制度?只能从具体事例上找突破口。”

    

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了第一书记 要回二十年前承包费

文涛(右二)现场组织实施户户通施工,给群众做工作。受访者供图


2019年6月,郭兴庄村开始实施弱电下地工程。到了7月9日,正在外地学习的文涛突然接到施工方电话,“路边有一堆砖,需要搬移,找村里协调没动静。”

文涛当即电话通知村主任,让他再去做工作。20多天后,到了8月3日,施工方又给文涛打电话,说那个砖堆还没搬走。“我一下子意识到这就是教育村干部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当天下午两点半,文涛召集村支两委所有人到现场开会,就砖堆这件事让大家来分析为什么没能解决。

现场会上,从工作态度到工作方法逐层分析,还把涉事3户村民叫到现场,告知限定第二天下午4点前要清出现场。原以为一切安排妥当,结果到了第二天下午4点,砖堆居然纹丝未动仍待在原地。

“这么一件小事,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村干部的工作状态。”文涛马上再度召开现场会,讲到激动处,按捺不住说了一句,“昨天我讲的话难道就如同放屁?就是放个屁也会有响声,也会有回应呀!”这是在气头上的话,有点不“文明”,却也是文涛第一次当着全体村干部的面发脾气。可也正是从这次发脾气之后,村两委的工作作风发生明显改观。在郭兴庄村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每月9日的“民情日”、每周一工作进度汇报会等村级事务制度,并彻底落实执行起来。

    

以前是村两委工作软弱不硬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又有了新的担忧。“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强大,我担心的是,村支两委腰杆硬了以后,以后做事反而不讲民主了。”为此,文涛跟村两委成员说,从2020年1月1日起,第一书记的工作全停,预留4个月,专门用来观察和检验村两委成员的工作能力,并将针对具体工作情况展开指导,“因为只有村支两委的管理能力上去了,郭兴庄村才有稳定兴旺的未来。”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