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公有云巨頭紛紛進軍私有領域究竟是何故?

如果單純以收入進行衡量的話,公有云市場的巨頭們為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騰訊雲和百度雲等。從2017年Q2到2018年Q2這一段時間中,上述六家巨頭均實現了兩到三位數的收入增長,如騰訊雲的收入就在一年內實現了近三位數的增長。同時,這些巨頭母公司或集團的股票價格也實現了可觀增。

公有云巨頭如何實現了這樣的增長?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拋棄了傳統的私有云模式,以便捷與高效吸引了大量的客戶。但是,在公有云發展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卻看到公有云巨頭們反而在進行私有云方面的發展,而許多傳統供應商也在大力發展自身的私有云服務。 下面我們不妨就舉例來看:

科技巨頭的私有云服務有哪些?

阿里雲Apsara Stack Enterprise

數週前,阿里雲推出了Apsara Stack Enterprise V3.0版(V1.0於2015年上市),該產品被阿里雲稱之為面向中小企業的“全棧”本地專有云(私有云)解決方案。阿里雲方面表示,Apsara平臺與其阿里雲平臺具有相同的雲原生架構,並將Apsara Stack描述為自身公有云的“擴展”。據悉,Apsara可以對數百萬臺服務器進行大規模的連接。起初,阿里雲將Apsara Stack的重心放在IaaS和大數據上,但近來它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金融應用上。對於Apsara Stack如何部署在客戶網站上我們尚不得知,但它看起來像是一種與整體阿里巴巴體系聯繫極為緊密的一種專業服務。

AWS

AWS認為一切應以自身虛擬私有云服務(VPC)為基礎,從而組成某種打包型的部件。然後在AWS和私有數據中心之間添加一個硬件虛擬專有網絡(VPN)以進行連接。目前,AWS就實現了對VMware Cloud的連接,這將支持VMware的Sphere Hypervisor (ESXi)、Virtual SAN (vSAN)以及NSX網絡虛擬化平臺。不過,企業用戶可能需要一位雲服務架構師和其他一些專業人士來幫助他們安轉組件,並將其與現有的本地虛擬化設備連接起來。

但是,儘管“虛擬私有云”的描述十分恰當,這種幫助企業將自己的VM在私有基礎設施和雲基礎設施之間進行遷移的服務實際上並不能被稱之為“現代私有云”。

在百度最近一次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大部分討論的內容都是如何實現AI,而這確實是百度近來的工作重心。去年,百度推出了ABC-STACK(包括AI、大數據和雲計算)平臺,以支持百度的深度學習平臺PaddlePaddle和其他主要的AI開發框架。而基於此平臺,百度與浪潮又聯合研發了ABC-STACK在混合/私有環境下的部署形式——ABC一體機。根據百度的介紹,ABC一體機一個節點能夠加16個GPU,單服務器最高支持64片GPU卡、單集群支持併發調度1000臺服務器,單機群支持併發調度100000訓練作業。百度對ABC-STACK的客戶定位是那些擁有龐大的數據湖和大量AI預算的大型組織。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 On-Prem

Google同樣也在AI和基於容器的微服務中下了很大的賭注。數週前,Google在其Cloud Next大會上宣佈其Kubernetes Engines(GKE) On-Prem正處於alpha階段,而今年晚些時候將進入beta階段。作為谷歌的私有云軟件解決方案,谷歌承諾GKE On-Prem是“一個由谷歌驗證和測試的快速而簡單的安裝和升級體驗”,目標客戶是那些致力於將自身應用程序重構為嵌入式微服務的企業。

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

華為雲是中國電信、德國電信、Orange和西班牙電信重要的公有云合作伙伴,多年來,華為云為中國、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信合作伙伴們提供了大量的公有云服務。華為全新的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基於使用KVM虛擬化引擎的FusionSphere OpenStack發行版。為了企業級維護、安全和可靠性,華為加強了其商業OpenStack的發行版,但是OpenStack部署依然很複雜。

IBM Cloud Private

IBM私有云數據(IBM Cloud Private for data)是一個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平臺。它與Google的解決方案同屬一類,它們針對的都是那些計劃構建全新應用程序和使用微服務的客戶。IBM將企業級的AI視為自身關鍵的競爭優勢,並希望能夠在混合雲用例中使用分析和AI功能。IBM表示,它Cloud Garage Service將幫助企業IT賣家實現IBM Cloud Private開發和部署實踐的現代化。

相比之下,SAP在IBM Cloud的服務似乎正在做相反的事情,這項服務正在幫助客戶將傳統本地SAP的應用遷移到在IBM Cloud上運行的“私有版”SAP雲平臺上。

微軟Azure Stack

微軟重新設計了其Azure的公有云代碼,以實現其Azure Stack的私有化。Azure Stack是Azure下屬的一個子集,其設計為是在最小的硬件集上添加第五個管理服務器。Azure和Azure Stack使用相同的開發和管理工具,以便在私有和公有的Azure雲部署之間保持嚴格的一致性。Azure Stack可通過多個服務器OEM (如Avanade, Cisco Systems, Dell EMC,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uawei, Lenovo和Terra)來提供的半機架和全機架解決方案。

Oracle客戶雲(Cloud at Customer)

Oracle的客戶雲全權由Oracle來進行管理,通過IaaS、PaaS以及SaaS集成的方式,Oracle將客戶雲與自身雲服務(Oracle Cloud)連接在一起。同時,Oracle Private Cloud Appliance(PCA)是一個可擴展的硬件IaaS平臺,每個架構(Rack)上有兩個到25個雙套接字(dual-socket)的Intel Xero計算節點。如同AWS,Oracle也在致力於將客戶的Vmware vSphere虛擬機遷移到PCA上。

但與AWS不同的是,Oracle客戶雲似乎是一個全新的虛擬機“直接遷移(Lift and Shift)”解決方案,它將幫助客戶遠離自己組裝虛擬化混合環境的複雜性。

騰訊雲TStack解決方案

騰訊雲的TStack解決方案基於OpenStack,並支持KVM和QEMU管理程序、VMware的ESXi裸機管理程序和Docker容器。騰訊表示,其TStack解決方案是一個松耦合的體系結構,而且專為獨立部署而設計,還集成了雲管理功能。與華為一樣,騰訊也在努力簡化OpenStack的部署。

私有是趨勢還是熱潮?

那麼,為何這些科技巨頭會紛紛進軍私有領域呢?這只是一種風尚潮流還是必然的趨勢?在一些觀點看來,是趨勢性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

首先是儘管公有云發展了多年,但一些來自於特定行業的大型客戶依然會對公有云的風險、安全和合規性問題心存芥蒂,特別是在金融(含保險和銀行)、電信和醫療等行業中。很多客戶依然會選擇進行進行私有云或本地模式的部署,而在這些服務中,傳統的私有云供應商更具能力,也更具經驗。

這麼想來,公有云巨頭與傳統私有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便是有跡可循了。比如AWS和VMware的合作,在本週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VMworld 2018大會前夕,VMware就宣佈將進一步擴展AWS Cloud on AWS服務,其中包括由AWS數據支持的Amazon RDS on VMware。

二者的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根據RightScale 2018年的《雲狀態報告》,VMware在私有云領域中遙遙領先,其VMware vSphere的應用率高達50%。而另一方面,AWS又是公有云領域中的絕對王者。通過合作,AWS可以學習到VMware的私有云服務經驗,而VMware又可以利用AWS平臺推出更靈活性的產品以面向更廣泛的客戶。

不過,有人認為,公有云供應商與私有云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所推出的服務並是純粹的私有云,而應是“混合雲”,因為很多該類服務會依賴於公有云供應商的底層架構,更多也會呈現出“雲託管”或“專有”這樣的服務形式(至少公有云供應商是這樣描述的)。

同時,這也引發了人們另一個方面的思考,那就是這類全新的私有云會很貼近於現在的公有云,比如在國外研究機構Wikibon最新一份的報告中,作者就指出,“真正的私有云”應帶有一些公有云的特徵,特別是其可以簡化用戶與供應商的關係,提供自助服務式的產品,推出更為靈活的IT資源消費方式等。

爭鬥的終點將是混合雲?

恐怕有關公有云與私有云孰優孰劣的討論依然會繼續下去,但似乎這樣的討論不再具有那麼大的意義。一方面,如今的公有云的安全性正在與傳統私有云相靠齊,另一方面私有云也開始向擁有公有云般的靈活性與便捷性邁進。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

在公有云供應商進行“私有”的同時,傳統私有云供應商也在進行著“公有”,比如Oracle收購NetSuite,SAP收購CallidusCloud等。

當公有云與私有云二者邊界愈發模糊時,或許他們最終將會融合成一體,成為一種全新的“混合雲”或“多雲”模式。在Wikibon報告中,作者就指出,企業公有云和本地真正私有云的很大一部分將成為集成混合雲的一部分。這種最高效、功能最強的混合雲將共享公有云與私有云之間的存儲資源、超大規模服務器以及編排/自動化層。

儘管看起來這依然是個設想,但我們不應忽視該領域的潛力。畢竟,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出現、應用以及圍繞於二者的討論均源自於客戶的需求,而混合雲和多雲的出現也是如此,它們的出現背後正是大量的大型企業既渴望雲計算的便捷與高效又擔憂潛在風險和安全問題的矛盾心理。

參考文獻

https://www.forbes.com/sites/paulteich/2018/08/27/public-cloud-giants-turn-their-attention-to-private-clouds/

https://searchcloudcomputing.techtarget.com/opinion/The-enterprise-will-kill-cloud-innovation-but-thats-OK

http://server.zhiding.cn/server/2018/0828/3110528.shtml

https://new.qq.com/omn/20180824/20180824A1RZ2M.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