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飛鶴出具銀行存款等多項證據迴應沽空機構質疑 GMT或被“打臉”

針對日前公司遭遇機構做空並臨時停牌,11月22日晚,中國飛鶴(6186.HK)發佈澄清及復牌公告,披露了稅務部門出具的公司納稅證明、銀行機構出具的現金狀況證明、市場佔有率證明等相關資料,以回應GMT做空報告的質疑,並計劃於11月25日復牌。

飛鶴出具銀行存款等多項證據回應沽空機構質疑  GMT或被“打臉”

飛鶴在公告中表示,在GMT報告公佈後,飛鶴於11月22日取得了國家稅務機關出具的納稅證明。納稅證明顯示,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飛鶴的納稅總額(包括企業所得稅、流轉稅等)分別為約20億元、14億元,納稅記錄可以反映出公司整體的經營規模和狀況。

同時,飛鶴還公佈了多家銀行出具的銀行存款證明、尼爾森出具的市場佔有率報告等資料。今年9月30日飛鶴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浙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現金存款餘額合計超過82億元人民幣,而在線上、線下整體市場中,今年3季度飛鶴的份額為11.9%,比2016年4季度提升超過3倍。

飛鶴出具銀行存款等多項證據回應沽空機構質疑  GMT或被“打臉”

對此,有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為,納稅證明和現金狀況證明、市場佔有率數據均由外部機構提供,稅務機關和銀行本身又是極具公信力的機構,所以100%可信。這三份資料可以說是對GMT報告的一次直接“打臉”,飛鶴的財務狀況毋庸置疑。

此外,GMT報告質疑的另一個焦點是,飛鶴的利潤增長迅速,利潤率顯著高於同行。對此,飛鶴正面回應稱,由於集團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在過去幾年專注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嬰幼兒奶粉產品,來自於該等產品的收入佔比持續增長。此外,公司亦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加強費用管控。

飛鶴強調,公司上市時的聯席保薦人摩根大通等機構對公司的財務及業務狀況進行過全面調查,招股書中的財務報表均由外部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GMT對飛鶴收入的快速增長、盈利能力位等方面的質疑嚴重失實。

事實上,早在上市之前,飛鶴就已經披露了公司的產品收入結構。近年來,飛鶴在高端奶粉、超高端奶粉產品上持續發力,是鮮有的能夠與國際乳企在高端產品上正面競爭的品牌。2018年高端產品銷售額佔比達64.1%,比2016年提升21.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飛鶴的高端產品營收佔比進一步提升至66.5%。

據飛鶴方面介紹,飛鶴業績的增長得益於在兩個關鍵領域不斷改善產品,一是使飛鶴產品更接近中國母親的母乳,二是使飛鶴產品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不僅如此,飛鶴還在北緯47°黃金奶源帶上打造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專屬產業集群,實現了從牧草種植、奶牛飼養、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售後服務各環節全程可控,確保產品的安全健康。

不可忽視的是,除飛鶴外,GMT還曾沽空過58同城、京東、中國交建等企業,而以上這些公司並未受做空報告影響,目前股價表現平穩。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一些國際做空機構熱衷於對中國公司“下手”,他們既對中國經濟、中國市場缺乏瞭解,又不願意“放下身段”對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做詳盡的調查研究,很多做空報告錯漏百出,誤導了大量的投資者。

券商前首席分析師曾榮飛認為,從以往的經驗看,只要基本面過硬,做空機構的報告對股價的影響有限,短期波動反而會出現一些機會,投資者完全不用擔心,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握好行業和公司的基本面。消費品最易產生長牛公司,飛鶴作為乳業龍頭,整體競爭態勢有利,相信市場會逐漸認識到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