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需要规避风险

导读: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这一方向值得称道。但与此同时,又不能搞成了政治性的运动,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搞成运动。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需要规避风险

近期,全力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频出,暖风频吹。最引人注目的是银保监会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二五”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不过,这个目标引发了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也在各界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市场最普遍的担心是,“一二五”目标如果变成硬性要求或变相的“政治任务”,会给银行带来不小的坏账风险。

在当前救助民营企业的政策背景下,这种担心其实有一定的代表性。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是长期、系统的问题,改善民营企业运营环境更是一项系统工作,非常有必要。不过,对于当前突然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来向民营企业输血,其潜在的风险也不能不防。

有银行业内人士日前回忆上一轮对民营企业加大放贷的经历。在金融危机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大约从2009-2012年,这几年是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大发展年。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贯穿始终,监管机构每季度考核各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情况,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指标(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后来2015年调整为“三个不低于”。各大银行不得不从政治层面高度重视小企业业务的推进,当时银行给每个支行下了比较重的考核指标。

如何区分小企业业务呢?2011年,财政部、工信部、统计局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文件,规范了企业划分的标准,主要通过企业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人数来区分企业规模的大小。然而,由于小企业几乎没有审计报表,根本不知道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等真实数据,而关于人数,当时很多企业都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如果企业不说真话,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员工。

给小微企业贷款从做抵押贷款起步。抵押贷款最好的资产就是商品房,主城区可以打7折,其次就是工业土地和厂房,最高打5折。同时又根据金额做了区分,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有抵押物的,不需要评级,可以直接用很简单企业申报书,不需要调查企业很多信息,在审批层面,只需要一位审批人审核即可。500万元以上的贷款需要评级,因此需要搜集完整的财务数据。有抵押物的民营小微企业毕竟是少数,怎么办?于是担保公司出现了。

担保公司的业务模式在于担保公司给银行担保,给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一般是10%)用于风险缓释,如果业务出现风险,则担保公司负责赔偿。很快,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担保公司。早期,银行为了风险考虑,主要和股东背景雄厚的或者国有背景的担保公司合作,后期迫于业务压力,慢慢地也与一些股东背景不那么雄厚的民营担保公司合作。担保公司的业务可以按照注册资本十倍放大担保额度,因此迅速发展。在风险控制方面,担保公司将企业的机械设备、股权等银行不要的资产进行抵押,控制风险。

担保公司用得差不多了,市场又衍生了很多种继续做业务的方式。(1)保理。就是应收账款融资,不少小企业给核心大企业配套,一般会有一个收款的账期,银行就根据这个应收账款给小企业融资,核心企业付款后偿还该笔融资。(2)动产质押。即小企业将自身的动产进行质押,例如仓单质押等业务模式,主要就是钢材和煤炭。这种情况下需要有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合作。(3)联贷联保。即让几个企业互相担保,如果一家企业贷款出现逾期,即其他几家企业负责偿还,每家企业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这种模式简单粗暴,可以迅速的拓展一大批客户。但也为后来的互保模式埋下了隐患。

上述业务模式看似天衣无缝,其实隐藏着风险。银行业人士感慨,当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才发现之前的风控措施是纸糊的,不堪一击。当企业没有还款来源的时候,任何抵押、担保都无济于事。土地厂房抵押?工业土地和厂房实际上很不值钱,当初为获得贷款,往往会过高评估;而在拍卖时,价格很低都没人要。机械设备抵押呢?通用设备还好,略可以卖点钱,如果是专用设备,只能当成废铁卖了。担保公司呢?担保公司的风控能力其实相当弱,很多担保公司就是空架子,所担保的企业连续出现问题后,存入银行的10%保证金根本不够代偿,只有跑路!如果遇到恶意骗取贷款的担保公司,银行只能自认倒霉。保理业务的模式很好,但操作中常常遇到企业的业务造假。动产质押呢?第三方机构和借款人往往联合造假,同样的质押物往往同时抵押给多个银行,重复融资;此外还有质押物造假,等等。联贷联保呢?联贷联保最大的问题是会牵涉其他企业,产生连锁反应。当年浙江联贷联保出事,第一圈互保扩散到第七圈互保才止住,一家企业出事,结果牵涉到上百家企业!

面对过去的风险案例,现在能吸收什么教训,才能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同时规避风险?针对问题,在如下方面可能需要警惕:

第一,不要强行压任务,如必须给多少给小企业,否则就是考核不合格。如果变成任务去完成,在执行过程中,各方根本不太关注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就是想方设法的把钱放出去。第二,要有效监督贷款用途,不能把资金挪用到其他方面。小企业贷款的品种,大部分是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但在现实之中,企业主要把钱用在以下方面:一是流贷固用,把流动资金用在固定资产建设方面,修建厂房,购买设备等等;二是投资其他资产,例如投资房地产、放高利贷、炒股等等。

对银行来说,有没有可能发现企业的潜在问题?有这种可能性。第一,通过企业的交易数据来监控企业的信用变化。银行里面沉淀了大量的企业交易数据,一是企业的存款,一会多一会少;二是企业的流水,可以根据这些企业数据、交易对手的情况,来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再加上企业的征信和其他基础资料,可以大致判断企业是否有还款能力。第二,根据企业的缴税情况策划信贷产品。即根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情况,反推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与税务局进行合作,可以尽量保证数据真实。总结起来,一是根据企业基本面来核准额度,保证了第一还款来源能够到期还本付息,二是额度不会太大,企业基本没有动力去挪用搞其他的,只能用于日常临时性的运营资金缺口,三是提款还款迅速,解决了企业真实的需求。

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这一方向值得称道。但与此同时,又不能搞成了政治性的运动,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搞成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