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一首唐詩,在唐朝名噪一時,後世卻嗤之以鼻

唐詩,是中華文學史上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多少清詞麗句的華彩詩篇,多少才如湖海的詩壇高手,使得唐朝擁有了“詩的國度”和“詩的時代”之美稱。唐朝的詩歌創作,無論其創作群體的龐大,名篇佳作數量之多,涉及題材之廣泛多樣,藝術成就之高妙絕倫,影響力之深遠,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

最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一首唐詩,在唐朝名噪一時,後世卻嗤之以鼻

​唐詩之美,美在它能跨越歷史時空,讓人們能與詩人心靈相通,感受到千百年前詩人的心跳和脈搏,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歷史風貌。不過天下事無絕對,由於古今審美觀的發展變遷,還是有一些唐詩卻沒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在唐朝時能讓人拍案叫絕,但隨著時過境遷卻魅力不再,甚至被後世嗤之以鼻。有一首詩前後評論反差之大,堪稱最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一首唐詩。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鄭谷的一首作品。乍一提起鄭谷,很多人會表示沒怎麼聽說過,但對下面這個歷史逸聞可能會有印象。《五代史補》記載,唐朝末年有一個有名的詩僧齊已,擅長寫詩。他曾經寫了一首“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完之後再三斟酌覺得不滿意,於是找到當時一個名詩人求教。詩人告訴他,把“昨夜數枝開”改成“昨夜一枝開”,只改了一個字,但“早春”那個“早”字便躍然紙上,詩僧齊已大為佩服,當即“叩地膜拜”。這就是文學史上有名的“一字師”的典故由來。讓詩僧齊已頂禮膜拜的那個詩人,正是鄭谷。

最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一首唐詩,在唐朝名噪一時,後世卻嗤之以鼻

《唐才子傳》記載,鄭谷,江西宜春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在書香門第長大,博覽群書,能詩善文。光啟三年鄭谷高中進士,先後擔任鄠縣尉、右拾遺、都官郎中等職務。但鄭谷生不逢時,他的一生正好全程經歷唐朝最後六十多年時間,強盛一時的大唐威風不再,完全沉淪在內憂外患的泥沼中,時局動盪,民不聊生。鄭谷最後棄官隱居,流連山水吟詠性情,全身心投入詩歌創作中,寫出了很多佳作。

鄭谷的代表作是這首《鷓鴣》:“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詩人寥寥數筆,勾勒出幾隻鷓鴣在江邊徘徊悲鳴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一股濃重的羈旅思鄉之意油然而生。

最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一首唐詩,在唐朝名噪一時,後世卻嗤之以鼻

正是這首詩讓鄭谷成就了一世才名,在唐朝名噪一時,廣為傳唱,也奠定了鄭谷在晚唐詩壇的地位。《唐才子傳》記載,唐朝人稱讚鄭谷“為一代風騷主也”,評價極高,其中的“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更是被視為名句,鄭谷也被唐朝人尊稱為“鄭鷓鴣”。鄭谷詩中的其他佳句,如“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也在唐朝傳誦一時。

遺憾的是,鄭谷的作品卻沒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對於他和他的作品的評價,在他生前和死後,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對比。唐朝人對他讚歎不已,後世對他的評價卻一路走低。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就曾評價鄭谷:“其詩格不甚高”,“人家多以教小兒”,“不行於世矣”。宋代學者周紫芝也說鄭谷的詩“氣象淺俗”,蘇東坡更是直接斥之以“此小學中教蒙童詩”,除了通俗易懂,適合教教小朋友,單純從藝術角度而言,難登大雅之堂。

最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一首唐詩,在唐朝名噪一時,後世卻嗤之以鼻

清朝乾嘉時期的大學者翁方綱,在著作《石洲詩話》中,毫不留情地說:“此詩殊非高作,何以得名於時?”認為這首詩被唐朝人視為佳作,簡直不可理喻。清朝文學評論家也在《養一齋詩話》中評價鄭谷:“皆便於流俗之耳目,無當於詩家之雅音”。近現代學者、作家施蟄存,也曾指出,這首詩不能稱之為鄭谷的代表作,其他作品反而比這首好的多。近現代學者譚優學也說過,“鄭谷以《鷓鴣》飲譽,然反覆吟詠,並不見佳”。

對鄭谷的《鷓鴣》的評價,為何會形成如此涇渭分明的巨大反差?唐朝人把這首詩捧上天,後世文人卻對它嗤之以鼻?各家說法不一,筆者對唐詩研究不深,未敢妄下定論。要說通俗易懂,白居易的詩作不比他還要通俗易懂,卻沒有像他一樣飽受指摘。仔細看了一下原詩,問題大概出在“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兩句上,這兩句詩的文風,實在太像評書演義中的章回標題,一股濃濃的市井文學氣,與全詩格調格格不入。另外從筆法而論,這兩句詩也嫌鋒芒太露,直接掀開了全詩的底蘊和內涵,讓後人失去了品味咀嚼的空間,有悖於含蓄蘊藉之旨,故此才會不入後世大家的法眼。至於唐朝人為何會如此推崇這兩句詩,則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