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補氣”到底是補什麼?

衲爺法號色不戒


是中醫學概念。平常我們說“斷氣了”,“只剩下一口氣”,說的就是氣。《醫權初編》雲:人之生死,全賴此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即是說,氣是維持我們生命,生理功能正常運轉的東西。例如維持脾胃的消化的功能之氣就叫做脾胃之氣。如果人體血氣不足,補氣可以促進人體制造新的血液,這個就叫做補氣生血。

中醫常說的補氣,可以理解為,提高神經細胞的功能。簡單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人參大補氣,現代藥理學發現,人參的重要功效之一,就是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這裡說的補氣,是指用食材來補氣。補氣起什麼作用呢,就是可以讓人體的信號機制更靈敏。神經元、神經細胞,就是收發信號的裝備。

中醫為什麼要「補氣」呢?是因為氣不足,也稱為「氣虛」。中醫講的「氣」相當於西醫講的「能量」。氣不足,就是能量不夠,做起事來力不從心,容易感到疲勞,需要停下來休息,所以「氣虛」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容易疲勞」。

人參是最古老而又最名貴的一種補氣的中藥,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智安神之功效。人參中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維生素,皂甙對促進性激素,調節神經系統均有著不錯的保健功效。特別是因為心臟無力而引起呼吸微弱的人來說,人生更有著起死回生之功效。人參不僅補氣的作用,同時對於減少膽固醇血癥的發生,對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對恢復身體健康均有著很不錯的效果。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之功效,可以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相對比較廉價的補氣佳品。


安叔健康生活課堂


補氣藥補的是:水中之陽氣

補氣藥受天之陽氣,地之陰氣化生而成。補氣藥多生於北方,北方屬寒水,從寒溼的土壤中長出來屬於陰(水)中之陽也。

易經裡坎為水,天陽之氣,皆發於水中。觀前人以火煎水則氣出,而氣著於物,又復化而為水,知水為氣之母,氣從水而出矣。人身腎與膀胱屬水,水中含陽化氣上行,出於口鼻則為呼吸,充於皮毛則為衛氣,至此腎與膀胱水中之陽化氣而充周身也。

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則產生疾病,選擇藥物一氣之偏,以調整人身氣之盛衰,使其歸於平衡,則無病矣!選擇生長在陰寒之中的植物(水中之陽),用來補充人身之中腎與膀胱水中之陽而充周身也!


因生緣起


我們國家,是一個很大氣的國家,氣的文化,無處不在。百度一下【關於氣的詞語】,可得40頁結果,每頁約有40個詞語,粗算下來,總詞彙超過1000個。有些常用,有些不常用,常用的也不少,比如我們每天要看的天氣預報,描述的是天氣變化。我們每天都告訴自己,不要生氣,描述的是情緒變化。今天我一點力氣都沒有,描述的是身體變化。

幾乎,所有肉眼看不見的變化過程,都可以用氣相關的詞語來描述。在自然界中,溫度,又叫氣溫,溼度,是溼氣的程度,這是宇宙大氣,老祖先們觀察自然的氣象變化,總結出了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又可以簡單歸納為五運六氣。

在人身上,失去意志,叫氣餒。沒有信心,叫灰心喪氣。找回心理的力量,叫鼓起勇氣。用完身體最大的力,叫做連吃奶的力氣也使出來了。人的精神狀態很好,叫意氣風發。看上去很美好,叫做有氣質。男人很陽剛,叫做英氣十足,動作瀟灑,叫做帥氣。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形容一個軍人,常說氣宇軒昂。一個安靜的女子,叫做秀氣。土豪,叫財大氣粗。心胸狹窄的人,叫小氣。愛發火的人,叫脾氣大,生了氣之後,要消消氣,有火而不發,叫做生悶氣。一個人很正派,叫一身正氣。一個人不正經,叫陰陽怪氣。

相關的詞語還有很多很多,不一一列舉。通過上述詞語,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這些所謂的氣,都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要理解什麼是肉眼看不見的,我們就要知道什麼是肉眼看得見的,比如,這個東西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變尖了還是圓了,這個人是高了還是矮了,胖了還是瘦了,這些情況都一目瞭然。但上面說到的氣的變化,都沒有形態結構上的變化,都只是停留在感覺層面。古代聖賢們,為了將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區分開來,作了一個簡要的概括,叫做【陽化氣,陰成形】。氣是看不見的,形是看得見的。

世界上大約有兩類東西,一類是物質,它有穩定的有形結構。一類是能量,它沒有固定的結構,是一些遊離的基本粒子。中國人把這個叫做炁,西方人把這個叫做熵。物質和能量的邊界,並不清晰,因為物質也包含有能量,物質是由能量聚合而來,物質離散又可以變成能量。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用質能方程,來描述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係。我國古代哲學,則將其形容為太極生兩儀,兩儀是指陰陽,陰指代物質,陽指代能量。陰和陽的邊界,也很模糊,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由此又有四象和八卦。八卦中,三個陽爻為乾卦,三個陰爻為坤卦。其他的卦象,都既有陰又有陽。

有句話很有意思,叫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為什麼呢,因為眼睛,可以看見有形的、實實在在的東西,而耳朵聽到的,卻只是一種聲波,它沒有實在的東西。因為這一區別,我們習慣性的認為,眼睛看到的才靠譜。這個虛和實,跟陰陽的概念很相近。眼睛看到的實,是物質結構。耳朵聽到的虛,是聲波能量。但眼睛看到的實,也未必就真實,有些人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看見幻象。你把眼睛閉起來,仍然能感覺眼前有各種東西,這也是幻象,也就是說實中有虛。耳朵聽到的虛,未必就是真的虛。比如說耳鳴,似乎沒有任何東西在發出聲音,但你的耳朵卻能聽到非常真實的聲音。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確鑿無誤。

在自然界中,有形的世界,是物質世界,無形的世界,是能量世界。在人體中,有形的是我們的軀體,醫學上稱為生理,無形的是我們的心靈,醫學上稱為心理。現代醫學發現,疾病的病因層面,生理和心理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即便是在生理上,它又可以一分為二。組織器官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叫器質性病變。這就是所謂的臨床疾病,以解剖學為基礎。相關的醫學模式是基礎醫學。結構沒有變,而功能出現變化的,叫做功能性改變,這一般體現為亞健康,基本上不做治療,只能以預防保健為主。目前,也慢慢誕生出了新的醫學理念,就是功能醫學,它是一種預防醫學,跟中醫所說的治未病、治將病一個意思。

當我們建立了有形和無形的世界觀,我們有了有形和無形的醫學概念之後,再來看看人體的氣是怎麼回事。古代醫家對於什麼是人,有句很經典的論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血,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血液,而應該理解為有形的物質結構。人的身體,從結構上看,它就是生長在營養管道上的各種功能組織的集合體。營養管道就是血管,它為了輸送血液,在全身布了有1000億條的毛細血管網絡,總輸送長度超過96000公里。人有了血,才有了軀體。那氣又是什麼呢,它是能量,是動力。活人與死人,在身體結構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一個有能量,一個沒有能量。外國有科研試驗顯示,人死後,體重會輕21克,人們習慣認為這是失去了靈魂。為了好理解,我們可以認為,這個21克,就是能量的質量。

氣與血的關係,一般稱為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這告訴我們,氣與血,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說,它們的邊界並不清晰。由於邊界不清晰,我們很難準確分辨它們,再加上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很容易把氣忽略了,以為它不存在。如果你沒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你是個一元論者,比如,你是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認為科學才是正確,心學是迷信,又或者你是一個完全的唯心主義者,認為心學就是一切,心外無物,那麼你就很難真正理解陰和陽、有形和無形、器官和功能、氣和血的區別和聯繫。

上面只停留於理論層面,那實際上,有人能感覺到身體的氣嗎?首先,即便你感覺不到體內的氣,那也不代表氣不存在,只是你沒有感覺到而已。比如生氣,有的人只是很氣憤,但體內似乎並沒有氣,但有些人,能明顯感覺胸腔裡有一股氣往上湧。古代醫家發現了這一規律,稱其為怒則氣上。怒發為什麼能衝冠呢,因為氣上衝到頭頂。小時候有件事,我到現在還記得。一位男同學非常生氣,他不長的頭髮,都豎起來了,當時覺得害怕,以為他中邪了,及至現在才慢慢明白。

有些人體內,有螞蟻爬行的感覺,醫學上稱為蟻走感,一般認為是神經系統病變,實際上這就是氣。有些人,能感覺手心、腳心,往外冒熱氣,這也是氣。體內的氣,可產生氣感,也可以沒有氣感。有氣感的人,更能體會到什麼是氣,但如果沒有相關知識,他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古代練習氣功的人,就是有意識的去訓練體內的氣,讓氣按照一定規律去運行。

我們來看看,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自述的練氣經歷。我在《71歲院士10年練氣養生,靜心體察真氣,用科學語言得出這些結論》一文中,已經有詳細講述,這裡摘引一段:入靜,調呼吸,意守氣海,把全身的氣聚集在那裡,形成一個有力度的強氣團,在氣海慢慢地飄。意念可以操縱這個氣團,但是當意念讓它停留在氣海時,它在氣海憋一會兒後,會突然爆發,不受意念控制地上湧,沿脊柱(中脈)上行。 

氣團到腰椎時,有熱辣辣的痛感,但很舒服;到大椎時常常被堵住,好像感覺掙得筋骨咯咯響;進到枕骨處也常這樣;這時細調身體姿勢,常有助於氣過關;氣到眉心輪,又會被堵住,這時會掙得頭大幅度搖動,有些氣能通過然後到達百會,像要把那裡的板結的東西掙裂開來。

氣感更強和更安靜時,可以感覺氣團的路徑中心,像有一根細管(正好與脊柱中心一致),像電線一樣,從氣海連到頭頂百會,氣就像電流一樣上下運動,氣團的中心是個“小球”,它行經的管道位於脊柱中心,細若麥稈,這正是脊髓的位置,這時“小球”的運行是不大受阻的。

氣這個東西比較神秘,因為神秘,所以容易出現招搖撞騙的人。這樣的人,往往名頭更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習慣性的認為,所謂的氣功大師都是騙子。實際上,練氣的大有人在,練氣的方法,也多種多樣。練氣,很難練出什麼特異功能,但六覺比常人更通透靈敏,身體比常人更健康長壽,卻是可以做到的。關於氣的文章,我寫了很多,這裡不想再囉嗦了,我自己也練氣,且收到不錯的效果。若是自己不練,我也沒資格寫這樣的文章。

朱清時院士,將真氣形容為神經元運行時的隊列。從這個概念上去看,中醫常說的補氣,可以理解為,提高神經細胞的功能。簡單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人參大補氣,現代藥理學發現,人參的重要功效之一,就是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這裡說的補氣,是指用食材來補氣。補氣起什麼作用呢,就是可以讓人體的信號機制更靈敏。神經元、神經細胞,就是收發信號的裝備。

上面說的蟻走感,醫學也習慣用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補充維生素B來治療。 人之所以生病,且不能自愈,從某一角度看,就是有各種原因,比如血管經絡堵塞,以致信號機制不靈敏,引發的溝通障礙和執行障礙。補氣,不止吃補氣的食材這一個方法。中醫有六大治術:砭術、針術、中藥、灸術、按蹺和導引。按蹺就是推拿按摩,導引就是行氣導引之術,通俗說就是練氣。但現在懂得導引之術的中醫,已經不多見了。

最後講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一個道醫帶著大家去旅遊排毒,在回去的路上,他說他感應到附近,似乎有一個能量場。他想去探查一下,徵求大家的意見,有少數人跟著去了,一路七彎八拐,還問了一個看山場的人,最後找到了一個,他形容是藏風聚氣的地方,這個地方長什麼樣呢,就是上有瀑布下有潭,左有林木右有山石,總之在我們看來,就是風景不錯,空氣也清新的地方。他告訴大家要打坐採氣,打坐了一刻鐘左右,能感覺到腦袋周圍,有很多的氣,輕輕的貼著腦袋皮,感覺特別舒服。這個氣場,就是他說的能量場。原諒我,不知道用什麼詞,來描述這一現象。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我是易不難老師,分享周易知識,指導人生迷津是我人生快樂。

中醫所說的氣可以理解為“力氣”“氧氣”,也可理解為“機能”,事實上這三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有一個詞叫“有氣無力”,一個人要想精力充沛需要兩個要素,一必須需要足量的氧氣做為支持,二是氧氣要與組織液或細胞中的CO2進行充分交換。

運輸氧氣的載體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相當於氧氣運輸車,是專門運輸氧氣的。在肺部與氧氣(O2)結合後稱之為氧合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相當於運輸車,在肺部把氧氣裝上車,然後運輸到全身各處。當身體的各個細胞獲得到充足的氧氣後,個人的生理機能便運行正常,個人也會感到精力充沛。

那麼如何才能使細胞獲得足夠多的氧氣呢?主要分為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兩種,外部條件包括環境中氧氣濃度高,血紅蛋白數量充足,血紅蛋白活性高等。內部條件包括氧合血紅蛋在運輸末端是否可以快速將氧氣御下來,是否有積極性去完成下次運輸任務等。

我們先不說外部條件,如何創造環境讓血紅蛋白快速工作呢?那就是給它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提供它需要的溫度,溼度以及各種酶。通過中醫手段提供血紅蛋白工作環境的過程就稱之為補氣。

欲和易不難老師深度溝通,點擊頭條號"周易其實並不難"查找老師的聯繫方式。


周易其實並不難


人身體的腎,相當於身體的二臺發動機。是由他供給充足能量的。兩腎之間,是產氣化氣的場所,男人的精子,女人的經血。是和氣互相轉換的。一個男人如果長期耗損精子,縱慾女色。氣血虧損,必然導致身體虛弱,精神萎靡。實在是氣血雙虧的表現。西方醫術化驗男人的精子,只是一些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說吃幾個雞蛋就補回來了。完全沒有氣血運行的概念。實在是淺薄的很。


炎黃子孫純正中國人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五四運動割裂了傳統文化,這是回答裡若干懷疑中醫的,不懂陰陽五行,怎麼能理解中醫呢?國民之幸?國民之殤?中醫藥大學本科教材《中醫基礎理論》裡,解釋的非常清楚。精、氣、血、津、液,是人生命活動所學的基本物質條件。簡單的說,氣屬陽,是精、血、津、液在人體內巡行所需要的動能(推動作用)。補氣,補的就是這個激發和推動作用。中醫講氣為最基本物質,分宗氣,元氣,營氣,衛氣等。氣聚而成型,而有人的生命和形體,比較難理解。人生天地之間,天氣地氣相交則生萬物,怎麼理解?簡單說,就是地球的能量和地球之外的能量相互作用,才有白天、黑夜陰陽變化,才會有金木水火土等五種基本類別能量變化性質,才會有五季、五穀等等萬事萬物的發生。天人合一,人也是在這個條件下產生的,也就有相同的特點。所以,氣,簡單說就是能量狀態及變化,這是基礎。篇幅時間限制,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青衫老人老D


一、中醫所說之氣,有精氣,藏於腎中,又分先天之精氣(來自父母)和後天之精氣(來自脾胃生化五穀之氣);有營氣,運行之脈內;有衛氣,運行之脈外;還有先天不足後天來補充之說。

二、對於中醫所說之氣,可以理解謂生命的能量,各功能的動力(如中醫有氣為血之先鋒,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之說)。如電燈需用的電;汽車需用的油一樣;是一種能量。

三、所以,補氣即是補充能量,補充營養。名稱只是一個時代的說詞而已。

謝謝大家閱讀![點關注更多幫助]


周身通暢源


古人可能直觀的觀察,呼~吸。是生命裡面特別重要的,這個機能是維持生命的最重要的,不吃飯不喝水,估計堅持幾天死不了,不喘氣,兩分鐘也受不了,所以覺得 氣。是生命中的本源,沒有氣就完蛋了。這觀察也很正確,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如何解釋這個氣,侷限於古代科學條件,他們就開始不停的擺貨了。


超級小勇勇


所謂在中醫理論中講的氣是什麼?先把這個概念弄懂再去解答這個提出的問題就容易了,在潘碩甫《四診抉微》中寫到:“夫氣由髒髮,色隨氣華。”又說:“內含則氣藏,外露則氣洩。”這具體的說,隱然含於皮膚之內者為氣,顯然彰於皮膚之表者為色。氣較色為重要,氣與色不可分離。故前人有“氣至色不至者生,色至氣不至者死”的說法。這樣理解: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即,血是靠氣的動力運行的。


手機用戶52707665393


中醫很多用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陰虛或陽虛,尤其是腎虛,你討論實物腎,它又說中醫說的腎不是實物意義上的腎。就和西醫說的免疫系統差。不管什麼病,患者問,答不出,西醫醫生都會用這樣詞忽悠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