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北宋经济那么发达,却被其他国家压着打,为什么?

芦花江的芦


宋朝确实有钱,但是钱不在广大民众手里,而是在朝廷和贵族官员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宋代的官员俸禄。宋代的官员俸禄可是高的惊人,有人曾将当时的购买力换算成今天人民币的价值,发现县令级别的官员每年的俸禄就达130万元左右,一品官的年收入竟然达到了1500万左右,这不可谓不让人吃惊!如果说这就是所谓的“高薪养廉”,我感觉的确有点过头了,工资这么高或许官员不会贪了,但是要知道这些钱都是哪来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话说宋朝的官员也是多得离谱,国土面积虽小,但是官员最多的时候却是汉朝的五六倍,明清的两三。这么多的人,工资又这么高,可不是把平民百姓坑苦了么?

咱们再说说宋朝的军队,北宋末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都是凑数的,没有什么战力。主要是守卫地方,维护治安的部队,相当于现在的乙级师和丙级师,还有一部分制造,维修的匠人。乡兵也称民兵,由居民自动组织或政府组成的不脱产的武装力量,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 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就相当于地方的民兵。宋朝的军队大多数可不是常备军,都是战时临时组织起来的乡兵,都是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大家想想这样的军队会有战斗力吗?

官员多,军队多,工资又奇高,国家再有钱也不够这么挥霍的,钱都是来自百姓,所以说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叫“藏富于国”,肯定导致“积贫”;再者,官员虽多,但是宋朝重文抑武武将被禁锢得厉害,军队又多是没有丝毫作战经验的人,所以战斗力极差,屡屡吃败仗,从而形成了“积弱”局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钱都给贵族官员们自己花了,却不拿出来用到社会民生和军事等方面的建设上,怪不得临边国家都欺负你大宋呢!


大喵猎奇闻


这事要从宋朝政治制度的弊端上好好说道说道了。北宋建立之初吸取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地方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积极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那么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

1:军事上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禁军,限制将领权利,将领经常互换岗位,同时派大量文臣担任军队将领。

2:在政治上重文抑武,抬高文人地位,同时设枢密使分割军权。同时加强队地方控制,设通判分权。

3:财政上把地方赋税大多收归中央,地方只留一点点。

这些政策虽然有利于统治,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弊端也是很大的,重文轻武的策略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将不识兵,兵不识讲。而且整个社会的尚武之风渐渐消失了。弱化地方权利虽然降低了藩镇割据的风险,可同时也把地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阉割掉了。这些政策最终让宋朝走上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道路。

说完宋朝内部问题,我在说下宋朝面对的对手。不论前期面对的辽国和西夏,还是中期的对手金国以及后期的蒙古,你会发现这些对手和以前中原王朝的对手(游牧民族)都有很大不同。那就是这些对手都有完善的国家组织,控制着广大区域,文明程度比宋朝一点都不低。可想而知宋朝的压力是有多大,就像打通关游戏,宋朝选了个地狱模式。

最后要说的是燕云十六州,丧失这个养马地,让宋朝没马可用,只能靠步兵去对抗骑兵的冲击。相信各位看官也明白这种对抗有多残忍。

说了这么多,想必各位看官们对宋朝经济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被其他国家压着打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认识。正是宋朝超强的经济实力,才能让国祚绵延三百余年。好了今天就说道着了。





十八般武艺7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尤其是北宋,先后被辽国、金国、西夏打败,不断赔钱、送物。后来又直接被蒙古人灭国。然而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文化也非常先进。通过制度、文化和金融战争,基本把辽和金玩垮,究其不断被打败的原因,也即基本上先进文明经常被落后民族打败的规律,主要是:

一、从军事上来讲,文化先进的民族更多的重视发展经济和文化,在军事上相对比较忽略,更有有帝王忌惮军权不在自己手中而刻意打压军事人才。尤其是赵匡胤通过兵变上台,对武将更为警惕,通过“杯酒释兵权”策略解决了武将拥兵自重问题,由文臣掌兵,消除了武装割据和兵变隐患,但直接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丧失。

二、从社会角度看,文化落后的民族基本属于经济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衣食缺乏保障,民众有强烈的战斗欲望、民即兵。而文化先进的民族则大部分处于苟且偷安状态,“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富即安,不到生死存亡关头,绝不会反抗。

三、从经济角度来看,在封建社会经济发达的政权腐败现象严重。官员的腐败必然带来圈子文化、山头主义和帮派斗争,使整个社会的凝聚力降低,民族向心力哀减、军队士气不高,相互钩心斗角,容易被打败。


空山新雨后19012193


第一,幽云十六州在五代十国被后晋石敬瑭拱手相让于当时的契丹,从此,中原王朝直到元朝才真正拥有幽云十六州。宋朝失去了军事上的地理屏障,从此遭人欺负。幽云十六州包括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张家口区域和山西大同区域。战时可做天然屏障,休战可为天下粮仓。失去屏障,直接导致敌兵知道宋都中原地区。

第二 宋太祖为防止五代十国君弱臣强以至亡国的悲剧,大力削弱将领兵权,指定一整套制度让手下武将相互牵制,从而军事无法协调,甚至外行领导内行,兵力不振。而后代的皇帝又没有人看到这个弊端,改革兵制。

第三五代十国中原大乱,北方少数民族乘势而起,从而宋朝时野蛮的民族太多(辽,金,蒙古,西夏等等),这也是天意为难宋朝吧。可以说文明被野蛮消灭是人类的悲剧。

当然理由还有很多,这些只是我认为主要的。


春雨微时代


其实宋朝吹啥都好,文采风流,士大夫与君王共天下,经济发达之类的什么都好,尽管我们知道那也是胡说八道,但总比吹“铁血强宋”好。

宋吹一般和民国粉大幅度重合,就好比民国粉喜欢吹黄金十年、十里洋场、风花雪月、大师辈出、铁血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之类的。和宋吹一个意思,他们觉得这种弱小王朝很有“人性的艺术美感”。

近年来,因为各种穿越小说盛行,历史翻案风也层出不穷,有人把明朝吹成资本主义新时代,也有人把大宋吹成什么GDP世界第一、外战70%胜率的“铁血强宋”。

其实人总有逆反心理,小时候教科书上告诉你的知识,正统史学界公认的常识,科学界公认的理论,许多人总是自以为天选之子唯一的男孩,不愿意承认,宁可相信地摊文学、民科和朋友圈段子。这不,堂堂名校毕业生,千万富翁,也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所以,把宋朝说成什么铁血强宋也实属正常,其实,喜欢宋朝的人很多,宋朝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王朝,宋词、宋诗、文人风流轶事都值得大书特书,更何况,宋朝历史上还有这文学史坐五望二的大文豪男神苏东坡,怎么喜欢都是应该的。唯一不该相信的就是“铁血强宋”的大鬼话。

有人会说,两宋名将多啊,从杨业、狄青、宗泽、仲师道、姚平仲到岳飞、吴阶、韩世忠等等,一个个都是演义里小说中天神一样的存在。然而这些人出了岳飞是实打实的厉害,其他人的战绩加起来也比不上唐朝扫平漠北灭亡突厥的战神李靖。

又有人要说,宋朝外战胜率70%,而唐朝的对外战争总是失败。首先,不管这奇葩的胜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们先看看,唐宋两朝的战争都是在哪里打的?

宋朝作战空间狭小,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北宋最巅峰的时候,向北最远没有打穿河北,止步于十六州,和大辽作战,基本是动一次被打一次,从来没有占过便宜。向西,最远没有打穿过云南甘肃陕西,西夏这个国家,还是北宋建国过程中自己独立出去的。南宋就更不像话了,连河南山东都不要了。北宋领土200万平方公里不到!比秦始皇时期还要少100多万平方公里。海陵王、金兀术他们一发力,就能把战火烧到长江边!

所以说,两宋所谓的“对外战争”,基本都是在中原的基本盘打来打去,金国一南下,就能威胁开封,蒙古一拿下,直接杀到襄阳城,在河北河南湖北江浙打来打去,即便“胜了”,又有什么意义?还不是把自己的子民害得颠沛流离?

你且看唐朝巅峰时期的对外战争都发生在哪里?那都是在西域、在漠北、在中亚、在辽东、在海上!

在漠北:李卫公和英公击败了当时称雄世界,让欧洲人哭爹喊娘的突厥人!李靖的3千铁骑打的突厥人心甘情愿的奉中国皇帝为天可汗,连突厥领袖可汗被俘后都愿意终身为奴为仆。从此蒙古大草原、整个中国东三省、整个外兴安岭、库页岛都归入了中国版图,中国在这些地方设立了都护府进行统治。

在辽东和海上:英国公李绩和薛仁贵彻底击败高句丽,征服朝鲜半岛。名将刘仁轨火烧白江口,摧毁日军战舰400艘,大破倭兵4万,从此朝鲜半岛的政治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郡县。倭奴国也明白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是不可挑战的,从此年年进贡,当时日本的使者到了中国要以三跪九叩的大礼觐见中国皇帝。日本的天皇也在中日国书信函中自称东海蛮夷倭奴国臣下,百叩中华天朝大皇帝,以此来讨好中国。

在西域:太宗朝灭高昌,高宗控制整个西域、吐谷浑、铁勒、突骑施,一个个都成了历史上的名词。薛仁贵进攻天山,破铁勒九姓的时候,士兵高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何等威武?

玄宗朝,高仙芝安西都护府3万唐军征服西域十几个国家,破九国胡,灭亡小勃津,国王被抓到长安问罪。安息军兵锋越过葱岭,以2万人的兵力、没有后勤、劳师远征、客地作战、语言不通、没有情报的绝境中一度压制大食帝国!若不是安史之乱,唐朝的影响力将远达西亚和中东。当时唐朝交兵的地方,是现在的阿富汗境内,而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则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

大家不要总盯着唐朝在怛罗斯之战中失败了,在大非川失败了,就以为唐朝不如宋朝,战绩不行,你要知道,怛罗斯之战可是三万孤军深入敌境,遭遇盟军背叛腹背受敌才失败的。怛罗斯在哪里?那是哈萨克斯坦境内,也是大食帝国的境内,唐朝即便失败,战败的地点也是宋朝做梦也不敢去的天边所在。

怛罗斯之战后,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之,受降而还。”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也许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唐朝中期虽然数度败给吐蕃,然而即便到了晚唐国力衰退的时候,依然有能力让吐蕃四分五裂一败涂地,同时收回河西。

而大宋呢,在辽国灭亡之前,辽国的残兵败将还能打得童贯一败涂地,在盟军面前丢尽了脸面。在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前,金兵依然可以吊打南宋所谓的名将精兵。而唐人一个外交官王玄策,只靠一点亲兵和数千尼泊尔借兵就能“一人灭一国”,差点扫平整个印度半岛,活捉古印度王阿尔裘,押解到长安献给唐太宗。河西唐人一个张议潮,就在晚唐皇室自顾不暇的时候建立归义军自救,大破吐蕃和回鹘,收复整个河西,同时还让吐蕃四分五裂,先于唐朝灭亡。

王玄策、张议潮放在大唐历史上,根本不能和李靖、李绩、侯君集、薛仁贵、刘仁轨、黑齿常之、高仙芝、哥舒翰、郭子仪、浑瑊、李愬等人相提并论,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外交官,一个小小的河西军户,他们的赫赫战功,两宋历史上都没有任何一个名将能够做到!

所以,历史学家才会把汉唐叫做“强汉盛唐”,才会把大宋叫做“积贫积弱”!这个案,是翻不了的。

即便我们不谈军事,我们谈文化影响力好不好?宋词牛逼不假,但大唐的诗文、礼乐、艺术是让整个东亚跑过来认祖归宗喊干爹的,北宋的时候,世界各国大多把大辽当作华夏正统呢!


老张看历史


天下太平之要义: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

北宋富裕,文官当道,既爱钱又恋权;武官受打压,不受信任,待遇自然不佳,哪里愿意为皇家送死。

冷兵器时代打仗,既靠勇敢又靠体质,北方匈奴,属游牧民族,从小锻炼,骁勇善战,似乎为打仗而生,单兵作战肯定比汉族强悍。他们善骑善射,汉族若不玩命的战斗,是很难取胜的。

北宋光经济强大是不行的,还缺乏同心同德,为国勇敢献身的将士。


红尘看客28袁绪球


正是因为北宋,南宋的经济和财产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引来了太多的强大外族侵略。加上宋朝被欺负有3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对手强大,其它国家是越打越弱宋朝的对手是越打越强。从对阵辽国大家互有胜败。平等通商。到对阵金国北宋被灭。再到元朝连十字军也不是对手更何况宋朝。第二方面国家内部,因为宋朝太富有了出现的奸臣,就太多了。


光辉岁月8977788


你说的其他国家有:辽、金、西夏及后期南宋强敌蒙,北宋得天下的是后周武将赵匡胤出征平北汉时小耍把戏而被黄袍加身建立宋国,宋太祖深知武将之威力,担心剧本被权重大将抄袭又弄出“杯酒释兵权”历史大戏,重文轻武的恶果便是经济巨人,武力成倭,此乃俗语“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这你就理解了中国目前经济全球第二时,要全力打造一支能战能胜的全球一流军队的追求了!


唱摇滚的斜杠道长


宋代的思想有问题,从杯酒释兵权开始,就不把武力放在第一位,更何况宋朝皇帝的政策是,吃不上饭的可以当兵,所以宋朝的军队很多老弱病残,所以战斗力不行,一个人这是国家政策的问题



重文轻武,让不懂军事的文官当主帅。好比一头羊领了一群狮子。军事体制也有问题,皇帝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