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没有机械的时候,是怎样种小麦的呢?你怎么看?

卫农老头


三十年前,1988年,我那时候年龄虽然比较小,但也经常和父母一起去田地里干活。以前的日子真是艰难,那时候的农活基本上都是人工作业,大人小孩齐上阵,每年到了夏收和秋收的时候是最忙活的。

玉米一般是在9月中旬成熟,一家人都去田地里手工掰玉米,玉米掰完之后装袋背到路边的架子车上,那时候三轮车还是比较少的,几乎看不到,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木架子车。拉回家以后,每天晚上都要剥玉米,任何把玉米辫成一串串的挂到房檐下,大树上。玉米收获完之后,大人都拿着小锄把玉米杆带根挖出来,拉回家用铡切成段,喂牛羊。

在地里把玉米拾掇干净以后,地里面撒上沤制很长时间的人畜粪,用老牛套上木制的耙,先把地耙两遍,然后换上木犁使唤着牲畜把地细细的翻一遍,翻完之后,在仔细的耙几遍,把土坷垃都整得细细的,方便后面播种。

到了10月上中旬左右,就开始进行小麦播种工作了。那时候小麦都是自家留的种子,播种前把小麦用簸箕筛一遍,去除杂质,整理干净。在地里面把麦种倒进木制的麦耧里,用牲口在前面拉,后面有个人掌握住方向,进行播种。如果没有牲畜,就只能人工在前面拉,好几个人一起用力,整个播种下来,人和牲口累的直不起腰。小麦播种完之后,还要拿着耧耙,把地里面的小麦整成畦。当时也很少有农药,除草剂,都是人工拔出杂草。小麦收获之后,还要人工收割,脱粒,晾晒,繁复程度现在想起来都感觉累得慌。

慢慢的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开始有了拖拉机,三轮车,耕地播种,现在都是大型的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都是机械化作业了,人们也从繁复的劳动中脱离出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也都没有种过地了,现在年轻人很多都没有去过田地,上学毕业以后都出去工作了。

三十年前和现在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对于农民来说,终于解放了双手,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不用再那么劳作了。但是三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粮食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种地还有了粮食补贴,可怎么感觉现在活着越来越累了,压力越来越大。


乡间一抹阳光


三十年前,没有机械的时候是怎么种植小麦的?

三十年前,农村人种植小麦一般情况下都是靠人工,收割晚稻以后,也最花20块钱一亩请别人的牛把田耕转来,其它什么铲沟,整土,打行,打眼,放底肥,播种,给小麦种子盖土等程序,都是靠人工来一步步完成的。



在七星老农家乡,有"十月小阳春”之说,收割晚稻上岸以后,大家就忙着挖红薯,种植大白菜,田中种植小麦,油菜,这些事情一干完,就要锄地除草,给小麦油菜,蔬菜浇肥过冬了。


到了次年春季,又必须要给小麦追肥,打农药防治病虫害,打叶面施肥壮籽,到了五月中旬麦子就成熟了,这个时候,农村人刚刚插完早稻上岸,又需要收割麦子了。

五月份的天气大家都知道,已经开始热了,而且又多雨天,所以,农村人必须要日夜抢收小麦,一家人齐上阵,家中老人女人孩子们脖子上挂着毛巾,汗流浃背地割着麦子,男劳力就打捆好麦子,把它们一担担挑回去,一亩地的麦子麦苗少说也有七八千吧,看看你家中又有几麦子地,在南方咱们就靠肩挑,在北方可能家中还有骡子马帮忙拉麦子吧,到了晚上夫妻俩还要用扮桶把麦子扮下来,白天去晒干了,防止小麦发芽浪费了是吧。



到了白天,在南方你还必须要把麦田翻耕转来,种上迟熟早稻才行,收割小麦又赶紧插水稻的那种情形,在没有机械化代替帮忙的情况之下,过去的农村农民确实都辛苦了,而且经济效益又不高,永远比不了现在农业技术现代化种植小麦了,家中几十亩小麦,一两天给你搞定,省时省力又省工,经济效益又高,这叫无法与过去种植小麦相提并论了,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三十年前没有机械的时候,是怎样种小麦的呢?你怎么看?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在那没有机械的年月,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那个时候庄稼活做的好的农民,一般都尊称为“把式”、“庄稼汉把式”!而一个好的庄稼汉把式标志就是“扬场使的左右掀,有风没风都能扬”,“犁耙耱,样样都行”!从这个俗语中就知道哪时候种小麦主要就全凭犁、耙、耱、四样家具。记得那个时候,把这些都不叫工具,叫家具或者叫农具。因为,生产责任制之后这些东西都是私有的,农民把它都是房子自己家里的。所以,叫家具显得更为贴切一些。又因为,这些东西一年也就用那么一两回,平时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没又叫农具,和家里其它日常用的有个区分。现在想起来,可能在当时它们的小功能、低效率也只能称为家具或者农具。它们的动力就是牲口,或者人力。

那个年代怎么种小麦呢?凡尘观生活按耕种顺序发几张图片全当是文字说明吧!

第一步是犁地。

第二步是耙地。

第三步是耱地。

最后一步时耧麦。

这是最基本的种麦步骤。 秋播讲究的是精耕细作。仅有以上四步是远远不够的。 其间还有打土块、施肥、溜肥、耩地、还有碾地等等环节。把这些工序都用上了,而且认真的去做,那才是真正的精耕细作!

上面耕种过程还算好一点,因为它是牲口做动力。有的农民由于没有牲口,那只能靠人力了!如下图:

人力耱地:

人力耧麦:

看着这些图片,想着当年情景,满眼都是泪呀!

再看今天,大型农机具省时省工,人也没有当年辛苦了!这就是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再过三十年,哪又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耕作方式呢?

我是凡尘观生活!

谢谢!

再见!


凡尘观生活


三十年前,农民们种地基本上靠的是人力和畜力。只有极少数人家买了手扶拖拉机。可以想见,那时候人们种地是多么的辛苦。



尤其种小麦之前。必须先把地里的玉米棒子掰回家以后,再用撅头一棵一棵刨掉玉米杆。晒几天,把根部的土坷垃打掉后。用架子车拉回家当材火烧。这个工作就要费好多天呢。



由于当时化肥很少,基本上以自家沤制的农家肥为主。首先从大粪坑里挖出来,沥干水分,用铁锨铲到架子车上,往地里送。然后再散开,基本上整个地块铺开完了以后,就开始犁地了。

套上牲口,顺着地垄,人们扶着木犁,一趟一趟往前走。脚下是松软的土地,四周是茫茫的田野,夕阳西下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好像人和大地融为了一体。甚至产生一种小小的悲壮感。现在想来,应该是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吧!




犁完以后,开始耙地了。也是套着牲口,人们站在铁耙上,要来来回回耙好几遍。什么通耙,斜耙,锁耙等等讲究还不少呢,只有那些庄稼行手才会一丝不苟。绝不漏掉一道工序。



下面就该播种小麦了。那时候都是自家打下的麦子留种。提前用簸箕 筛子弄得干干净净。才会放心的播种到地里。不过,那时候可没有拌种剂一说。

播种时的耧手可是最关键的人物。因为当时还是用的笨重的木楼。很不好掌握。一定要有绝好的臂力。和把控方向,播种深浅的能力。有牲口的套着牲口,没有的就要用两三个人力在前边拉楼。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土坷垃上,滋味可不好受。几天下来,腿累得像灌了铅一样。



小麦播完以后,农民们才真正松了一口气,一年的工作至此基本结束,下面,就看老天的脸色了!丰收与否,农民是没有一点点主动权的。与现在的机械化种地,真是天壤之别!

我是今夕月映。关注三农话题,与您同行!


今夕月映


我发表自己看法,本人70后,出生豫北农村,在土窝长大孩子,在那个机械化程度没有普及情况下,传统耕耘,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农作物收割完毕,下一步开始,把农家肥用牲口车或者拖拉机拉到农田,分散均匀,然后化肥,磷肥,拖拉机开始犁地,耙地,把田地耙平了,最后打拢,80年代基本还是牲口,木楼播种!到了90年代拖拉机进入千家万户,机械化播种!


手机用户56049206696


我们河南老家那里有一种农具,我们那叫“楼”,木制的,有一个把手供人控制方向,把手前面有一个斗状容器,容器下面连接三个柱状齿,柱状齿带有弧度,且是中空。有条件的用牲畜在前面拉,将小麦种子放在容器里,农民在后面通过把手控制方向,并左右晃动,这样容器里的小麦种子就通过柱状齿进到地里面了。没条件的农民只能用人在前面拉。现在那种农具已经没有了,图片不好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以前的犁,上面加一个漏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