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官僚集團跟君主是一種什麼關係?

官僚集團跟君子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錯綜複雜的。君主既要利用官僚集團進行專制統治,又要防範官僚權力過大,威脅君主的地位。為了方便你理解,我就以君主和丞相的關係為例,來說明這種複雜的情況。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我們知道,官僚集團非常龐大,從中央到地方,官員數以萬計,可皇帝只有一個,他怎麼管得過來呢?秦始皇、朱元璋、雍正都是超級勤奮的皇帝,連他們都不可能認識每個官員。最有效率的方法是,皇帝管理官僚集團的頭頭——丞相,再由丞相去領導百官。所以,丞相也被稱為“百官之長”。他的職責是向皇帝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皇帝制定政策。同時,丞相帶領官僚集團處理日常事務,執行皇帝的旨意,並對下級官員進行監督和考核。這樣看,丞相的權力是很大的。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我們以漢代的丞相為例。漢代丞相擁有封駁權,就是說,如果皇帝下達的指令不合適,丞相有權駁回,拒絕執行。漢代丞相甚至敢對皇帝的寵臣下手。最經典的是漢文帝寵信鄧通,給了他很多好處,讓他幾乎成為天下首富,丞相申屠嘉對此非常擔憂,他找到個機會把鄧通叫到家裡狠狠教訓了一通,還威脅要把他殺掉,鄧通嚇壞了,從此收斂很多。申屠嘉的舉動,對於國家當然是有好處的,但是站在君主的角度,會覺得丞相的權力實在太大了,如果他有野心,不是會威脅到我的皇位嗎?西漢後期的王莽,就是個例子。王莽先後做過大司空和大司馬,這兩個位置相當於丞相,王莽就借這個機會,大權獨攬,成功篡位,導致西漢滅亡。隋文帝楊堅做到北周的丞相後,逐步奪取朝廷大權,最終迫使北周皇帝把皇位讓給了他。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有了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皇帝對丞相的防範心理自然越來越重,總的趨勢是,丞相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被一點點分掉,到最後,連這個職位都被取消了。這裡,我們講一個標誌性事件,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

朱元璋晚年疑心病非常重,總是擔心那些跟他打天下的功臣們,在他死後會造反,所以,對於大臣們拉幫結派、擴張勢力的行為,朱元璋的神經異常敏感,偏偏胡惟庸就撞到了槍口上。本來,朱元璋很信任胡惟庸,洪武六年,任命他為右丞相,洪武十年又升任左丞相。然而在擔任丞相期間,胡惟庸打擊政敵、培植黨羽,搞得朝野上下都是他的人,這讓朱元璋產生了警惕。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逮捕胡惟庸,並且當場處死。隨後,他又嚴厲處治胡惟庸的同黨,前後誅殺3萬多人,罷官、抄家的不計其數。在處理胡惟庸案的過程中,朱元璋感到丞相這個職位對皇帝的威脅太大了,於是乾脆廢除。就是說,從1380年起直到清朝滅亡,在長達5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古代的官僚政治中根本就沒有丞相這個角色,這也意味著君主專制發展到了極致。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丞相的威脅是解除了,但是前面說過的問題又浮現了:官僚集團如此龐大,國家事務如此繁雜,只靠皇帝怎麼應付得過來呢?那就有必要找到丞相的替代品,這個替代品既要承擔丞相的一部分功能,又絕對不能讓皇帝感受到危險。所以最保險的做法,就是成立御用秘書班子。下面,我們介紹兩個著名的秘書班子。

一個是明代的內閣制度。明成祖朱棣登基後,深感政務繁忙,一個人力不從心,於是,他挑選幾名信得過的高官組成內閣。內閣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皇帝草擬聖旨。各地呈上的奏章,內閣先看一遍,提出意見,供皇帝參考。但風險依然存在,如果皇帝年幼,或者貪圖享樂,內閣就能利用靠近皇帝的位置獲得很大的權力。明代中期的張居正、嚴嵩,就利用這樣的機會成為權臣,對政局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所以清代連內閣制也不搞了,可皇帝離不開秘書啊,怎麼辦呢?康熙的辦法是建立南書房,讓大臣進入南書房辦公。雍正在這個基礎上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負責為皇帝的諭旨打草稿,處理奏摺,日常值班,參加御前會議,等等,任務十分繁重。但是,他們的權限又被卡得很死。軍機大臣沒有品級、不拿俸祿,只能傳達皇帝的指令,自己不能做任何決定。應該說,這種限制是有力的,張廷玉、恭親王奕訢、左宗棠等名臣都做過軍機大臣,但沒有一個對皇權構成威脅。

從丞相制到內閣制,再到軍機處,我們清楚地看到,君主專制在一步步加強。這個過程可以理解成君主在馴服官僚集團,讓官僚集團忠心耿耿地貫徹他的意志,成為專制統治的工具。不過,這種馴服並不總是成功的,道理很簡單,儘管理論上官僚集團聽命於君主,但是它也會產生自己的利益,一旦君主的意志跟它的利益相沖突,官僚集團就會抵制、扯皮,甚至公開反抗。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我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王安石變法。北宋中期,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在全國推行變法,力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但是,此次變法嚴重損害了官僚集團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最終在宋神宗死後,變法措施基本被取消。

另一個例子是萬曆。萬曆當政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中有二十多年不理朝政。其實,萬曆也曾經奮發圖強,使明朝出現了中興氣象,然而後來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他跟官僚集團產生了巨大分歧。萬曆想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官僚集團堅決反對,認為廢長立幼不可取,必須立王皇后的兒子。萬曆爭不過,用消極怠工的方式跟官僚集團對抗,幾十年不批奏摺、不見大臣,以至於作為御用秘書的內閣大學士都有好些年見不著皇帝的面。然而有趣的是,即便皇帝撒手不管,官僚政治依然保持著運轉,而且,從外表上什麼事都看不出來。

古時候,皇帝和丞相是怎麼相處的?朱元璋又為啥要廢掉宰相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就描述了這番景象——下級官員還在往上遞奏章,內閣還在批閱奏章,只不過送到宮裡通常得不到回覆;官員的考核、稅費的徵收、軍隊的訓練,也在照常進行;縣一級的運行更是平靜,縣官該收稅收稅、該審案審案,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科舉考試也沒受影響,年復一年地舉行著,大名鼎鼎的徐光啟,就是萬曆三十二年考中的進士,明末大臣楊嗣昌,則是萬曆三十八年中的進士,那時候萬曆皇帝已經有十多年不上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