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有一种在我国流传了3000年的补品,它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若论历史,这玩意轻松秒杀贵州茅台。

它,就是阿胶。

按品类战略的说法,只有主导了一个品类才能算品牌。那么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德庄,辣庄,小天鹅,蜀九香,秦妈。皇城老妈,这些谁主导了川锅的品类。剩下没主导的就不是品牌?

阿胶,是用驴皮熬制而成。2016年初,据山东阿胶行业协会统计,阿胶年总产量在5000吨以上,熬制这些阿胶需要400万张驴皮,但是,国内供应总量不足180万张,即使有少量进口驴皮的补充,供给也远远不及需求。

于是,业界时不时会传出一些质疑,例如“驴皮真假”、“水煮驴皮”等等。

不过,这都不妨碍阿胶涨价。自2005年以来,阿胶从不到500元/公斤,涨到了现在的3200元/公斤。这个提价幅度,怕是只有茅台可以媲美。茅台的出厂价,从2005年的268元/瓶,涨到现在的969元/瓶。

阿胶越涨价,也刺激了一些销售阿胶的公司股价,股价水涨船高。比如东阿阿胶,阿胶行业龙头,市占率32%。来看,它的画风: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股价图(单位:元)

自2004年起(华润控股之后),股价从4.59元,一路飙到了71.35元,涨幅1454%。

这门生意能赚多少钱?来看数据:

2015-2017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54.5亿元、63.17亿元、73.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38亿元、18.55亿元、20.4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9.78亿元、6.25亿元、17.5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4.61%、66.95%、65.05%;净利率分别为30.05%、29.37%、27.73%

一年营收70亿,净利润20亿,毛利率、净利率都相当高。同时,其股东投入资本回报率,也相当之高。以2017年ROIC为例,其数据为22%。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我们以2017年ROIC,随便举几个相关的例子:恒瑞医药(23%)、片仔癀(18%)、云南白药(15%)、同仁堂(10%)、汤臣倍健(15%)、贵州茅台(29%)、海天味业(32%)……

这意味着,尽管目前遇到一些业务瓶颈,但它给股东带来的投入资本回报,仍然稳定在20%以上,并且和大健康领域的一线大白马站在同一位置上。并且,这个数据还高于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2018年以来,其股价遭遇滑铁卢,一路下挫——以前复权股价计算,其从最高点71.35元,一路跌至如今的区间最低点38.61元,跌幅高达45%。这惨烈的画风,如下: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2,股价图(单位:元)

好了,看到这里,几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来了:

1)如此剧烈的下挫,抛开大盘等因素的影响,其基本面,如今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在之前关于片仔癀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分析过,东阿阿胶目前正面临产品增长和经营的瓶颈:之前几年,依靠不断提价而拉动的业绩增长,看样子已经到了尽头,而新开发的产品销路似乎进展不大……那么,这样的瓶颈,该如何才能突破?

3)未来,东阿阿胶是否还有想象空间?它将会在业绩瓶颈面前就此消沉,还是在逆境之下打开新的发展路径?

4)在估值持续下挫45%之后,如今它的基本面内在质地,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今天,我们就以东阿阿胶为例,来研究一下中药保健品行业的研究逻辑,以及财务特征。

01

阿胶:中国贡品史

胶,是由动物皮熬制而成,是一种传统中药,广泛用于血液、妇科、产科、呼吸、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阿胶,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书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注意,当时熬制阿胶的原料是牛皮,而非如今的驴皮。这是因为,驴最早起源于非洲和西亚,之后传到新疆、蒙古一带,并不生长在中原地区。汉朝张骞通西域时,才把驴引进到中原地区。

随着驴的引进,驴皮也同样用作熬制阿胶的原料。但是,驴皮胶的药用效果好于牛皮胶。因此到了唐代,驴皮胶已经大量替代了牛皮胶。加之,五代至宋战乱不断,需要大量的牛皮制造甲胄,因此实行“牛皮之禁”,不能随便宰杀耕牛,只有病、老死的牛才能取皮。因此,牛皮熬制的阿胶越来越少见。

后来,为了区分牛皮胶和驴皮胶,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牛皮胶称为“黄明胶”,而“阿胶”仅指驴皮胶。主要功效为补血养血。

到了清代,牛皮胶逐渐被看成是阿胶的伪品。

咸丰年间,慈禧太后患贫血症,久治不愈。家居东阿的户部侍郎便上书推荐东阿城内“邓氏树德堂”产的阿胶。慈禧太后服用后,病愈并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帝。咸丰皇帝大悦,赐给“邓氏树德堂”阿胶“福”字,并封树德堂阿胶为“贡胶”。

如今,用驴皮熬制的阿胶已载入《中国药典》。建国后,国家重设东阿县,县城迁移黄河西岸。一部分包括邓氏树德堂在内的老胶坊扎根原地,以清帝同治所赐“福”字为名,组建福胶集团,主产“福牌”阿胶。

而另一部分老胶坊则落地新县城,1952年组建东阿阿胶厂(东阿阿胶前身),成为全国首家国营阿胶生产企业。

建厂初期,东阿阿胶厂采用的是传统的大锅化皮,全手工操作,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规模也十分有限。1970年,东阿阿胶第一位掌舵人刘维志,被分配到东阿阿胶,但是当时的东阿阿胶仅有16口熬胶的大锅,生产力很低。

1978年,刘维志先后自主研制出了第一台切胶机、第一台洗皮机、蒸球化皮设备。这让其生产能力较过去几乎提高了十倍,收入规模也不断提升。到1985年,刘维志正式成为东阿阿胶的掌门人。

当时,全国阿胶生产厂家除东阿阿胶外,主要有山东平阴阿胶厂(现福胶集团)、山东阳谷阿胶厂、 山东阳谷方阿井阿胶厂、山东滕县阿胶厂、河南周口阿胶厂、辽宁营口阿胶厂等六家竞争者。

但是,这些生产厂家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都未能做到常年生产,这六家阿胶厂生产能力总和为500吨左右,占全国阿胶市场总销量的30%以下。而东阿阿胶的产能则达到了1800吨。

可见,先期基于产能的优势,东阿阿胶一崛成为行业龙头。

目前,市场上的阿胶厂超过100家,但东阿阿胶和福胶仍是阿胶行业的两大龙头。从市占率上讲,2016年,东阿阿胶的市占率为32%,而福胶的市占率为34.81%,略高于东阿阿胶。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3,各产品市占率(单位:%)

但是,仅仅有产能还不行。毕竟,对于东阿阿胶来说,其经营的逻辑,绝不是模仿精细化工领域的产能或者技术优势,而是更多地向同行业品牌中药学习,比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等。比如,片仔癀、云南白药都属于国家级永久保密配方,而其目前也是国家级保密工艺和国家级保密配方。

因此,其后的经营逻辑,拓宽起初被定义为“药品”的范畴(治疗营养缺乏造成的贫血),开始宣传东阿阿胶补血养生的功能,兼具消费属性。

可是,问题来了,如何与强劲对手福胶进行竞争?

福胶,定位低端市场,口号是“坚持做百姓吃得起的优质阿胶”,于是,东阿阿胶开始差异化竞争。

2006年,新任总经理秦玉峰制定品牌策略,定位高端市场,并且,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驴皮价格不断水涨船高,阿胶产品也持续提价。

为什么驴皮供不应求?原因有三:

首先,驴的养殖难度高。通常,驴的生育周期非常长,每胎一只,平均妊娠时间就需要一年,再到生长成年,还需要一年。如此长的周期,让驴皮原料规模化供应,变得困难。

其次,养驴户的投资回报率不高。自进入工业社会,驴的畜牧价值越来越低,90年代,驴皮价格仅为30元/张左右,驴肉7-8元/斤,养驴专业户越来越少。1990年,我国驴存栏量从1119.8万头,下降为2000年的923万头,降幅约18%。

直到2006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从1510元提高到11759元,复合增速14%。加上国内对于阿胶的补血、养颜作用开始做宣传,为阿胶的消费需求打下了基础,驴皮的需求大增,驴皮开始涨价。

目前,我国对驴皮的需求量为400万张,但是国内驴皮的供应总量却不足180万张,这使得驴皮价格从2001年至2016年,上涨了接近100倍,2016年的驴皮价格飙升至5000元/张。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4,驴皮价格(单位:元)

而东阿阿胶,自2006年开始至今,一直在提价,提价幅度在5%至60%之间不等,从未停歇。

好,梳理完东阿的历史,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提价对东阿的影响有多大?表现在财务数据上是什么特征?

2、为什么东阿阿胶把曾经的“皇室贡胶”福胶给赶超了?品牌影响力比福胶更大?

3、东阿阿胶的品牌势力,与片仔癀、云南白药相比,究竟处在什么水位上?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5,阿胶行业品牌关注格局(单位:%)

02

一门独特的生意

本案,东阿阿胶成立于1993年,其控股股东是华润医药,持有23.14%的股权。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6,股权结构(单位:%)

其主要产品是阿胶系列产品,包括阿胶块、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等。贡献了85.31%的收入和96.57%的毛利。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7,收入构成(单位:%)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8,毛利构成(单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款产品:

1)阿胶块——其最核心的产品,功效为滋补养生。阿胶块是一种高端消费品,销售重心为一线和大型城市。主要聚焦于相对发达的沪、京两市以及浙、苏、粤、鲁四省。(四省两市)

2)复方阿胶浆——主要由阿胶、红参制成,是东阿阿胶的独家品种,主要功效是气血双补。主要针对头晕、失眠和贫血三大主要症状,目前正在拓展癌性贫血、经期保健、运动后疲劳恢复、治疗登革热等领域。复方阿胶浆是

双跨品种,已进入医保,目前其主要销售渠道为OTC,OTC渠道的销售收入占比约为80%。

3)桃花姬阿胶糕——主要由阿胶、核桃、芝麻等制成。主要作用是美容养颜,聚焦高端白领女性。桃花姬阿胶糕主要通过商超、电视销售、电商等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商超、电视销售等为主要销售渠道,主要针对北京、山东两大市场,占比70%-80%;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为20%-30%。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9,产品图

阿胶,是由驴皮熬制而成。其上游为农户、驴皮供应商等,东阿阿胶采用“农户合作+自建养殖基地+进口”的方式,获取驴皮等原材料。其下游为C端客户、医院、药店等,主要采用经销的方式。

这门生意赚多少钱,来看数据:

2015-2017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54.5亿元、63.17亿元、73.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38亿元、18.55亿元、20.4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9.78亿元、6.25亿元、17.5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4.61%、66.95%、65.05%;净利率分别为30.05%、29.37%、27.73%。

近三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6%,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2%。注意,净利润增长率已经慢于营收增长率,并且营收和利润增速小于投入资本回报率,代表其已经从成长股特征,进入成熟期特征。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0,营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利润及增速(单位:亿元/%)

本案,我们将其基本面发展的逻辑划为四个阶段,具体分为:

1)1996年至2000年;

2)2001年至2005年;

3)2006年至2011年;

4)2012年至今。

接下来,我们挨个来复盘。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1,ROE、ROIC(单位:%)

03

强烈的成长股特征

1996年,上市之初,东阿阿胶的产品分为药品和保健品两类,其中复方阿胶浆等阿胶类保健品,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内销售。

当时,市场上的阿胶生产厂家仅有6家,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不大。但这时,东阿阿胶已经通过规模化生产,率先实现了全年生产,并以70%的市占率成为行业龙头。

这一时期,东阿阿胶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由产能驱动,稳定增长。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2,营收、净利润及增速(单位:亿元/%)

同期,对应的投资回报率也稳中有增。注意,在这一时期,净利润增速大于营收增速,并且两大业绩增速均高于ROE水平,说明其在这一阶段,呈现出强烈的成长股特征。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3,ROE、ROIC(单位:%)

整体来看,这一阶段ROE走势整体稳定,在1998年、2000年有两个拐点:

1998年,ROE略微下滑,这是因为长期借款从有到无,权益乘数下降导致的。

2000年,ROE回升,是因为生产工艺不断完善,原材料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加之这一时期,驴皮的供需矛盾还没有凸显,原料价格上升幅度平缓,而基于产能优势,使得毛利率不断提升,净利率也不断上升。

对应的,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股价和估值。

股价在这一阶段,整体向上,从1.47元上升到4.52元,涨幅约为206%。PE则从41倍上涨为68倍,涨幅约为66%。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4,股价图(单位:元)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5,PE图(单位:倍)

不过,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股价图与PE变动情况整体一致,说明这一时期的股价波动主要是靠PE(市场预期)的推动。

不过,PE推动仍是表面上的,如果深究其内里,PE的变动仍然和三大要素有关,分别是:业绩增速g、净资产收益率ROE、股权成本Ke。

也就是说:业绩增速提升→ROE提升→PE提升→股价上涨。

顺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印证:

1)1996年至1997年,业绩增速提升,ROE平稳,推动PE提升,股价上涨;

2)1998年至1999年,业绩增速放缓,ROE下降(另外还受权益乘数下降的影响),PE震荡,股价震荡;

3)2000年,业绩增速恢复,ROE提升,推动PE回升,股价上涨。

好,在这一阶段,东阿阿胶属于明显的成长股逻辑,如果这一时期成为其股东,长期收获应该不小。不过,事情发展并没有这么顺利。

04

瓶颈,如何解决

2001年到2005年,到了这一阶段,东阿阿胶仍维持之前的经营策略,但是,摆在它面前的有两道难题。在当时,这也是相当大的瓶颈。

第一个问题,阿胶起初被定义为“药品”,用于治疗营养缺乏造成的贫血。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缺乏营养而造成的贫血,越来越少见。假如依旧沿用最初的市场定位,其客户群体可能会收窄,市场规模缩小。

第二个问题是,产能扩张,也使得原材料采购增加,驴皮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加大成本压力,压缩了毛利、净利空间。

咋办?

针对第一种情况,东阿阿胶开始推进东阿阿胶专营店的建设,重塑产品定位,突出宣传东阿阿胶补血养生、养颜的功效。

同时,针对第二种情况,不再单单依靠外购驴皮,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养驴基地,以保证驴皮的供应以及原材料的价格。这种策略,其实和之前我们研究的新和成等经营逻辑类似,如果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那干脆直接死磕技术,或者通过并购,向产业链上游布局,提高话语权。

在这一新的经营战略摸索背景下,东阿阿胶此阶段的营收、净利润继续维持上涨,只不过,增速表现相对波动较大。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6,营收、净利润及增速(单位:亿元/%)

同时,来看看它的基本面质地核心:ROE、ROIC。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7,ROE、ROIC(单位:%)

注意,图中显示,在这一时期,ROE和ROIC有波动,并且整体略有向下。难到新的市场定位和转型,没有奏效?

其实不然,我们通过杜邦分析,拆分三阶段来看: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8,杜邦分析(单位:%)

1)2001年-2002年,下降期。

这一时期ROE的下降,主要是受净利率下降的影响。这是因为所得税政策调整导致的。2002年,山东省取消了“所得税先按33%,再返还18%”的税收优惠政策。

2)2002年-2004年,回升期。

这一时期,权益乘数和净利率虽有小幅度下降,但是由总资产周转率的上升较快,导致ROE提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提升。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19,资产周转率(单位: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提升,说明它在这一阶段,产品出货快,回款也在加速,经营状况整体向好。而这,得益于新的市场战略实施。

3)2004年-2005年,下降期。

这一时期的ROE下降,主要受净利率下降影响。净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当年管理费用上升导致的。这笔管理费用,来自对往来款的坏账计提。(附:200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前,坏账准备是计入管理费用,而不是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都对利润有影响。)

2005年,东阿阿胶对会计估计进行了变更,在原本按账龄法计提坏账的方法的基础上,新增了对往来款中的特别款项,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注意,这一次的会计估计变更,相较于之前仅按账龄法计提坏账的方法,更加谨慎。并且,调整的主要是三年期以上的往来款,并不涉及1年以内的。

综上,如果刨开非经营性因素导致的ROE下滑,东阿阿胶的ROE实际是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

既然是这个逻辑,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阶段的股价咋样——在这一阶段,其股价较为震荡,整体呈下降趋势。同上一阶段一样,这一阶段的股价图与PE变动情况也很相似,说明这一时期的股价波动也是靠PE的推动。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20,2001年-2005年股价图(单位:元)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21,2001年-2005年PE图(单位:倍)

这一阶段的股价和PE波动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印证:

1)2001年至2002年,净利润增速下降,ROE下降,PE下降,股价下降;

2)2003年至2004年,净利润增速回升,ROE提升,推动PE回升,股价上涨;

其中,有一段股价上涨,是受华润入驻东阿阿胶的利好有关。

2004年9月,山东省聊城市国资局与华润集团签订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华润东阿阿胶”,其中,华润集团以现金2.3亿元出资,持股51%,取得了实际控制权。这直接刺激股价从4.08元上涨为5.25元,涨幅28%。

3)2005年,业绩增速下降,ROE下降,PE下降,股价下跌。

梳理完这一阶段,有一个小细节要留意: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营收增速下滑,如果让你来当东阿阿胶的老总,从经营角度,你觉得应该该怎么办?

05

换帅,提价

在华润集团入主东阿阿胶后,原董事长刘维志退休,新任董事长秦玉峰在2006年,接任东阿阿胶。

秦玉峰,农民子弟,16岁进入东阿阿胶厂做临时工。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第八代阿胶制作传人。32年后,他成为东阿阿胶新任掌门人。

上任之际,面对2004年、2005年营收增速放缓的遗留问题,他制定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提升逼格,涨价。而这,也成了今后东阿阿胶的一个主旋律。

2006年至2011年,东阿阿胶一共涨价11次,涨幅在10%到30%之间。

受产品提价刺激,东阿阿胶的收入、毛利率、净利率几乎全线整体上升,收入年复合增长了21%,毛利率上升了1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了41%。

一块驴皮,秒杀贵州茅台!这玩意,已经流传3000年,可如今……

图22,营收、净利润及增速(单位: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