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

大文豪高尔基同志写过《我的大学》,成了他的代表作。我的大学呢?时间太长,经历太多,不写了,留着吧,老了当个回忆录写。时间越久回忆越模糊,然而有的东西却历久弥新,距离我的小学时代有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了,现在还能记起的应该在自己老年痴呆之前都不会再忘记吧。其实,高尔基在《我的大学》的作品中他并没有上大学,我却是真真实实的上了个小学,在小学里不能像高尔基一样奋斗,只有这简单的回忆。

今人读史写史越久远越容易理顺,因为留下的史料不多,夏商周的史料基本一天能看完,春秋战国几个周,秦汉几个月,宋元之前的使使劲几年,而到了明清史一个人几辈子也读不完,单单一个《清宫实录》就记载着整个清朝皇帝的吃喝拉撒,一言一行,所以往往研究古代史越早的越容易成大家、一统江湖。我的小学时代也相当于久远的历史,可能时空混乱,也可能因果颠倒,但这有限的回忆也基本就是对童年的全部记忆。

我的小学

秋风中到的老教室


我的小学按照中国历史划分,应该是处于夏商周至秦汉时代。正式上小学之前我还上了个学前班,就是跟着一年级上学但没有学籍,也就是现在的临时工吧!记忆像三皇五帝时代,有文字记载却绝大部分不可信,当个神话听听吧。那时年龄小,比同一个班的小两三岁,学习因为没学籍不升学老师也不管,上课别捣乱就行了。我也不是什么神童,学习也就一塌糊涂了,却只记得自己受欺负挨揍,特别是同桌一位女同学,不知道当时那里得罪她了就会掐人挠人,回忆里自己手背都是伤痕累累。自己也不是没想办法反击,却始终被武力强行镇压,有次想着自己也留个长指甲做武器,可每次长长了都被母亲以不卫生为由剪掉!妈妈呀,你剪掉可是为儿的手中的利刃啊!印象中还有亲戚,在我不听话瞎胡闹时,吓唬我要把女同桌说给我当老婆,那个时候吓得我好几天不敢造次!

一年级二年级的记忆也很模糊,蹦出点回忆来像夏商周,有文字、有史料(还留着当年的奖状),却不成体系,只有干巴巴的大记事。只记得在破朽的小学里,昏暗的教室,老旧的马恩列斯挂像……那是在村里最早的小学,也是村里几代人上的小学,我的父亲叔伯到我的哥哥姐姐都在这个地方读过书。小学离我家很近,只有十几米的距离,差不多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距离,近到我可以趁课间回家喝点水、吃个苹果。那时的学校是没有操场的,学校体育课活动的基本就是在校园里溜达,或者去做劳动,打扫校园、拔野草……

三年级时感觉我的春天一下子来了,突然长个了,脑子也开窍了,不受欺负也不怕写作业了,记忆也多了起来,也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正史了。三年级也是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时期,素质教育的号角刚吹起来,我们这个闭塞的村小学却毫不含糊的冲上去了,先是课业负担明显减少,各种艺体科目也开展了起来,下午最后两节是活动课,各种兴趣小组,各位老师各显神通成立各种兴趣班,唱歌、跳舞、古诗词、篮球、武术、二胡、竖笛、奥数、作文……多吗?不多!我们小学有几十位老师,几乎不重样的设置兴趣小组,记得最奇葩的是有个老师会理发,准确的说叫剃头!他就成立了理发兴趣小组,这位老师不满足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抓实践——抓本校的学生给他兴趣小组的成员当发型模特,你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你想想十二三岁的孩子那能会剪发啊?不仅剃的难看还揪的人头皮生疼!于是学校经常出现老师带着学生满校园抓模特的场景,像极了清兵入关时的“剃头队”,留发不留人,留人不留发!后来我的同学,也是兴趣小组里的成员成年以后还真有从事理发师行业的,不知道算不算受那时素质教育的影响。

那时老师们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夏天,农村小学还有特殊的假期——“麦假”,顾名思义就是回家收割麦子的假期,那时还没有收割机只能一把一把的用镰刀收割,并且麦收正逢夏天最热的时节,加之麦子成熟期短,所以一般都要全家齐上阵。自己有幸割过几刀麦子,何止是累!那时就知道生活的不易了吧……而对于我们“意外”而得的假期,最好的是那几天父母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了,甩给几块钱让自己去解决吃饭,那时几块钱简直是巨款了,能高兴疯了,挥霍吧!麦子再经过脱粒以后会剩下小山包似得秸秆垛,松软有弹性,小伙伴们在草垛上肆意蹦跳,发动攻击,那是最初的少儿乐园吧。还有的会在草垛里挖“城堡”当做自己的别墅,最夸张的是看到有的小伙伴由于城堡里没有光线,竟然在草垛里点蜡烛照明,真是“虎”啊。

四年级以后就搬到了新的小学,新的教室宽敞明亮了很多。从那时起开始有了清晰地记忆,而素质教育在风风火火搞了一两年后也回归到从前,那时会感到莫名的惆怅。我的篮球兴趣组,我的奥赛兴趣组都解体了,哀伤程度不亚于小弗朗士的《最后一课》。那时印象挺深的还有看电影,白天在教室里看电影,用大黑布把教室窗户都蒙上,再把三四个班的同学集中到一个教室里,一个简易的电影院就形成了。当时放得最多的就是《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之类的主旋律片,后来得知《地雷战》就是在离我们村十几公里外的小山村里取景拍摄的感到震惊不已。四年级还有一个趣事,老师让参加升旗仪式穿布鞋,不能穿拖鞋,当时可能是忘了换鞋了,穿着拖鞋就去参加升旗,被班主任发现了一顿说,也没办法啊?!老师灵机一动,说要不你穿我的吧,我一试!竟然穿着小!!!十三四岁的小孩竟然43码的脚,班主任也只能表示无奈了。

我的小学

空空的教室


五年级就记得自己突然变成了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没有再出去疯玩,老师也时常提起毕业班的压力,其实不管考的好坏都是去隔壁的初中。那时印象最深的是班级前面有几个樱桃树,五六月份樱桃挂满枝头,平时老师是不让摘的,还成立班级看管樱桃小组,摘樱桃小队,要等着集体去摘全校各个班级平均分配,那几天就是最初的“樱桃节”吧。小学时,老师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受人尊敬、爱戴、“高大全”的形象,五年级的时候老师一次验课风波令我也有些毁三观。那时流行背诵古诗词,语文老师说教委要来我们班级抽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都背上来的话能给老师积2分,而他备一年课才给积0.5分,加班加点的背还是有一些同学(包括我)背不下来,一本书一百多首诗啊。于是老师在班级内部找了几个“抢手”,无论点到谁起来背的都是那几个背的好起来代替背,而被点到名字的不能有丝毫异常表现。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清晰的是非观,看到代表着正义与公平的老师也有作弊的行为,小小的心灵也惆怅了好久。

清明节回家,跟比我小一级的邻居伙伴又去了趟小学,新小学大概始建于1998年,08或09年小学被撤销,这块地方热闹了近十年,也送走了近千名学生,到今天大概又荒废了十年。我和邻居都能记得当时哪个班级的位置,说起共同的老师,共同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所小学慢慢失去生气,长期无人管理,教室玻璃大都损坏,屋顶有些凹陷,校园里野生的蜡条树恣意的蔓延出来,有人会来把小树砍掉当柴火烧,留下的树条带尖带刃,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走着,一不小心就会戳烂鞋底。俯身望去有个教室的的黑板还留着“0.5元/块”的粉笔字,这可能是十年前撤离小学最后一的堂课吧,再没人擦的黑板……被割断只剩一小截的旗杆还能让我回想起庄严的升旗仪式,那是最初认识的国旗,爱国的概念啊。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被清空了,能搬走的东西都搬走了,搬不走的只有讲台、黑板、屋子了。或许这个学校再也不能恢复到有近三百学生朗朗读书的景象了,也或许这剩下的几间教室很快就会被推倒改造,而这所村小学也只能留在一部分人童年的记忆里。

农村在中国是逐渐萎缩消失的,听到一个报道说近几年中国消失了两万多个村庄,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从农村走出去的学生更不会回家工作或生活,农村人口急剧减少,而农村小学就要不可逆的消失。以我的老家农村为例,前段时间村里翻修自来水,村委统计了一下本来有三百多户居民的村庄,还在村里居住的只剩了107户,流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意外的是最后交钱翻新自来水的有两百多户,这些可能只有过年才回家看看的老村民们心里还想着有朝一日要搬回来住,至于是未来的那一天?可能都说不清楚……小学的兴衰折射出周围人口的年龄规模和结构,小孩少了说明周围的青壮年人也少了,没有新鲜血液的提供。破败的小学还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至于多年以后我的老家,生我养我的村庄会不会也像我的小学的命运一样消失湮灭,这还不得而知,只希望在被时间的巨轮匆匆碾压过以后,还能剩下斑斑的印记,留下浅浅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