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這顆美麗的“綠寶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金沙江的堰塞體終於被衝開了

懸在人們心頭的擔心可以暫時消除了

除了這種滑坡產生的堰塞湖

地震也產生了很多的堰塞湖

有些堰塞湖成為了大自然留給人們的美麗風景

在我國重慶黔江區境內

有一片美麗的湖泊景區——小南海

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

是國家4A級風景區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雖地處重慶境內

不過在地圖上可以看到

小南海也恰恰處於湖北與重慶的交界處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小南海因為融集了

山峰、湖水、島嶼、峽谷等多種景觀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風景區

因此有著“深山明珠”、“人間仙境”的美譽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小南海景區風景絕美

就像一塊綠寶石一樣鑲嵌在群山之間

四周秀峰環列、層巒疊嶂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湖邊佈滿了奧陶系的粉砂岩、頁岩巨石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它們或臥或立

小的數噸、大的上萬噸重

巨石形態猙獰

與綠瑩瑩的湖水構成了小南海最獨特的風景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但是誰又能想到……

就是這個如此美麗的地方

卻是在162年前的一次大地震

中形成的

因此它也有“地震天池”的美稱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公元1856年6月10日(清咸豐六年五月初八),咸豐、黔江交界之大路壩、後壩一帶,發生了一場61/4級地震。地震山崩10餘里,15裡內民戶皆為齏粉,壓民居300餘家。大山中斷如截,下陷上躍,連山推出數里外,平地湧出小阜十餘。河為山石所壅,水乃逆行,淹沒20餘里,由許家灣、板橋溪抵蛇盤溪一帶皆成湖(即小南海

)。壓死居民千餘人。

摘自《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公元前23世紀-公元1911年)》

關於這次地震的一些史料記載

據清《黔江縣誌》載“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壬子(1856年6月10日),地大震,後壩鄉山崩。先數日,日光暗淡,地所蒸鬱異常,是日彌甚。辰巳間,忽大聲如雷震,屋宇晃搖,勢欲傾倒,屋瓦皆飛,池波湧立,民驚號走出,仆地不能起立。後許家,溪口遂被堵塞。厥後盛夏雨水,溪漲不通,瀦為大澤,延袤20餘里,適浸寺址,四面汪洋,宛如金礁,澤名小瀛海,土人訛為小南海”。

據同治四年《咸豐縣志》載“咸豐六年五月,地大震,大路壩山崩,由梅家彎、板橋溪,抵蛇盤寨三十餘里成湖,壓斃村民以數百計,李姓最多。”

清同治五年《來鳳縣誌》也非常詳盡地記述了這一次大地震:“咸豐六年丙辰夏五月初六辰時地震,屋瓦皆動。同時地震者,環數百里皆然。咸豐黔江之交,地名大路壩者獨甚……”整個記述的文字達200多字,其中特別提到:“山麓故有河,河為山石所壁,水乃逆行,淹沒地方復二十餘里;漲為池,廣約六七里,深不可測。”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1856年6月咸豐大路壩61/4級地震等震線圖

小南海地處渝東鄂西一系列北北東向展布的褶皺斷裂帶體系

地震的發生與黔江斷裂有密切關係

地震導致山體滑塌

崩滑體堆積成一條體積驚人的天然石堤

堵塞近東西流向的老窖溪

流水在此積聚彙集

由此形成地震堰塞湖——小南海現在的景觀面貌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由於遠離城市、人煙稀少

亂石翻滾形成的天然大壩

斷崖絕壁的大小垮巖等地震遺址保存完好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現在仍可以想象當年山崩地裂

亂石翻飛的恐怖情景

這些遺址

為地震災害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自然實體

科考研究價值極高

谁能想到,这颗美丽的“绿宝石”是由地震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