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茶影視劇

1999年,隨著TVB小成本製作劇《茶是故鄉濃》在兩岸三地的熱播,一個發生在桂東鄉下茶園裡、兼具愛情和勵志的美麗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大眾眼球。

當年青春靚麗的張可頤,可謂是本色出演,與劇中敢愛敢恨、主動追求幸福的盤雅妹絲毫不見違和感。

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那片綠色的茶園,配合美麗勤勞的採茶姑娘,整個畫面宛如仙境,唯美無比。

這部劇的外景拍攝地是廣西賀州。

賀州昭平縣位於桂東粵西交接地帶,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峰高霧繚、甘泉潺潺、土壤肥沃,適宜綠茶生長,於是“昭平銀杉”風靡全國。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茶影視劇


2006年,作為雲南大理洲成立50週年的獻禮劇目,由當年還稍顯稚嫩的兩名花旦林心如和劉濤共同演繹的大時代背景下的愛恨情仇故事並未趕上《茶是故鄉濃》的好運氣。

原定於當年在央視播出的《大理公主》三年後才得以首播,所以看過這部劇的人可能並不多,但一旦被她吸引,就會被深深的吸引而不能自拔。

《大理公主》將白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風情真實地展現給觀眾的同時,也讓觀眾的視野進入了大理段家的茶園:

從山溝底到山頂,滿山坡都是一行行、一片片的茶樹,墨綠色的茶樹葉油亮亮的,在陽光下更加顯得青翠欲滴,雲南茶葉名聞天下似乎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茶影視劇


幽幽茶韻,淡淡茶香,與茶相關的一切彷彿都蘊含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

而影視劇但凡與茶有關,便總會透露著深奧不測的文藝氣息和濃濃的茶文化底蘊:喝茶版的人鬼情未了《愛有來生》,劇情與茶無關但卻由茶起承轉合,俞飛鴻和段奕宏的人鬼痴戀不禁讓人無限唏噓。

如若故事發生在滇藏一帶,自然少不了成為一部場面宏大、展現民族情懷的茶文化大片,比如《茶頌》。

盛唐輝煌與大宋雄風讓中國的絲和茶走向了世界,而影視茶文化的傳播則是讓世界重新開始認識中國的茶及茶文化。

作為第四季冰川橫掃亞歐大陸時的諾亞方舟,邊陲極邊的蠻荒之地雲南當仁不讓的成了保留眾多生物資源及中華文化的一片熱土,近年來也成了無數茶文化影視劇展開故事題材的必選地帶。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茶影視劇



由於交通的阻隔和地理環境的限制,在經濟技術落後的雲南,生態環境竟然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護。

亞熱帶溼潤氣候在高原分割、地勢落差的影響下,呈現出了立體性的特徵。

正因為錯過了中國茶葉發展的主流,雲南茶葉才得以保存了其最初的原始狀態:茶樹高大疏散、葉面寬大、根系發達,製作工藝簡單、營養損失最少。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道理正適用於雲南。

而在普洱茶中,一村幾寨,寨寨味道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各個產茶區的海拔高度不同,所以雲南茶才有了山頭之爭,昔歸、冰島、大雪山、班章、懂過、忙肺、壩儒、茶房等都是生產普洱茶的著名山頭。

雲南的地名甚是有趣,絕大部分是從少數民族的語言音譯過來的,但音譯過來後的漢字竟然也具備了空靈唯美、惹人遐想翩翩的意境,比如昔歸、冰島、班章;

而各地也並未辜負其極富詩意的名字,除了風光秀麗、雲霧繚繞的“人間仙境”外,產出的普洱也各成一派,口味獨特。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茶影視劇


在眾多的普洱茶中,近年來聲明鵲起的昔歸普洱茶值得一提。

昔歸是臨滄市臨翔區一個古老的村莊,擁有樹齡最老、保護最好的茶樹,生產出來的普洱具有區別於冰島普洱柔情似水的霸氣和醇厚口感。

昔歸莊園正是位於這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懷抱之中,造就了昔歸莊園普洱茶獨特的香型。

在曼毫有機茶園,對茶樹的生長、採茶、製茶、倉儲等各個環節進行精心呵護和調製更是保證這香型得以長存的必要條件。

由於古樹稀少且嚴格的採摘保護,昔歸莊園普洱茶產量有限但品質明顯優越,已成為眾多藏家的收藏之選。

如果有時間,一趟雲南之行是必須的,不是籠統的走馬觀花,而是寄居於茶山深處,泡上一盞普洱茶,讓時光慢下來,讓自己從都市的喧囂中短暫解脫出來。

如果能去昔歸莊園,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你來,我帶你品鑑最正宗的昔歸莊園普洱茶。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茶影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