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杀死和珅是因为和珅贪还是怕他谋反?

调调su


从史料中嘉庆给和珅的定罪理由看,谋反问题不存在,贪也不是主要的。

在嘉庆嗣位和亲政后与和珅之间的斗争,也是嘉庆为维护皇权的尊严和稳固自身统治的斗争。乾隆晚年,和珅恃乾隆之宠,飞扬跋扈,无所顾忌,甚至到了冒犯皇权尊严的地步。用嘉庆的话来说就是:无父无君,擅作威福,逾制僭越,大胆妄为。嘉庆掌握了和珅这方面大量的罪证,其中有:

嘉庆三年(1798)正月,乾隆在圆明园召见和珅时,和珅竟然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和珅又以腿疾为借口,乘坐椅轿抬人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

和珅竟敢罔顾廉耻,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在乾隆重病时,和珅毫无忧戚之容,每当进见后,与外廷人员谈笑如常;乾隆在晚年披阅奏章时,间有字迹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竟另行拟旨;

和珅所盖私邸皆楠木房屋,僭侈逾制,所盖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和珅家族于直隶蓟州修造坟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呼之为“和陵”;

和珅家内所藏珍宝,其珍珠手串竟有200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和珅家中藏有不应佩戴的宝石顶10多个,整块大宝石则不计其数,其中还有不少连内务府都没有的;

和珅又遍植私党,排斥异己,把持朝政,和珅对于不愿阿附自己的人,必乘乾隆暴怒时构陷之,凡纳贿阿附之人,倘有过失,和珅或巧为周旋,或缓其事,待乾隆怒气平息之后,为其解脱。

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老朽,只因苏凌阿系其弟和琳姻亲,和珅隐匿实情不报。苏凌阿于嘉庆二年(1797年),竟被授东阁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和珅又将曾在家中教读的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保列卿阶,兼任学政。

和珅藉乾隆的宠信及遍朝私党把持朝政。和珅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又擅自将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和珅还下令,凡各省督抚奏事,奏折需缮写二份,副本送给他,有事先“关白”。打招呼,通声气的目的在于事先做好手脚,或销赃,或灭迹,以掩天下人耳目,使自己及其死党逃脱惩罚。

和珅自己就曾靠事先的“关白”保住了禄位。乾隆五十一年(1786)五月,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参奏和珅家人刘全恃势营私,家资丰厚,恐有招摇撞骗等事。醉翁之意不在酒,曹锡宝参奏刘全是虚,纠劾当时权势薰天的和珅是实。和珅得到“关白”,连夜指示灭迹遮掩。当乾隆命留京王大臣前往勘查时,已无法查获罪证。结果是被告和珅及其家人刘全逍遥法外,而参奏之御史曹锡宝被乾隆面召训斥,始被部议降三级,寻改革职留任。

和珅还在清王朝全力镇压白莲大起义的紧急时

期,“压搁军报,有心欺隐”,“诸事擅专,于军务每多掣肘”,以至贻误军国大事。和珅的“专擅蒙蔽”、“专擅狂悖”,使“下情不能上达”,使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受到严重阻滞,对皇权的尊严构成威胁。


古道犀风


第一印象,是和珅太有钱了。怀玉其罪嘛,不是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嘛。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嘉庆吃饱只是打倒和珅的副产品,不是打倒和珅的理由。因为嘉庆知道和珅有钱,但不知道和珅这么有钱,等抄家队把战果报上来,嘉庆的反应是惊喜。说明他完全没想到这一抄,自己发达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嘉庆并不贪财。他不像他爹有收集癖好,啥玩意好就弄到怀里来。所以,嘉庆打倒和珅不是为了钱。


哪是为啥呢?

当然是为权啦!

嘉庆打倒和珅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说他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有这个心思了。而且,不只是嘉庆有这个心思,大清上下除了乾隆,估计大家都想打倒和珅。

和珅可以说是当时人缘最差的一个官。后面,和珅被打倒,嘉庆还问,这个和珅要不要反呀?大臣说:和珅不是要反。皇上你看啊,天下要反的都是什么人?曹操!王莽!他们平时什么样子了?装孙子啊,人缘好啊,提到他们,大家都竖大姆指。比如王莽还是道德标兵呢。但是皇上你瞅瞅,这满朝上下哪有一个是称赞和珅的。

至于和珅为啥狗都嫌呢,那自然是和珅太贪了,什么来钱的活他都要插手,而且他仗着乾隆宠信,到处欺负人。所以满朝都是想弄倒他的人,但和珅认准了只要抓住乾隆这个中心点不动摇,任他十级大风吹过来也不怕。

但是,如果乾隆这颗树倒了呢?和珅就不想这个问题吗?

事实上,在历史上,很多权臣都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称为“恩宠移植术"。怎么让自己得到的恩宠移植到下一代这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但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前布局,烧冷灶,在下一代还在潜龙时期就拉拢一下。

可惜这个方法和珅没办法用。因为康熙年间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争皇位的事情,搞得清朝鸡犬不宁,所以后面就不立皇储。这给和珅押宝提供了难度。乾隆又特别能生,有十七个儿子,后面够格当接班人的也有七八个。到底押哪个呢?

另外,因为当年四爷党八爷党搞得太过火,清朝干脆规定大臣不准跟皇子发生关系。

当然,就算乾隆定了太子,也允许大家来往,和珅也不会去交结皇子烧冷灶。为啥呢?

因为烧冷灶势必就要抽走热灶上的火,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摊上乾隆这么一个皇帝。

乾隆是个很自负的人,自负的人对权力都很敏感,他迟迟不立太子,就是对权力看得很重。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快七十了,当时还没有太子。锦县有个生员递了一个奏折要求建储,结果乾隆勃然大怒。这是咒我死还是咒我死啊!

乾隆立马把这个生员给斩了。

乾隆还想再活五百年,再干五百年,和珅对这一点很清楚。和珅一心一意扑在乾隆这个热坑上,保证热火不熄,自己温暖常在。到了乾隆五十九年。乾隆都八十五了,这个时候乾隆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因为他本人说过自己的工龄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干了六十年。乾隆再延迟一年退休就要超指标。所以乾隆提出退位。

和珅马上表态,说皇上您英明神武,地球没有您肯定就不转啊,您老千万不能退啊。您再坚持个二三百年!

人家都八十五了,你还让人家干,太不人道了。

和珅这个表态让乾隆感觉很爽,但不知不觉就得罪了所有的候选人:皇子们。我们等着接班等得黄花闺女都生出来了,你让老爷子接着干是何居心?我们什么时候能顶岗?

倒霉的是,乾隆也坚持不下去了。乾隆六十年,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密封22年的鐍匣。双色球开奖啦!蓝球是十五号!

十五阿哥永琰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这个开奖结果对和珅来说并不意外。但是因为上面说的原因,和珅一直没跟嘉庆搞亲密接触。现在嘉庆正式当了太子,和珅决定试探一下,给嘉庆送了一块玉如意。嘉庆也不拒绝,来了就收。而且效果很好,嘉庆对和珅特别客气,没事就吹捧一下和珅。

吹捧是和珅的看家本领,他尤其擅长吹捧自己的政敌。反正谁越骂他,和珅就越吹捧谁。结果呢,倒霉的都是别人,他越被骂越红火。

现在轮到别人捧他了,但和珅竟然没有识破,反而认为嘉庆这个黄毛小子很好搞惦嘛。

接下来,和珅还是按自己的老路子走,继续烧热灶,忽视甚至打压嘉庆这个小灶,尤其是乾隆当了太上皇,太子永琰正式当了嘉庆皇帝之后。

和珅明白乾隆是身退心不退,对权力更加敏感。要是这个时候就换船,很可能会引起乾隆的猜忌,而乾隆是他的最大靠山。所以,他依然采取紧跟乾隆的策略。而后面,他又把嘉庆给得罪了。

和珅盯上了一个叫洪亮吉的人,此人是新一届科举的考官。本来科举一向是和珅捞钱的好机会,他钱都收了一大堆了,结果嘉庆推荐了这个洪亮吉,把和大人给撸了下去。和珅火很大,马上搜罗证据,发现洪亮吉写了很多三观不太正的诗,比如

“六五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休。

宫中永巷也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和珅马上向乾隆报告,说皇人有人写诗影射您呢。

这一次,和大人算是和牌和成诈胡了,人家明明写的是秦始皇嘛,而且这个洪亮吉也不笨,除了写点政治批判诗,更多的是写马屁诗。把这个洪亮吉的诗找来一翻,发现他一会夸乾隆皇恩浩荡“免钱粮、免漕粮,四次两次春滕黄。”,一会写乾隆加班诗“夜未央,乾清宫中烛蜡煌。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

这是三观端正的好同志嘛!

乾隆马上批评了和珅,让他注意团结同志,不要乱揭发检举。

和珅仓促出击,暴露了火力,引起了嘉庆的不满。毕竟洪亮吉是嘉庆提的名。

看来,以后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于是,和珅组织了一批眼线,紧盯嘉庆,没事找找碴。很快,和珅就找到了一个机会。这次还是诗的事情。

嘉庆有个老师叫朱珪,两个关系很好。这个朱珪原本在外面当两广总督,但现在嘉庆已经当皇帝了,身边又没什么心腹。所以朱珪就想了一个办法,搞了一个乾隆万诗集。乾隆一听很高兴,就要把朱珪调回京。这样,嘉庆也很兴奋,马上写了数首诗给朱珪,表示自己盼望着老师早日到京。

这下惹事了,和珅马上打报告,说嘉庆“欲示恩于师父”,拉拢人心!

乾隆一琢磨,对啊,我这还太呢着,你就想搞小山头?乾隆接着就把朱珪罢为安徽巡抚。

这算是和珅的一个小成功。和大人越战越勇,开始全面压制嘉庆。

有一回,和珅发现嘉庆去军机处查看了奏折。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和珅马上猜到这可能会引起乾隆的不满。毕竟太上皇在呢,你看奏折也得打声招呼啊。所以和珅马上汇报,乾隆果然批评了嘉庆,表示:“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又有一次,嘉庆突然发了个军队壹号令,要求冬季举办大阅兵。这要动用军队!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太上皇商量?和珅第一时间汇报,太上皇乾隆果然很不爽,立马叫停:“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在和珅的打压下,嘉庆果然老实了很多。这时的和珅感觉还很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得罪了嘉庆,他的地位在随着乾隆的生命一起倒数。

不知不觉间,嘉庆下定决心,等自己掌权后,第一件事情就要打倒和珅。


脑洞历史观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是乾隆朝的红人,深得乾隆的宠幸,但嘉庆能被选中当皇帝,他也不是个好惹的主。

曾有人说,嘉庆非要杀了和珅是因为后者想谋反,这虽然是一种托辞,但也非空穴来风。《清朝外史》上即有这样一个记载:

乾隆六十年,太上皇乾隆早朝结束后,让和珅进见。和珅进去后,见乾隆南面坐,而嘉庆则西向坐一小杌。乾隆眼睛闭着仿佛睡着的样子,但口中又喃喃自语,嘉庆虽然极力倾听,但一个字也听不明白。

过了好大一会,乾隆突然睁开眼说:“其人何姓名。”和珅应声答道:“高天德、苟文明。”乾隆便再次闭眼目诵,过了一会便让和珅出去,没有问其他问题。

目睹此景,嘉庆大为惊骇。数日后,其私下问和珅:“你那天听太上皇说的什么啊?我怎么一点也没听明白?你所对的六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和珅说:“上皇所诵的是西域密咒,诵此咒想让他死的,必定为白莲教的首领,所以那天我就以此二人名回答。”

由此,嘉庆得知和珅也会此密咒之术,对之更为的厌恶和提防。试想,和珅能将密咒用于反贼,那用于嘉庆本人又有何不可?

《南亭笔记》里也记了这么一段,说乾隆驾崩时,嘉庆假造了一份遗诏,随后把和珅召进宫,带到乾隆的寝宫前。和珅见乾隆崩逝,大哭不已。

嘉庆陪着掉了会泪,便问和珅:“皇考待你如何?”和珅呜咽着说:“先帝恩典天高地厚。奴才没齿不忘。”

嘉庆道:“皇考归天时,遗诏说让你殉葬,你前面说誓以死报朕躬,还记得吧?皇考待你不薄,死以身殉,义不容辞。你今日之死,不过小小的报答。苟得其所,死可无憾。”

嘉庆随后便把那份假遗诏给和珅看,和珅大为惊骇,顿时泪如雨下,上前抱着嘉庆的腿哭嚎道:“皇上,我家有老母,奴才死了,母无生理。奴才死不足惜,我那老母可怎么办啊?”

嘉庆冷笑道曰:“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你今天所说的,未免也太让上皇失望了。”说完,便让和珅出去了。和珅被这么一吓,遂成心疾。

乾隆一死,嘉庆刚亲政六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和珅下手,并定下二十二条罪状,条条都是死罪。

随后,满朝文武大员都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嘉庆说,和珅是罪有应得,但考虑到朝廷的面子、太上皇的恩典,决定仿造康熙诛鳌拜、雍正诛年羹尧为例,赐和珅自尽,并行抄家。

据说,和珅临死前曾吟诗道:“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生。”又说,“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

是啊,三十年辛苦敛财,最后全部充官,白费功夫。真所谓:“和珅敛财三十载,一朝全部入宫中”;又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坑爹史册


和珅一直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在乾隆执政的时代,和珅虽然多次犯错,但是都在乾隆皇帝的庇护下过关。当时有个御史叫做曹锡宝,他给乾隆皇帝书书,说和珅的家奴刘全为人奢侈,建造的房屋已经超过了当时规定的标准,请皇帝给与处罚。

可是乾隆皇帝已经看出这个御史的目的是将和珅扳倒,可是他不敢明说,于是先参奏和珅的家奴,乾隆就派遣王公大臣去审问此事。和珅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即派人毁掉了自己的房屋,当问案官员来审案的时候,由于没有找到证物,就判定曹锡宝诬告,将他治罪。经过了这件事,在整个乾隆皇帝时代,没有人敢再弹劾和珅,和珅也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可是不久之后,乾隆皇帝就驾崩了,在嘉庆皇帝宣布遗诏的时刻,大臣王念孙却上奏弹劾和珅。按照惯例,国丧期间,尤其是宣布遗诏的时刻并不会处理政务,可是王念孙的弹劾很快就得到了受理,嘉庆皇帝很快将和珅抓起来。随后不久,和珅的罪状就被查实,嘉庆皇帝公布了和珅的大罪二十条,赐和珅自尽。可是在赐死和珅不久,嘉庆皇帝就后悔了起来。按照《清史稿》记载:劾诸劾和珅者比於操、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上曰:“然则治之得无太急?”熊光曰:“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上既诛和珅,宣谕廷臣:“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由这段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嘉庆皇帝之所以赐死和珅,是因为大臣说和珅准备谋反,弹劾和珅的大臣将和珅比作王莽、曹操。嘉庆在赐死和珅之后也为此事询问大臣吴熊光,吴熊光却告诉皇帝没有这回事,如果和珅想要谋反,那么他定然会收取人心,可是和珅的人缘非常的差,大臣们都不依附他。在听了吴熊光的话后嘉庆皇帝后悔说:“我是不是处理和珅太急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嘉庆之所以处死和珅,主要原因还是担心他谋反,在清朝公布的二十条罪状之中,涉及到和珅贪腐问题的只有六条,分别是“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塊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其他的罪状都指向了和珅意图谋反。而且在赐死和珅之后,大臣上奏皇帝说,和珅的财产还有很多被藏起来,请皇帝派人去查抄,但是嘉庆皇帝却对此没有过问,嘉庆皇帝并不在意和珅的贪污问题,他真正在意的是和珅是否打算篡权谋反。


香草豆子


杀死和珅是嘉庆皇帝开始整顿朝纲、励精图治的第一步。

在此,我们需要对嘉庆皇帝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

跳跃的历史

其实我们的中国历史很有趣,它老是会留下一大段空白,就这样子跳跃着

  1. 你比如东汉在刘秀之后,书上马上就讲到了三国;

  2. 在安史之乱之后又跳跃到了五代十国,这期间还有一百多年呢,然而书上用简单的四个字解释了:藩镇割据。
  3. 同样在康雍乾之后马上又跳到了鸦片战争,这中间还有41年呢?我们都知道这期间是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然而这位嘉庆皇帝就是被大伙忘记的一个。

嘉庆皇帝一览

对于嘉庆皇帝我们只知道一句话: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难道嘉庆皇帝就只做了这么一件事么,把和珅的家产给抄了,然后自己做在龙椅上享福了?

当然不是,嘉庆皇帝是乾隆的十五阿哥,他之所以被乾隆选中,肯定是在性格、处事等方面都很不错,况且乾隆退位到他去世还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期间仍然是对嘉庆皇帝的观察,然而乾隆对嘉庆十分的满意。

图为乾隆

那嘉庆是不是做样子给乾隆看的呢?非也,嘉庆一直勤勉执政。

乾隆是在1799年2月份去世的,三月份嘉庆就下令抄了和珅的家。和珅的家产是当时大清朝15年的税收总和。

嘉庆为什么要拿和珅?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至于他和乾隆的一些事情,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展开了,首先反是不会反的。我觉得是嘉庆抄和珅是在寻求经费,大伙都知道,国家财政在乾隆时期已经有要紧缩的趋势了,嘉庆皇帝上位后,想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强国,但是执政20多年之后,在他痛哭流涕地写罪己诏的时候,当时国家财政已经不行了,一个王朝的所有危及总爆发都会归向于一点,那就是财政危机,没有钱。

不是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吗?和珅的钱不是够12年用的吗?嘉庆执政期间稍微省一点就不会导致后面拿不出银子啊。

不是这样的,还是没有理解一个封闭的财富系统,一个封闭的财富系统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增量,仅仅只靠现有的存量,是很难维持下去的,花销一定会倒逼存量,最后还是不够花。

因此,分析来分析去,嘉庆的命运换做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他所处的一个环境是整个时代、民族、文化给他打造的一个牢笼,不妨称之为“嘉庆陷阱”吧。


Readerplus


和珅造反是不可能的,嘉庆弄他也不是为了图财。

假设你父亲A是民国时西北某山区县首席财主,垄断了当地的煤矿、热能、当铺等一切大生意。铁打的大亨A,哪个县长来上任都得拜码头。

B是A的心腹,跟随数十年的精明心腹。生意的运转、人才考核任用、内外交际乃至于你家的家务事、A的吃喝拉撒,全靠B上下打理。

A有五个成年儿子,你是其中之一。老爹长寿,活了八九十岁后去世,你终于靠隐忍能干上了位,继承了家业。

问:这时你面对的是什么局面?

上上下下都是B任用的人,他的话比你好使;

左左右右都是B建立的事业,他的业务比你熟练。

B未必想造反,但他绝对有搞垮你事业的能力与实力;

B未必想害你,但他确实有串联你兄弟甚至你儿子架空你搞掉你的可能性。

B未必人很坏,但他掌权数十年、坚决执行你爹意旨数十年,与你和你的马仔们会没发生过冲突?会没发生过理念上的分歧?你以前会没有窝火又不敢爆发的心理?

现在你当家了,怎么办?

最安全的就是第一时间开了他。

可是你家的事业太大了,牵一线而动全身。所以只好搞肉身消灭,一了百了,B势力群龙无首,树倒猢狲散。

可是你说杀就杀?所以得说出来十大罪状,宣传出B必须被消灭的理由。

上世纪二十年代,东北有一个张家,少东家一上位,就做掉了老爹的两位掌权老人。原因也在这里。

权利越炽热的地方,下台越难看。


老猪说人间


嘉庆杀和珅其实既不是因为和珅贪,也不是怕他谋反。


我们先来看看和珅都兼过哪些职位吧:

内阁首席大学士

领班军机大臣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刑部尚书

理藩院尚书

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


为了更直白表现,我们且将这些官职白话一点看看吧;

内阁首席大学士------国务院总理

领班军机大臣-----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

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

户部尚书-----民政部部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刑部尚书-----最高法院院长 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公安部部长 司法部部长

理藩院尚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是不是有惊到?

这还只是一部分,和珅最高时兼职了当时清政府最重要的多大二十几个职位,这已经难以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了,如果你是嘉庆,你什么感受?

这还不包括在京其他官员,地方上各巡抚,总督,军队的将领等等的和珅势力,这皇上到底是嘉庆还是和珅?


所以,印证了那话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这个乾坤前臣是必须拔掉的,他就是没有贪污也一样被杀,要说和珅有谋反之心,既没有史料佐证也没有现实可能。


因此,成也权力,败也权力,和珅倒台是一个必然。


䲜国国主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大清王朝89岁的太上皇乾隆驾崩,颙琰(也叫永琰),即嘉庆皇帝正式掌握大权。

初掌大权就逼杀和珅的嘉庆皇帝

次日上午,嘉庆皇帝特意降旨,令暂时解除所有职务的和珅与福长安在灵堂为乾隆连续守灵七天,其间不能外出,以示忠心。

在当时,能为先帝守灵,是臣子莫大的荣耀,所以和珅初始也就没有太过在意皇帝此旨的意图。

然而,半天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正月初四下午,嘉庆皇帝下达谕旨,声称乾隆晚年爆发的白莲教农民起义,朝廷之所以久平不定,就在于朝中有奸臣当道,与平叛大军的武官一起克扣军饷欺君罔上,这样,毫无军饷的士兵哪还有战斗力平叛?

太上皇刚死,新皇帝此举可谓耐人寻味。

初五,闻出味儿来的给事中王念孙率先上奏弹劾和珅贪赃枉法,大学士刘墉见之紧随其后,他弹劾和珅贪污受贿、骄横跋扈、房车逾制。

嘉庆皇帝阅毕,立刻嘉奖王刘两人,声称他们忠心为国,堪称国家栋梁。

文武百官一看,立刻明白了政治风向。

于是,以御史广兴、给事中广泰为首的言官们,以吴省兰、吴省钦为首的和珅亲信们,都赶紧上疏弹劾和珅,与和珅划清界限,就这样,文武百官意欲扳倒和珅的大潮立刻席卷整个朝堂。

正月初八,嘉庆帝下旨,批判和珅垄断军机处,隐瞒地方奏报,欺瞒皇帝欺压下臣,同时他宣布文武百官上奏可直达皇帝,不必再经过军机处,如有专人汇报紧急军情,可径直接受皇帝召见,不必经军机处处置。如此一来,嘉庆将和珅垄断的军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此后,嘉庆下令撤掉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权,并指示刑部将和珅、福长安逮捕。

同时,嘉庆下旨,命令仪郡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等人联合彻查和珅罪行,并把查出的事实公布给各省总督、巡抚,共同议罪。定亲王绵恩,则负责查抄和珅、福长安府邸。

至此,乾隆死了还不到一周,嘉庆帝就迅雷不及掩耳地将父皇宠臣绳之以法,真是雷厉风行。

和珅被抓进监狱后,嘉庆命令刘墉、王杰联合审判和珅,由于两人向来嫉恶如仇,所以和珅罪行很快审明。

正月十一日,嘉庆帝向朝野公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并要求中央及地方高官对和珅议罪。

得闻圣旨,掌管京畿要地的直隶总督胡季堂率先将搜查的和珅罪状呈给皇帝,这些罪状包括:和珅称墓为陵(逾制)、纵容家仆草菅人命(犯罪)、大肆霸占良田、违法经营当铺银号,最后,胡季堂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

各省督抚听说后,都上疏支持胡季堂提议,建议皇帝将和珅凌迟处死。

正月十八日,经过慎重缜密的商议后,嘉庆帝宣布判决:赐和珅一条白绫,命其自裁;判福长安斩监候,秋后问斩。

被杀时能慷慨赋诗从容赴死的贪官和珅

身陷囹圄的和珅获知判决后,从容赋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远红尘。

他年应泛龙门合,认取香烟是后身。

最后,他怀着对荣华富贵的无限向往和无穷悔恨,心情矛盾地自缢而死。至此,在大清官场上活跃了24年的和珅,终于死于非命,这,距离乾隆之死,才不过半个月。

试问,嘉庆为什么要处死和珅呢?本人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乾隆禅位成为太上皇后,和珅曾仗着太上皇之威势欺压过嘉庆皇帝,嘉庆对和珅怀有旧恨新仇,所以必欲杀之而后快。

嘉庆帝对和珅怀有旧恨新仇。

旧恨:公元1795年九月一日,乾隆皇帝向朝廷重臣们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并打算于明年初禅位给太子。

在位六十年即禅位给儿子嘉庆的乾隆帝

老谋深算的和珅见大局已定,便别有用心地到永琰府中献玉,此举有两层迥然不同的深意:

一,如果乾隆皇帝知道了和珅送礼于永琰,那么永琰的储位就岌岌可危,甚至有被废掉之可能,如果永琰真被废掉,那既能巧妙斡旋逃脱罪责、又能继续独揽大权的和珅就间接得逞了。

鉴于康熙晚年诸皇子结交大臣,继而党同伐异谋夺储位,最终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惨痛教训,乾隆皇帝曾严禁大臣与皇子们私下结交: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礼部郎中秦雄褒私下给皇长孙绵德送礼,乾隆得知后,下令革除了绵德的王爵,并罚他去守泰陵;

同年七月,一名山西小官向四阿哥通风报信,乾隆得知后,将那名小官凌迟处死,至于四阿哥,则于数月后忧惧至死……

这样看来,在官员给皇子送礼,若被皇帝侦知便两败俱伤的背景下,和珅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永琰送贵重之玉,其包藏祸心陷害永琰之意就可谓不言自明了,毕竟,在聪慧的永琰看来,和珅不像是来送礼的,倒像是来送祸水的,所以永琰对和珅初怀恨意。

二,如果乾隆不知道和珅送礼于永琰,那么永琰储位稳固的同时,和珅也就成为第一个向永琰祝贺并送礼拥戴的功臣。所以和珅自然会想当然地认为,等到乾隆退位甚至驾崩,那么,凭借着昔日的祝贺拥戴之举,他就仍能在新皇帝永琰处获得一席之地,甚至更受重用。

不过,出乎和珅意料的是,永琰不是乾隆,他不喜欢臣子们向他送礼。

永琰知道,正是因为父皇乾隆经常接受臣子们的进贡、送礼和上交议罪银,大清王朝才会上行下效地向官吏互相送礼贿赂、争相贪赃枉法、最终官逼民反的这一不归路上持续堕落,若继续纵容此风气,那长此以往,大清朝必将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国不国矣。

所以,永琰极为讨厌和珅送玉给自己,可是,不接受此礼会驳了和珅的面子,到时他再在乾隆面前长久地说些诋毁自己的话,那自己的储位也会不稳甚至不保,因此,永琰只得忍着厌恶心接受了和珅的送礼和拥戴。

然而,在永琰继承皇位后,他与和珅旧恨未消,又添新仇。

新仇一: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正式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于是乾隆成为太上皇,由永琰改名为颙琰的嘉庆,则正式成为清朝的新一任皇帝。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让嘉庆帝掌握了实权,那么新皇帝肯定会重用自己的老师朱珪、王杰、刘墉等亲信,而把太上皇的亲信搁置一边。到那时,身为乾隆亲信的和珅,轻则退位让贤告老还乡,重则身陷囹圄身家不保,其前途命运,足以令和珅忧心忡忡。

于是,贪恋权势的和珅为了继续掌握大权聚敛财富,便刻意唆使年老的乾隆继续把持军国大权,敏感的乾隆为了避免过上退位后被皇帝架空、被天下臣民遗忘的悲催生活,就采纳了和珅的建议。

本来,永琰是希望自己继承皇位后,能够大权在握、励精图治地治理国家、振兴家国的,可是,在和珅的唆使下,太上皇的恋权不退便如紧箍咒般束缚住了他力挽狂澜的雄心壮志。

就这样,刚走出皇帝对太子之猜忌防范的永琰,在继承皇位后,又无奈地进入太上皇对皇帝的架空束缚中,这,令颙琰对父亲敢怒不敢言,令颙琰对和珅切齿痛恨。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嘉庆恼恨的。

新仇二:嘉庆登基后,和珅为防范嘉庆暗算自己,遂向乾隆建议,将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心腹吴省兰安插在了嘉庆身边,名为帮助皇上整理诗文稿件,实则为了监视嘉庆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好防患于未然。

和珅的咸安宫官学老师吴省兰

这令嘉庆在被太上皇架空的同时,又被臣子监视,自然内心苦闷。

新仇三:于是,嘉庆秘密联络时任两广总督的老师朱珪,朱珪便特意将乾隆的诗整理成册并做了歌功颂德般的注释和评论,果不其然,乾隆读后颇觉欢喜,便将朱珪调回朝中想要重用。

嘉庆闻之,欣喜异常,便作诗一首以示庆贺。

然而,和珅将吴省兰探得的此诗奏给乾隆,并弹劾嘉庆交结外臣意图不轨,乾隆得知后勃然大怒,将嘉庆叫来严辞训斥了一顿,并将朱珪贬为安徽巡抚,且严令其永为外任。

嘉庆一见好事泡汤,对和珅的痛恨和疑惧更加深重。

新仇四: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能为嘉庆纾解憋屈心情的皇后喜塔腊氏病逝,一想到再无人可以诉说委屈纾解心情,嘉庆不禁悲痛欲绝。

皇后喜塔腊氏

可是,和珅却趁机向忌讳死人的太上皇建议皇后丧事应一切从简,这让乾隆颇觉舒心,同时这让无法做主的嘉庆颇觉窝心。

皇后丧事不久,和珅又向太上皇建议可以令皇帝再立新皇后冲冲喜,愿逢喜事的乾隆自然应允,本来,嘉庆还没结束对妻子的缅怀,可是为了保住皇位,他不得不被迫再立新皇后,同时如傀儡般被和珅怂恿的父亲如此摆布,他深觉悲喜交加难以忍受,而且,他对和珅更加深恶痛绝。

新仇五:嘉庆二年八月,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病逝,和珅接替其位后,便垄断军机处:他将记录好消息的奏报呈给乾隆,而记录不好消息的奏报,和珅则擅自押下不予奏报。

嘉庆为了防止言路不通,便特意到军机处查看奏折,并下旨给诸位军机大臣们,要他们尽忠为国。

和珅听说后,便立刻向乾隆告状,声称嘉庆私自到军机处查看奏折、随意下旨,意图架空太上皇。

乾隆闻之,将嘉庆叫来训斥了一顿,嘉庆有口难辩,只好忍气吞声地继续痛恨着和珅。

不久,为了在军中树立威望,在军机大臣董诰的建议下,嘉庆下旨:要在冬季检阅京师军队。

和珅得知后,再次到乾隆处,指责嘉庆笼络军队意图不轨。

乾隆见嘉庆又不与自己商量就随意下旨检阅军队,便又把嘉庆叫来训斥了一顿,并将嘉庆的旨意作废。

至此,旧恨新仇积累起来,嘉庆已对和珅痛恨至极,必欲杀之而后快!只不过,乾隆仍在,嘉庆缺少合适的时机罢了。

其二,乾隆驾崩时,和珅身兼首席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掌控着军机处和京师的九门兵营,其私人府中还有一千精兵,其亲信门生遍布全国各省,此外,在皇宫内外,和珅还有大量眼线,这是随时可以谋反的情况,所以,为了防止杨坚篡北周、赵匡胤篡后周之事重演,嘉庆必须得迅速灭掉和珅。

和珅之死,绝不是偶然。

为什么呢?请诸君细看:

秦王赐白起自裁,赵王戕害李牧,秦二世毒杀蒙恬、刑杀李斯,汉景帝逼周亚夫自绝,吴帝孙权逼死陆逊,宋文帝诛杀檀道济,北齐高纬伏杀斛律光、毒杀高长恭,唐太宗诛杀张亮、李君羡,宋高宗暗害岳飞,明英宗诛杀于谦,嘉靖帝诛杀夏言,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雍正帝灭杀年羹尧……

自古以来,那些被君王诛杀的大臣,有很多都不一定怀有谋反之心,但是,他们有谋反之能力、有谋反之可能,所以君王为了防患于未然,只好对他认为能谋反且可能谋反的臣子们痛下杀手。

毕竟,只有死人才绝对不会谋反!

而一旦臣子谋反成功,那君王及其家族,就鲜有获得善终者。请诸君再看:

刘裕篡晋,则皇室司马家族全灭;

萧道成篡宋,则皇室刘姓家族全灭;

高洋篡魏,则拓跋皇室全灭;

杨坚篡北周,则宇文皇室全灭……

与上述君王和臣子们处境类似,和珅既是首席军机大臣,又是九门提督,可谓总揽军政大权,最关键的是,和珅不是嘉庆帝亲信,一个不是亲信的人总揽军政大权,一个随时能谋反且可能谋反的大臣常伴在侧,就仿佛在嘉庆的头上时刻悬着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刀,这让嘉庆寝食难安:

如果和珅篡大清,那么爱新觉罗皇室会怎么样呢?

所以,嘉庆为了防止和珅造反或死灰复燃,遂只好效仿古代诸君王,在和珅无权无势的守灵之机,对其痛下杀手。

其三,嘉庆欲迅速平定白莲教起义,可是,在和珅控制下,清朝腐败低效的军事体系和贪腐横行的官场秩序,已迫使军队对平乱束手无策。所以嘉庆需要杀人立威地重振军方、需要杀鸡儆猴地整顿官场,而和珅,正好首当其冲。

嘉庆元年正月初七,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区相继爆发白莲教农民大起义。

嘉庆初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

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百姓造反,乾隆花费七千万两白银,派二十多位高级将领率十余万军队去平乱,可是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后,虽然清廷付出了四百多位下级军官及数万兵士战死的惨痛代价,但是,清军仍没能将起义镇压下去。相反,屡被镇压的白莲教起义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看到清军镇压起义如同抱薪救火,八十多岁的乾隆既糊涂如虫又忧心忡忡,养尊处优、包庇和珅的他自然无法明白农民起义的原因及清军作战不利的问题所在。

然而,崇尚节俭、年富力强的嘉庆却能洞察起义原因和镇压失败的问题所在。

白莲教起义的原因在于,官逼民反。

在议罪银制度下,贪官污吏既能横行法外,又能交银赎罪,所以他们搜刮百姓更加变本加厉、更加有恃无恐、更加丧心病狂、更加敲骨吸髓,这导致四川、河南、湖北、陕西、甘肃五省的大部分百姓被官吏剥削得活不下去,他们只能被迫逃离家乡,到多省交界处的深山老林中开荒度日,与此同时,这给善于蛊惑人心的白莲教以可乘之机,百姓们为求过上好日子,便纷纷皈依白莲教。

等到乾隆与嘉庆进行权力交接、地方大员们对两位上司无所适从的良机到来时,白莲教教众便怂恿受苦受难已久的万千百姓跟随他们一起造反。

至于清军镇压失败的问题,则在于贪污腐败。

农民军起义,对于底层将士们来说,不是建功立业的机遇,亦不是光宗耀祖的良机,相反,这次起义,是高层军官克扣下层将士军饷、军粮的良机,是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谎报军情冒功领赏的绝佳机会。例如,赴陕作战的河南籍清军,因为一个半月都不发军粮,便饥饿无力地全部逃回河南;再如,最高统帅勒保,不以平叛为要务,而以饮酒作乐、唱戏听曲为己任;再如,湖北巡抚克扣军粮,导致湖北军兵靠抢劫勒索百姓为常例;再如,管理后勤的石作瑞,三年间贪污军饷五十余万两白银……

一叶可知秋,见微可知著:在河南、湖北这些离京师较近的地区,高级军官都敢克扣军饷贪污军费,多数士兵都敢临阵脱逃、打家劫舍,那陕西、甘肃、四川等离京师较远的地区,这些问题岂不更加严重!

试问,饿着肚子的士兵如何能打胜仗?

再问,养尊处优、玩忽职守的统帅,又如何能旗开得胜?

再问,贪污军粮、克扣军饷的高级军官和后勤官员,又如何能确保将士们吃饱穿暖地打胜仗?

那么最后问,这些官场军方的蠹虫为什么能靠“平叛”贪污腐败达三年之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三年间,和珅一直在收受他们的“孝敬”和贿赂,所以他们也就受到了和珅的长期保护和纵容。

所以白莲教起义,是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们无底线捞钱的聚宝盆,是高级军官克扣军资以贿赂和珅的无底洞,是清朝腐败政治和低效军事体系下官逼民反的必然结果,是受剥削受压迫之各省流民的反抗总爆发。

总之,嘉庆将白莲教起义的原因了解得极为清楚,对清军镇压失利的问题所在也琢磨得很透彻,归根结底,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在和珅。

因此,

只有杀了和珅,嘉庆才能震慑军方树立军威,继而如臂使指一呼百应地整顿军方,确保将士们吃饱穿暖百战百胜;

只有杀了和珅,嘉庆才能威慑官场树立君威,继而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地惩贪黜恶整顿官场,确保官员们爱惜百姓体贴民力;

只有杀了和珅,嘉庆才有可能还吏治以清明,还百姓以安宁,才有可能消除叛军的民心优势和壮大基础,继而釜底抽薪地扑灭白莲教的起义业火。

其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查抄其家,可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有助于嘉庆财大气粗地富国强兵、镇压白莲教起义;诛杀其身,可以解除国家的政治危机,有助于嘉庆震慑朝野百官刷新吏治。

嘉庆继位后的前三年间,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清廷已花费白银七千余万两。

可是,由于贪官污吏们的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导致饥饿无力的清军屡战屡败,而白莲教起义的声势却有愈来愈旺盛之势,这令嘉庆忧心忡忡却无可奈何。

终于,在乾隆一死,嘉庆当国后,一见国库空虚国难犹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皇帝,便开始筹谋着该如何合法地充实国库摆脱财政危机,继而财大气粗地富国强兵镇压白莲教起义。

而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一文中,本人已提到,和珅有着卓越的理财赚钱能力和无孔不入的贪污受贿手腕,凭借其理财能力和贪污技巧,和珅聚敛了大批的财富。

同时前文已提到,嘉庆对和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他亲政后为报仇雪恨而抓捕审判和珅时,自然也就对后者的财产心生觊觎。

据查抄和珅财产的官员统计:

和珅家内银两和衣物等价值超过一千万两;

夹墙内藏有黄金二万六千余两;

私库内藏有黄金六千多两;

地窖内藏有白银两百多万两;

房产商铺方面,在京城、通州、蓟州等地,和珅有数家当铺、钱店,其资产估计有十多万两白银;而收租房屋有一千零一间半,收租田产有一千二百六十六顷三十五亩四分四厘,合如今的十二万多亩。

最终,和珅以上这些富可敌国的财产,被抄后,全部充公。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至此,嘉庆诛杀和珅查抄其财产,意图就很明显了,此举既是为了以贪污腐败罪将和珅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同时震慑朝野百官刷新吏治,又是为了收缴和珅财产用于富国强兵,同时镇压白莲教起义。

综上所述,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呢?

其一,乾隆禅位成为太上皇后,和珅曾仗着太上皇之威势欺压过嘉庆皇帝,嘉庆对和珅怀有旧恨新仇,所以必欲杀之而后快;

其二,乾隆驾崩时,和珅身兼首席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掌控着军机处和京师的九门兵营,其私人府中还有一千精兵,其亲信门生遍布全国各省,此外,在皇宫内外,和珅还有大量眼线,这是随时可以谋反的情况,所以,为了防止杨坚篡北周、赵匡胤篡后周之事重演,嘉庆必须得迅速灭掉和珅;

其三,嘉庆欲迅速平定白莲教起义,可是,在和珅控制下,清朝腐败低效的军事体系和贪腐横行的官场秩序,已迫使军队对平乱束手无策。所以嘉庆需要杀人立威地重振军方、需要杀鸡儆猴地整顿官场,而和珅,正好首当其冲;

其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查抄其家,可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有助于嘉庆财大气粗地富国强兵、镇压白莲教起义;诛杀其身,可以解除国家的政治危机,有助于嘉庆震慑朝野百官刷新吏治。


小崔畅说历史


主要是因为国库没钱,和珅贪大家都知道,身为帝王的乾隆能不知道,乾隆皇帝至死不斩和珅,而是就给了嘉庆,其一,我们应该知道,一国之主,养臣在于利国利民专于朝政,没有哪位皇帝愿意养一个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狗在自己的身边,更何况是乾隆这样一位卓越的盛世帝王,那么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皇帝宠信,也并非单单是传言中和珅与乾隆帝年轻时死去的一个挚爱的妃子有几分相似那么简单,首先和珅的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乾隆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事实,比如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以及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

安南

、暹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等等的业绩是他在乾隆皇帝面前倍受重信的基础,不然,也不会有他后期大肆敛财的机会,毕竟乾隆不是一个昏君。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对和珅的评价反对居多,但是和珅的真学实才是受乾隆皇帝器重的资本,在他贪婪的背后有着与众不同的出众能力。

其二,和珅很会察言观色,对皇上的心思甚是善于揣摩,总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到好处的话,做出恰到好处的事情,博得乾隆皇帝的欢心,自古无论是帝王还是平常人,都喜欢听顺心的话,虽然说忠言逆耳,但毕竟乾隆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不会排斥心理上的愉悦,而且,和珅可以把皇上想要表达的想法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来,这也正中他的心意,再有皇上想说不方便言语的一些话从和珅的嘴里替皇上说出来,这岂不是有一个很好的表达工具和一张不会伤及自己立场的嘴吗。敢问哪一个领导者会以这种理由去抹杀掉身边这第二张嘴。

其三,和珅可以平衡朝中的其他势力,这样,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之下,才会找到一种平衡,才会让乾隆在各势力间更好的掌控局面,让他们相互牵制,达到一种相互抑制的效果,才不会促使朝纲上下势力失衡,出现难以掌控的局势。

其四,和珅和乾隆的爱好与思想在历史上很多评论来说,是一种志同道合,再或者说,乾隆是一个君王,也是一个人,他的内心也是会孤独的,他同样想有一个能够陪他“玩”的人,那么和珅在乾隆的眼里或者说有着另一种身份“老友”,正如乾隆临终前说的一句话,原话记不起来,大致的意思就是,就算禅位了,也该留个人陪我玩吧。

其五,乾隆在位60年,虽说治国有方,但历朝历代来说,哪朝哪代也少不了数之不尽的贪官污吏,而和珅在这个时候也同时成为了乾隆皇帝大肆敛财的一个工具,他做了乾隆皇帝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乾隆利用了和珅的势力以及贪婪的欲望达到了一个聚敛资产的效果,因为乾隆皇帝知道一个道理,和珅即便再贪婪,那些钱也是花不出去的,一个人的欲望再大,那些银子到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数字,却不可能被和珅尽数的挥霍,而同时他又能利用和珅聚敛朝中内外各种官吏富豪的财富,其中更多的一部分可以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黑吃黑,一条大鱼不断的吞噬着下面的小鱼,而这件事情如果由他自己来做,或许要找出一千万个背负骂名的理由,吞掉成千上万的小鱼不如最后吃掉这条大鱼,而此时的乾隆却让和珅做了一个背负世间骂名的替罪羊,将所有的罪都寄予和珅一个人的头上,其实在乾隆皇帝的眼里,或许和珅只是另一个国库,一个为自己看守财产的管家。

其六,如上面所说,那既然乾隆皇帝要以和珅敛财,那为何在乾隆死时也没有斩杀和珅,其实,在这一点上,就是我最为佩服乾隆皇帝的智慧之处,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刚刚继位之时,终会有许多的反对势力,人心不服,对上有叛逆之心,那么大清的江山教于一个新皇帝的手中,这位皇帝必然要拿出点有力的资本才可以去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江山,而这个时候,和珅,就成为了乾隆皇帝临死前的最后一步棋,就是他留给嘉庆皇帝的一笔最为有力的资产和资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乾隆皇帝并非不想斩杀和珅,而是他要把和珅留给他的儿子去杀,那么当嘉庆皇帝杀掉和珅的时候,会起到两种效果,第一,如当年康熙杀鳌拜一样,为国除奸,获得更多忠义之士的赞许,对嘉庆皇帝抱有更多的感恩和敬服,更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辅佐,同时对那些贪污腐败实力起到一个杀一警百的效果,震慑他们的气焰,让他们对嘉庆皇帝产生一种惧怕,提升嘉庆皇帝在朝中的威严和地位。第二,可以获得巨大的一笔财富,那就是乾隆爷利用和珅所聚敛的那笔巨额的资产,这个时候,就是从和珅这个管家身上将其全数取出的时候了,有了这笔巨额的资产,可以立刻添补亏空的国库,让嘉庆皇帝在短期之内立于绝对的财政优势,将这笔财富用于民,博得民心,博得美名,更加就稳固了嘉庆皇帝江山的地位。而这一步也是和珅万万没有料到的,这就是乾隆爷精明之处,过人的心思令人不得不对其钦佩。

而和珅在历史上最后的贡献却戏剧化的寄予了这比精心多年所聚敛来的财富之上,所以说,和珅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一枚精心设计的棋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和珅,最终成为了大清王朝家的一个悲哀的管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


生活笑点低


清朝政府要统一中国,要镇压全国各地方明朝旧势力。,更要屠杀反对清军入关的汉族子民。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钱。怎奈年年用兵,搞的民事凋零,国库空虚。所以清朝皇帝启用了大贪官和珅。让和珅来搜刮天下财富。避免了清朝皇帝收刮民脂民膏的嫌疑。最终和珅不负圣望。军费得到了落实。国库充盈。扶持和珅的皇帝死了。下一个登基的皇帝,已经是天下太平。他已经不需要和珅敛财了。于是就【为民除害】。昭告天下,杀了和珅。让汉族人明白,皇帝是个好皇帝。我不得不佩服清朝皇帝的阴险狡诈。用和珅收刮天下民脂民膏,得罪天下人的是和珅,拿到好处的是八旗子弟。和珅只是皇帝圈养的一头肥猪。食天下而肥。最终被清政府杀了过年猪。清朝政府真是名利双收呀。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呀。玩火者必自焚。清朝皇帝用了这样无耻的计策。虽然缓解了一时之急。但是最终埋下了亡党亡国的隐患。由于和珅的腐败。导致清朝政府上下沆瀣一气。全面腐败。八旗子弟荒淫无度。这个腐败政治体系,一直延伸到清皇朝倒台为止。为中国打下了百年耻辱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