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也并非都是蛇精

昨日看到一则新闻,某科学研究人员把一只人工制作的机器小猴子,放到了猴群里面进行实验。这只小猴子身体表面的毛发是从真猴子身体上取下的,由于气味相同,所以猴群里的猴子们没有发现它的真实身份,虽然真猴子们发觉这只假猴子很木纳,不说话也不爱动,但猴子们对它都很呵护,并试探着与它交流,用手摸着它的尾巴,发现机械猴子不会发出声音,当机械猴子摔倒在地的时候,一旁的母猴特别伤心,赶紧抱住它走到另一边,用自己的脸靠着它,母猴以为它死去了,发出很悲伤的声音,而且不止这母猴一只猴伤心,旁边的猴子都很伤心,很多猴子都跑过来闻闻看,他们还相拥在一起哭泣,实在不想放弃这只机械猴!

它们对待猴孩子也跟人类一样温柔,不同的是人类大多只爱自己的孩子,人的智商很高,心思很复杂,在付出之前总是先要计算一下回报,人类坚信付出感情不一定能换来对等,所以对同类总是爱的小心翼翼,却从不吝啬给予小猫小狗的感情,因为小动物的爱很单纯,很死心塌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两段话,道尽了人类对于不相干或者不太相干的同类感情自私与冷漠的一面。 其在《经验》一文中评到: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的描写更是令悲伤: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看了鲁迅先生对于人类感情的描述我真的很沮丧,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情感何其丰富,语言何其精妙,道德价值观何其高尚,可对待同类的感情却变得如此贫瘠,如此计较,如此患得患失,真是令人费解。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有关背叛的新闻占据了头条,各类恩将仇报的故事见诸报端,忽而一夜间,仿佛全世界倒地的老奶奶都成了冬眠的蛇,扶起来就会缠人。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完完全全相信一个人,很难彻底和别人交心,就更不要说对陌生人施以恰当的关怀。

是啊,诚如其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大概都参加过不是至亲好友的葬礼,反正我只是默默的跟在送丧的人群后,直到最后时刻哀乐响起,心中才不免生出些对死亡的惋惜或者准确点说是对生命结束本身的恐惧,时常觉得老祖宗确实很高明,设置了奏哀乐的环节,否则一大群送丧的人迟迟不能进入状态,一脸事不关己的表情,也是很尴尬的情景,可见形式并非毫无用处可言,必要的时刻还是可以带动内容的丰富。

9月17日,为期三天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已经拉开帷幕,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不远矣,希望工程师们把人类千年来苦思冥想出的道德规则认真输入人工智能,虽然可能会让人工智能遇到人类时吃亏上当,可时间久了,人工智能这种毫不为己专门为人的精神,说不定会感动人类,反过来促进人类社会的情感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