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11月22日,金融界2018中國上市公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中民投旗下中民投資本董事長劉秋明受邀出席峰會,並作主旨演講。

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本次論壇以“重構競爭優勢,推動產業變革”為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助理田軒、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及近300位專家、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討與分享2018年複雜的內外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與機遇,又如何重構競爭優勢。

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今天的話題是“重構上市公司優勢”,在新時期,提出重構上市公司競爭優勢源自國際國內的新變化。

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從國際來看,中美貿易戰對我國依賴科技的一些產業提出了自力更生、實現進口替代的要求,全球產業鏈分工的變化要求企業更加註重品牌和技術。同時,美元的走強和新興市場貨幣的變化,也導致全球範圍內資金流向的調整,新興市場的股票和市場價格有所回落。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疊加了兩個週期:一是經濟週期,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傳統行業增長放緩、利潤微薄,互聯網信息服務、網絡購物等新興行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時代由工業化為主向消費為主發展,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二是金融週期,今年年初的金融政策趨緊和去槓桿要求,形成了階段性的流動性壓力。

在週期疊加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暴露出了自身的諸多問題:

1.不聚焦主業、盲目多元化

很多企業在多元化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文化的融合、體制的融合和業務的疊加附加值效應,所以並沒有真正實現公司的價值提升。

2.高槓杆

上市公司本身和上市公司股東通過財務槓桿進行投資擴張,埋下債務風險的隱患,在去槓桿的背景下,導致債務違約的出現。

3.過去併購留下的後遺症

如忽視標的篩選和併購後的整合,對業績的提升有限;高商譽有減值風險。

4.重公司市值而忽視內涵價值

錯誤認知虛擬財富,市值管理未建立在提升價值的基礎上;股東股票質押引發平倉風險。

所以,這些在國際國內環境因素變化以及過去週期變化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使得我們提出在當前環境形勢下,上市公司一定要重新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同時, “再融資33條”、“簡化併購重組預案披露要求”等一系列再融資新規和併購重組新規的出臺為併購重組帶來東風。

結合以上背景,企業重構核心競爭優勢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盤點自身資源,結合企業特點分析自身優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二是在確定自身特點和文化之後重新定義自己的戰略,使之與國家戰略、外部環境、市場需求相匹配。

中民投資本做投資,關注的是三大新興產業,包括TMT、大消費和大健康,我們在過去三四年的時間裡,以自己的投資邏輯投資了多家科技公司,但在新環境下,對我們來說,同樣面臨新的挑戰。

未來資本市場可能會發生以下方面的變化:

1.擴容和行業結構變化

好企業與聰明的投資者會出現相輔相成,推動企業創新和證券市場發展。

2.上市公司兩極分化

未來可能參照海外市場中的二八效應,20%的龍頭企業吸引80%的投資資金或交易量,好企業與普通企業對於資金的吸引力會兩極分化,導致大量資質普通的上市公司邊緣化;同時,有突出競爭力的公司可以通過公司的持續成長和投資者認同雙輪驅動,推動公司市值和交易活躍度的提升。

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在投資環節中,創新的邏輯經歷三個階段。

1.企業自主創新

即一個公司把銷售營收的百分之多少用於科研、創新,從而得到新的產品、新的商業模式等。這一階段主要出現在工業化前半段。

2.企業股權多元以及分散創新風險

股份制公司每一次融資、每一次引入新的股東,可以讓主要股東和其他股東之間,在技術更新和商業模式更新過程中協同對應。比如蘋果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多次股東變更、創始人出局的徘徊,才讓公司在技術迭代、商業模式迭代和股權資本更替過程中,保證了持續成長和持續創新。

3.開源創新

這一階段的產生基於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成熟和其他相關技術的出現。與物理性基礎設施不同,數字資產的基礎設施有無限的包容性。雲計算的出現讓任何一個參與者都可以零成本進入市場,把創新成本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我們一定要從現有的投資邏輯當中邁向新的投資邏輯,擁抱開源,讓創新無處不在,應對明天。

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資本市場應該如何激勵創新?

從宏觀環境來看,需要適當的金融制度,要做到制度變革及作用機制的匹配;從中觀來看,需要不斷優化金融市場發展的路徑;從微觀來看,就是對相應企業要素和戰略的不斷調整。具體的做法需要考慮六個方面。

1.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

企業需要明確創業風險,並在不斷失敗中嘗試。

2.嶄新的創投組織形式

比如企業風險投資(CVC)的形式,主要通過母公司(一般是指非金融類企業)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對相關項目進行風險投資。

3.正確的人力資源政策

如何有效發揮人力資本創新的促進作用?在短期內,需要有對失敗的容忍度,從長期來看,則需要對成功創新進行回報。

4.“不太積極”的二級市場

其主要包括強有力的併購與反收購條款。一個企業要進行長期創新,將會面臨很多失敗和高昂的試錯成本。當企業的短期業績不如意,又面臨外部“野蠻人”威脅的時候,企業就沒有辦法專著於長期創新。

5.健康發達的資本市場

對創新所需要的環境來說,更傾向於股權資本市場,而不是債權市場。

6.穩定的宏觀政策導向

要想激勵創新,就要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這樣才能給企業家、市場形成一個穩定的、一致的、長期的預期。

新環境 重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優勢

1.重視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

人力資本是科技創新的最核心的源頭,我們總是覺得很多錢花在開發上就行,其實我們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才、人力的話,開發也是做不到的。科技創新不是無源之水,我們首先要在基礎研究上面去多加大投入,解決知識源頭。

2.重視創新精神

創新一定要理解科技的基本原理,不能僅僅重視表面上的一些技術應用,要去追本溯源想基礎原理,並且有探索精神,始終要進一步向前去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