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換做趙雲去守荊州,能守得住荊州嗎?

王振華


我們先來看一下劉備選擇讓關羽獨自鎮守荊州的背景: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大破曹操於赤壁,劉備集團趁機佔領荊州大部,曹孫劉三足鼎立之局勢初步形成。

公元211年,漢中太守張魯伐川,劉璋聽聞後大懼,遂在法正等人的建議下請劉備入川,共拒張魯。劉備遂藉機率領謀臣龐統,武將魏延黃忠等人,興兵2萬人入川,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鎮守荊州。


實際上,劉備這個安排深謀遠慮。荊州是劉備的安身立命之所,更是伐川的糧草基地,劉備讓諸葛亮負責鎮守,這樣一方面能穩定荊州的內政,一方面能為入川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諸葛亮最厲害的不是軍事,而是內政和後勤,而這是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參考西漢和明朝中開國功臣排行第一的蕭何和李善長)。而且有關羽和張飛在,可以確保荊州的安全。

但是劉備千算萬算,萬萬沒有算到劉璋手下還有張任這樣的英雄存在,把劉備阻在了雒城整整一年,還讓龐統死在了亂箭之下。


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是騎虎難下,入川已經是不得不行之事,但是北邊曹操已經對於漢中虎視眈眈,劉備必須儘快入主成都才行。(劉備214年入主成都,曹操215年攻取漢中)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讓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支援,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留下關羽,這也是一個很有講究的事情 。

荊州是劉備的大後方,絕對不容有失,劉備一定要把荊州放在一個信得過人手中,而關羽是不二人選。

首先關羽是劉關張三人創業元老之一,對於劉備絕對忠誠,相比而言趙雲這個半路入夥的人就差了一點意思。


其次,關羽有足夠的資歷鎮壓得住荊州群雄。前面也說了,關羽和張飛是劉備集團資歷最老的兩個人,就連諸葛亮也不及。而趙雲在劉氏集團資歷尚且,難以服眾。主將不能服眾,這是大忌!

再者,關羽身上掛著正兒八經的漢朝爵位(雖然說漢獻帝在曹操的操控下封的):漢壽亭侯。這也是劉備所考慮的一個因素。

我從來不否認趙雲的優秀,但絕對沒有《三國演義》中那般完美。趙雲比之關羽,自然是更加謙遜,更能執行“南聯孫權,北拒曹操”的策略。

但從劉備對趙雲的使用上可以看出,膽大心細的趙雲更適合做劉備的護衛隊長,而不是一個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

前面也分析了趙雲的種種劣勢,註定了趙雲無法在荊州站住腳跟,更不用說像關羽一樣鎮守荊州十數年!


胡史亂翔


關羽大意失荊州,丟失的不僅僅是自己和數萬荊州將士的性命,更是打亂了諸葛亮復興漢室的全盤計劃。歷史煙雲散去,撫今追昔,令人無限感慨,關羽悲劇英雄的性格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我們能穿越的話,再回到三國古戰場,把鎮守荊州的主將換成趙雲,又會是個什麼樣的局面呢?

趙雲此人,不僅忠厚守信講義氣,而且有勇有謀,虛懷有容,聽得見別人的意見,做任何事情都會考慮到前因後果。關羽失荊州,是因為他把主力調去打襄陽和樊城。而他這個舉動,只是為了賭一口氣,因為劉備剛剛稱漢中王,並且取得了漢中大捷,黃忠還刀斬了夏候淵,受了嘉獎。消息傳到關羽這裡,自負的他心裡一百個不服氣,所以他要做出點成績來給劉備看一下。這才在未通報劉備和諸葛亮的情況下,盡出荊州精銳,前往襄樊對曹作戰,結果導致荊州空虛,被呂蒙偷襲成功。

我們設想一下,有勇有謀的趙雲如果是荊州主將,絕不會在不徵求主公和軍師的情況下擅自出兵。他處事穩重,考慮周密,特別是對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戰略深信不疑。退一萬步說,就算是趙雲要去攻打襄樊,他也會做周密的部署,不會一點後路都不給自己留下。例如對因為管理後勤不力而受到責罵的糜芳、傅士仁會給予撤職處理,而不會讓他們再去守公安和南郡,關羽用人失察,導致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斷了自己的後勤供應。

再比如,趙雲性格溫厚,廣結善緣,不會羞辱東吳來求親的特使,關羽就是因為不願意“虎女嫁犬子”,還辱罵了特使,引起了孫權的極大不滿。換作趙雲,他會善待來使,盡力保持“孫劉孫盟”。同樣道理,趙雲即使出兵,也會把周圍的地勢看好,不會出現關羽“敗走麥城”的悲劇。

所以如果把荊州主將換作趙雲,也許他的能力確實比不上關羽,但是確保荊州的安全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有任何事情,他都會速速報與西川劉備或諸葛亮,更不會獨斷專行。可惜歷史不能重來,讓關羽鎮守荊州註定是一步錯棋,但是錯已鑄成,如之奈何?


動如脫韁兔


首先,我們把二人的各項能力拿出來比一下;

1.武力

一個千里走單騎,一個長坂坡七進七出,半斤八兩。

2.智力

二人均為武將,書中不曾突出這一部分,不過關二爺從不屑於用計,任你千變萬化,我自一刀斬之。趙雲還有計取桂陽一齣戲,趙雲略勝吧。

3.魅力

關羽親士卒而傲大夫,在軍中威望應該無人能及;趙雲待人溫和,和誰的關係都說的上去。二人這方面應該半斤八兩。

4.統帥

關羽常年領兵作戰,又坐鎮荊州,曾水淹七軍,統帥能力居蜀漢將軍的前列;趙雲起初是作為劉備的侍衛頭領,後來出戰也多為先鋒,很少獨自領軍。統帥方面關羽勝出。

二人能力方面應該是差不多的,不管二人誰來守衛荊州,結果都是一樣的。

不過,如果能配上一位合格的軍師,二人的性格,趙雲會更適合守衛荊州。


新視界看文化


本題僅以《三國演義》來解說,與歷史不符的地方,請多諒解。

關羽大意失荊州,表面上是關羽驕傲自滿。本質上是關羽沒有正確理解和把握劉備和諸葛亮制定的“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意圖,為了蠅頭小利而不顧國家的戰略規劃,最後導致了荊州丟失,關羽本人身死,劉備為了奪回荊州兵敗東吳,蜀國元氣大傷,也永遠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

如果選趙雲守荊州,理論上講應該是守得住的。


一是趙雲個性內斂,比關羽更能如實地遵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規劃。如果趙雲守荊州,他會老老實實地按照諸葛亮的部署,一方面加強與東吳的團結,另一方面緊盯北面的魏軍,在沒有收到劉備和諸葛亮的最新指示前,他是不會自行其是,輕易出擊的。

二是趙雲性格較關羽更穩重。關羽守荊州時,孫權方面試探性地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女兒,便派諸葛瑾到荊州去提親。關羽居然大怒,說“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聯姻本是古代外交中常用的手段,再說關羽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不僅名正言順,而且門當戶對。如果關羽答應了兩家聯姻,完全可以進一步鞏固與東吳的關係,可任性關羽竟然拒絕了,同時也關閉了與東吳交好的大門。

要是換成趙雲,這種好事他肯定不會自作主張,也不會斷然拒絕,他會先上報劉備和諸葛亮,得到指示後再執行。即使拒絕,也會採取婉言謝絕的方式,不至於太得罪孫權。

所以從關羽和趙雲對比來看,如果用趙雲可能結果比用關羽好。可是一向看人很準,也善於用人的劉備,為什麼會派關羽守荊州呢?

劉備要奪取益州,除了留下諸葛亮和關羽外,其它人全數跟著劉備走了。之所以派關羽守荊州,肯定有劉備的考慮。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與劉備一同起家,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這一點是趙雲所不能比的。劉備留下關羽,一來是自家兄弟比較放心。二來關羽也壓得了陣,有他在,沒人敢不服氣。三來關羽的能力是劉備可以信任的。所以劉備最終選了關羽。

但劉備還是對關羽有不放心的地方,那就是容易意氣用事,所以又派出諸葛亮守城。關羽雖然傲氣,但經過華容道一事,對於諸葛亮的話,他還是比較聽從的。有了諸葛亮,劉備就比較放心地帶著龐統等人走了。

這裡還有一個本人的推測:劉備之所以讓關羽守荊州,可能還有一個不能明說的目的。那就是壓抑關羽的勢力,把奪取益州的功勞分給他人。

關羽在劉備營中的力量越來越強,最後事實上成了劉備之下的第二人。關羽性格傲慢,目中無人,經常遇事沒有事先請示彙報。劉備如果不提前做點技術處理,暗中打壓一下關羽,以後在劉備死後,可能無人能駕馭。所以他特意留下關羽,而把奪益州的功勞留給張飛等人。


華哥雜談


換趙雲守荊州,應比關羽更為恰當。趙雲應當更能很好地領會劉備和諸葛亮東和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意圖,既與東吳搞好關係,又牢牢守住了荊州。為何如此說呢?

主要與主將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性格決定成敗。

首先,關羽高傲自大,目中無人,恃勇生驕,雖能成事,終究必然還是會招致失敗。看看關雲長單刀赴會就知道此人有多驕傲,再看看他目中居然不把老黃忠放眼裡也可知道,關羽勇武有餘而智力不足,自恃而不能容物,所以他只能為將,不應為帥。可惜劉大哥還是把守荊州的這個重要位置留給了他,沒辦法,主要就是自家人用著是放心。

其次,再來看趙雲,同樣是勇武善戰,論武功不在關羽張飛之下。論智力、論大局觀、論政治才能,均在關張之上。何以見得?長坂坡之戰,截江奪阿斗,足見其勇。偃旗息鼓智退曹兵足見其智。剛入蜀向劉備提出的政見足見其能。勝不驕敗不餒,不意氣用事,取智取桂陵而不納投誠降將趙範之嫂而勉遭失敗,足見其大局和慎重。

所以用趙雲守荊州,一方面容人雅量和大局觀不至於得罪東吳,另一方面謹慎行事不至於讓東吳有機可乘,第三其勇武謀略足以震懾東吳,因而趙雲理應守得住荊州。

可惜劉皇叔任人唯親,而不是任人唯賢,下爛了一盤好棋。











廣州濮雲軒茶莊


謝謝悟空問答讓我遇到這個問題,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也忍不住要來回答自己的見解

《三國演義》中假如劉備把荊州交給趙雲去管理,讓諸葛亮幫著打理經營好幾年,那麼趙雲是可以守住荊州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趙雲智勇雙全

就單憑勇力而言,雖然關羽長得高大威猛了一些,但是趙雲的武功也是極高的。關羽因為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而名揚天下。但是趙子龍的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主母,那也是渾身是膽,英雄無限。關羽保護了兩位嫂嫂,趙雲又何嘗不是在萬軍從中救出了阿斗,要不是那位夫人自己跳井,趙雲也能把他背出來。

關羽的智力在於藉助了地勢,水淹了龐德于禁的七軍,好像很威武,但是還是沒有算到東吳的鼠輩來偷襲荊州。趙雲在街亭被攻破以後,親自上陣調兵遣將殺伐決斷,保護蜀軍安全退出戰場,其智力眼光能力遠在關羽之上。

第二,趙雲性格隨和

在《三國演義》趙雲的性格比較隨和,他不像關羽那樣,除了我哥哥劉備他就是天下老二,誰也不放在眼裡。關羽對孫權派來的使者說,虎女焉能嫁犬子。根本就不把孫權和江東放在眼裡,以至於人家算計他的時候,他還什麼都不知道,太自以為是,太目中無人了。

這個事如果是東吳使者來跟趙雲來結親,我看趙雲一定會先招待下來,讓後給劉備諸葛亮去信,問了主公和軍師的意見以後,在做出相應的對策。怎麼會說出那種目無尊長又得罪人的話。

第三,趙雲心思縝密

趙雲的心思的確很嚴密。比如《三國演義》那次東吳的使者暗中跟孫夫人聯絡,想要騙走孫夫人,被趙雲撞到了。趙雲一面叫人去通知諸葛亮,一面親在待人去追趕阿斗。最後留下了阿斗。後來張飛來了要殺孫夫人,趙雲說殺主母不好給勸住了。想的都是很周全的。如果孫夫人讓關羽撞見了,關羽可能會一刀把孫夫人砍成兩半,因為關羽會認為這是在背叛劉備。畔者當斬。

趙雲如果來守荊州,沒有劉備諸葛亮的命令,他不會主動去跟曹操開戰。因為他知道劉備在漢中跟曹操大戰,消耗很大,如果兩面作戰,消耗會更快。一個國家沒有這麼多的能量同時消耗,趙雲只會嚴防死守,做好防衛,絕對不會讓東吳的人偷襲。


所以我覺得如果讓趙雲來守荊州,那還是很有可能守住的。

或許我說的不是很正確,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可以寫在下面,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妖火讀歷史


陸小雞讀歷史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 是因為趙雲在三國演義裡描寫太完美了,粉絲太多了,甚至都有人覺得趙雲比呂布武藝高。。。

以上問題不會出現的,因為無論怎樣,都輪不到趙雲去守荊州

先說說趙雲和關羽的區別吧 : 同樣是單槍匹馬,千里走單騎的時候,廖化、周倉、裴元紹等輩一聽說是關羽,個個搶著跟隨,周倉甚至願意當一個“牽馬擲凳”的步卒 ……相比趙雲,周倉是一萬個不服呀 ,多處受傷任然敢繼續挑戰。

有人說當時關羽只是成名比趙雲早。其實後期也一樣的,即使趙雲長坂坡、劫江救少主等光輝事蹟後 魅力、服眾方面任然比不了關羽。身為得力骨幹,劫江救阿斗時候孫尚香都不怕趙雲,竟以“家奴”相稱。相反關羽,水淹七軍,各地勢力分分相投,嚇得曹操打算遷都……

趙雲只適合為將,沒有當帥,都督一級的能力 ,相比呂布、關羽……都說呂布無謀,個人覺得他挺有魅力的,起碼有一點帥才。同樣白身,呂布從長安城出來,身上也是什麼都沒有,卻能短短几個月時間拉起一支隊伍然後割據一方和曹操抗衡,幾次殺的曹操差點喪命。(呂布最終輸很正常,有幾個人能幹得過曹操?) 趙雲單獨創業的話估計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趙雲早期是公孫瓚手下,後來才轉投劉備,軍中威望自然比不上關羽,用關羽鎮守荊州是最合適的人選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這種戰略,只有雙方都同意才行,單獨一方一廂情願有什麼用?

關羽之所以丟荊州是因為自己主動出擊曹操,威震華夏,擴大了劉備的勢力,影響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的劉備集團已經到達頂峰,氣勢高過曹操,孫權當然坐不住了,才形成了曹孫聯軍,算被小人暗害吧~(對方又是司馬懿、又是曹仁、滿寵、又是徐晃、又是呂蒙又是陸遜。。。個個一等一人才,明的、暗的、陰的都來,誰守的住? 只能說劉備勢力當時太順了,整個集團有點驕兵)

要是趙雲比關羽守荊州更好,為何劉備入川時諸葛亮不派趙雲守荊州 ? 諸葛亮難道不懂荊州重要性? 什麼趙雲聽話關羽不聽話,諸葛亮故意害死關羽 ,這種說法純屬扯淡~


嶽西小毛哥


這個問題應該換成:為什麼關羽守不住荊州?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第一,我們要搞清楚在五虎上將裡面,為啥單單派關羽守荊州?主要是劉備對關羽是非常的看重和信任的,一直長期讓關羽擔任自己的副職,所以才把當時佔蜀漢國土一半的荊州交給關羽來守備,千里走單騎應該也是劉備如此信任關羽的原因之一吧!至於其它人選劉備是不會放心的;

第二,我們要搞清楚關羽守荊州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關係狀態是啥樣的?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立的雛形基本確定了,此後一段時間劉備集團的勢力日益強盛,孫權集團於217年向曹操集團請降,緩和了之間的關係,孫權開始惦記上了荊州,加上219年關羽北伐曹操,水淹于禁七軍,曹操派兵增援,孫權面臨的壓力就更小,趁火打劫正當時;

第三,我們要搞清楚關羽及其在荊州的對手戰力情況到底如何?關羽在北伐曹操的時候,孫權方面的是呂蒙,對此人關羽是防範了的,在江陵也留了重兵,結果呂蒙白衣渡江,騙過了關羽,加上關羽用人及方法不對頭,留守在江陵、公安的糜芳、傅士仁投降了,一下把關羽撂坑裡了,加上此時的孫權還特意聯合了曹操前後夾擊;

第四,我們要搞清楚關羽失守荊州確如《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是因為大意嗎?我們都被神化了的武聖關羽矇蔽了,作為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作為一名軍事統帥,關羽是不合格的。這與關羽高傲單純的性格,缺乏複雜情況下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有關係的。在劉備集團內部他根本看不上黃忠、馬超等人,有時候諸葛亮的意見都不聽,那兩投降的主也是因為關羽動不動就要處罰他們;對孫權集團更是咄咄逼人,激怒了孫權集團;

好了,搞清楚上面的原因,我們再派趙雲去守荊州,會有啥結果呢?基本上關羽身上的這些缺點,趙雲都沒有,奈何只缺一項:劉備的信任。在執行諸葛亮的鉗形攻魏計劃時,趙雲是忠實的聯吳抗魏政策的支持者,定不會樹敵孫權集團,如果這樣發展的話,真有可能沒司馬氏啥事了……。哈哈哈,奈何歷史就是歷史。🙏


天下本就許多事


如果換趙雲守荊州,能夠守住荊州嗎?

諸葛亮率軍入川時,在僅有的關羽,張飛,趙雲三將中,究竟選取誰留守荊州,是三國故事爭議最大的一個話題。因為關羽守荊州,最終失敗丟掉了,各種試圖換將帥的想法被提出,探究一些假設方案,分析如果這樣能否守好荊州,提問也是這類話題之一,以下試作分析。

詬病關羽失誤的,主要有驕傲自大,拒絕孫權求親這件事。但是,不難看出,在和親求平安中,以孃家身份送出女兒的一方,往往處於受制於人,被動不利地位。嫁出女成了談判,交涉的人質。



別的不說,同時期呂布曾經送女兒與袁術兒子結親,孫權更是親身送妹妹孫尚香給劉備,可是結果都不歡而散,反目成仇,並沒有達到當初設想的聯手對敵。關羽即使答應送女兒與孫權結親,在這些以地盤為賭注的梟雄操縱下,最終難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加上這樣的事,起碼需要劉備知道,而荊州,西川相距遙遠,信息傳遞不便,關羽本身又不太待見孫權為人處事,就肯定不會成就這件事。



駐守荊州最大的責任,就是確保安全不丟失,這一點,諸葛亮在交付印綬時,只說了非常簡略的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不能說這策略不對,但顯然不全面。相比之下,趙雲的武力不用說,性格上也比較謹慎,沒有關羽的驕傲自大,似乎很合適。但以當時的荊州而言,僅憑這些,好像還不



夠。因為留給守衛將領的荊州,自身實力有限,難以獨自承擔兩個方向的壓力。而且,在各位逐鹿者眼裡,光憑外交手段,好話,拖延,耍賴等等恐怕很難真正湊效。因此,結論是:要真正守護好荊州,不是置換荊州守將,而是要更換益州大本營的決策者。或者是,劉備諸葛亮的思想要大開竅,不能一根筋,一條道走到黑。


流譽後


守不住的概率還是要大些,這並不是說趙雲的能力不行,恰恰相反,在三國之中趙雲不論武力或是帶兵打仗都很不錯的,然而要守住荊州這些還不夠。而趙雲守不住的原因大致有這幾個點。


1.能力。

這個能力主要是指調兵遣將的能力,而非衝鋒陷陣的能力。全域的戰爭不是一地一陣的得失,對將領的要求更高,能夠調動各地的兵力,指揮得當更不是隻有衝鋒陷陣能做的到的,而荊州主防不主攻,更考驗領軍的人,這個時候守荊州不只是一員虎將,而需是一位帥才,整個三國趙雲在這方面並沒有足夠的描寫。關羽與劉備征戰一生,兵陣之事比趙雲更好。




2.威望

一州之地,尤其是這個地方還是重要的戰略地方,對劉備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而安插的鎮守將領除了能力,還得有很高的威望。劉備封將前後左右,首推關羽,而趙雲卻沒有入選,再則關羽一生追求劉備,對劉備來說就和親弟一樣,對於一群征戰沙場的將領來說,趙雲無論官職和威望都是不夠的,而關羽卻能讓他們無異議。關羽在決斷更是可以當機立斷,這個趙雲再次不如。


3.環境。

當時荊州北靠曹魏,南臨孫吳,兩強之間生存沒有一個名震天下的猛人鎮守,估計早沒了。關羽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斬顏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這些前期的功績天下誰人不知,趙雲雖有七進七出,但是傳播的肯定沒有關羽的遠和大,加上關羽傲視天下的氣勢,真沒幾個敢動的。孫曹聯手與其是奪荊州不如說是殺關羽,關羽不死必再來奪荊州,而到時候荊州得用多大的力量去防守,不言而喻。尤其是鎮守荊州時期的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這也是實打實證明關羽乾的還不錯。趙雲是否能做到同樣的水平要打問號。




再細細思量,劉備能放心有能力鎮守荊州的除了關羽,真無第二人。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有隻願二哥不是這樣的結局。

開心回答,勿噴勿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