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讀《黃帝內經》而開宗立派的中醫大家,真的對嗎?

《黃帝內經》作為我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古往今來,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它。由於其中記載了大量的中醫理論基礎,所以一般人們都將其當成一部偉大的醫術。但至今為止,能完全讀懂它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碎片化讀《黃帝內經》而開宗立派的中醫大家,真的對嗎?

縱觀歷史上的那些中醫大師們,他們不需要對整部書能夠融會貫通,只需要對《黃帝內經》中的部分內容有所感悟,就可開宗立派,成為一代中醫大家。由此可見,《黃帝內經》絕對是博大精深,值得人們探究。在歷史上,這四位中醫通過對《黃帝內經》的研究各自發展出了自己的中醫派別,已然是出類拔萃的成績,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寒涼派,創始人劉完素。他多年潛心研究《黃帝內經》後,抓住《黃帝內經》中火熱症這個關鍵,將火熱症從十多種擴大到五十多種病症。最終他認為,“火熱”是導致人體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張以“寒涼”思想治之。

碎片化讀《黃帝內經》而開宗立派的中醫大家,真的對嗎?

攻邪派,創始人張從正。他認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邪去而正氣自復也”。不管何因致病,只要將邪氣攻出體外,病自然就好了。為此,他將《黃帝內經》中“汗”“吐”“下”三法用到了極致。

補土派,創始人李東恆。他抓住《黃帝內經》中“脾為後天之本”的關鍵,認為正氣(元氣)是健康之本,而脾胃是正氣產生的本源,也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一旦損傷,會導致整個機體虛衰,而百病由此產生。因而,他治病以升舉中氣,溫補脾胃為主。

滋陰派,創始人朱丹溪。他抓住《黃帝內經》陰陽調和的關鍵,認為人之病多因“陽有餘而陰不足”,具體地說就是“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在治療上主張用滋陰降火之法,認為“補陰即火自降”。

碎片化讀《黃帝內經》而開宗立派的中醫大家,真的對嗎?

這四位中醫都是中醫大家,尤其以劉完素,李東恆最為有名。他們的思想都有些道理,甚至實際應用也出類拔萃。但很顯然,他們每個人的觀點,僅僅是《黃帝內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對於中醫來說,可能皆大歡喜,有所充益,但對於想徹底讀懂《黃帝內經》這本上古醫術而言,只是添磚加瓦而已。

也就是說,這些中醫只需抓住《黃帝內經》中的部分內容,讀懂,吃透,即可開宗立派。到了今天也有人這樣幹,前些年不是出了些什麼“桂枝派”“附子派”嗎?

碎片化讀《黃帝內經》而開宗立派的中醫大家,真的對嗎?

不是說這種做法不對,只是這樣一來,《黃帝內經》被歷史上的各宗各派,分割,撕碎。雖然治病經方流行,但卻失去了讀懂《黃帝內經》這本上古醫術的正確方法。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醫師,反反覆覆,在體會著,琢磨著,感悟著,詮釋著,並將自己的感受,心得記錄下來。原以為會給後世的人們所啟示,然而所有的人最終會發現:“我們一輩子在這座大廈裡轉悠,可並沒有找準出去的路,只是為這座大廈添磚加瓦,使得大門更加遙不可及”。那麼,對於《黃帝內經》這本上古奇書,大家怎麼看呢?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點擊關注,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