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些地方具备一切机械化养蜂的条件,为何养蜂却难以机械化?

姚雅君


还不能说国内具备养蜂机械化的一切条件吧!就算是村村通路,能实现机械化也非易事。



首先,资金投入一般蜂农是承受不起的。

如果是传统养蜂,搁些蜂箱蜂桶就可以养,投入不大,家家都可以尝试养蜂。但如果是机械化养蜂,投入就会很大很大了。

既然是机械化养蜂,那蜂群数量就得几百以上。这几百群蜂所需要的蜂箱蜂具等就得好几万,如果是买蜂就得数十万。


然后就要有养蜂车,这是机械化的第一步。最便宜的养蜂车也得上十万,几十万,近百万的也不是稀奇。

还得取蜜罐装流水线,这一套设备起码得几十万以上。

这几样最基本的养蜂机械设备,有几个蜂农能买得起?有几个人敢买?

中国蜂业能否实现机械化,个人是很难办到的啊!必须把养蜂当作开公司办企业,有专门的人才和资金投入才可以。

可是目前,生产蜂蜜的人是难赚钱的,卖蜂蜜的才能发财(真蜂蜜假蜂蜜都可以)。谁敢投身现代化养蜂业?谁愿意砸钱冒险呢?


追花精灵


众所周知,国内饲养蜜蜂的数量目前全球第一,蜂产品产量也是全球第一,尤其是蜂王浆的产量,占到了全球的90%以上,但是中国的养蜂形式又与西方国家有着显著区别,那就是机械化程度低,人均养蜂数量少,养蜂人群多,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国养蜂数量和规模都名列世界前模,但是销售价格却非常低。

关注蜂部落的朋友可能都看过蜂部落对新西兰蜂场的采访,从采访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说技术,我国的精细化养蜂技术并不比西方国家差,要说机械化养蜂,我国目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机械化养蜂万事俱备,为何就难以上道?

一、粗放养殖与精细化养殖

蜂部落认为,我们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两个概念,那就是粗放养殖和精细化养殖。

粗放养殖:粗放养殖是目前西方国家正在使用的养殖方法,方法是大面积少量的饲养蜜蜂,以大型公司流水线形式饲养,养蜂人与上班人员没有差别,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检查蜂群频率低,饲养规模巨大,一般以数千箱蜜蜂养殖为标准。

精细化养殖:精细化养殖是我国目前养蜂的主要形式,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对于蜂群布局没有严格要求,一般一个家庭养蜂100箱左右,上规模的家庭养蜂以专职形式为主,没有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时间自由安排,检查蜂群频繁,没有形成公司形式的饲养方式,养蜂人有别于一般上班人群。

二、技术对比

要说技术,其实精细化养殖技术相比粗放养殖技术,技术要求更高,也就是说,我国的养蜂技术并不比国外的粗放化养殖差。在用药方面,国外要求更高,对蜂药的管理更加规范,相对来说我国略有不足,但是这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无非就是提高蜜蜂用药的规范和标准。

三、我国蜜蜂机械化养殖究竟缺了什么?

第一:权威

虽然我国关于养蜂的相关组织和部门很多,但是没有一个组织或者部门是能够真正令消费者可以认可的。很显然,虽然我国的蜂产品多种多样,但是最终产量最大的还是蜂蜜与蜂王浆,由于蜂王浆造假困难,个人消费偏低,主要以出口为主,蜂王浆属于蜜蜂的分泌物,质量上相当统一,无法改变质量,所以我国的蜂王浆销售上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除了蜂王浆以外,蜂蜜的是我国另一蜂产品的主要来源,但是蜂蜜的质量上问题就多了,养蜂人的问题是一个,检测标准又是一个问题,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目前西方国家的蜂蜜检测标准以美国的FDA检测标准为标准,我们直接以这个标准为标准就蜂蜜质量问题就解决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国内的哪个组织或者部门能够证明蜂蜜的检测标准是遵循美国FDA检测标准的?

我国的蜂蜜并不缺少市场,大量的进口蜂蜜在我国大量销售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来自西方国家的蜂蜜几乎都是以美国FDA检测标准为准的。蜂部落在采访新西兰蜂场的蜂友的时候得知,新西兰蜂场的蜜蜂都是注册在新西兰一家大型蜂业公司旗下,而这家公司就是权威,消费者信服,但是在我国就缺少这样一个机构或者组织。

第二:思想

国内蜜蜂的精细化养殖以家庭为单位,很多养蜂人不愿意将技术分享,大型蜂业公司没有将机械化养殖流水线形式运营,最多的就是将蜂产品的运营进行了细分,销售蜂具的就销售蜂具,销售蜂蜜的就销售蜂蜜,没有形成产业链,各个蜂业公司各自为阵,饲养还是难以机械化。

第三:安全问题

国外机械化养殖以粗放式养殖为主,一般一个蜂场蜜蜂数量在十几二十群左右,多的也就30来群,大面积投放,检查频率低的时候可以达到几个月检查一次,而我国的称得上蜂农的养蜂规模都在100群以上,全天24小时监管,几乎每天检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无法做到的,那就是

将数十箱蜜蜂放在野外几个月不守候,目前国内难以做到。

第四:工作精细化问题

西方国家的养殖方式将工作精细化,讲究专人做专事,他们将养蜂过程分为蜂群检查部门、蜜蜂研究部门、育王部门、交尾部门、取蜜部门等等,而我国目前的是一家人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其实对于这点来说,如果公司化运作,在我国还是能够做到的。

四、机械化养蜂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权威

还是上面的问题,根据新西兰蜂场蜂友的介绍,西方国家拥有能够让消费者信服的蜂业机构组织,虽然我国虽然蜂业机构组织多,但是能够真正让消费者认可的没有,就算打上了某机构认证或者检测的蜂蜜,消费者对该机构了解不够,并不清楚检测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安全

粗放养殖的核心是无人看守,而大量的蜜蜂散在野外,这个安全没有保障。

第三:优惠

目前我国给农产品的运输上有了很大的优惠,最为显著的是高速免费,但是这种免费仅限于农产品的运输,除了运输农产品之外,其它时间的车辆高速不免费,如果实行粗放养殖,油耗对于蜂业公司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消耗,高速过路费也是一笔巨大的消耗,所以是不是能够放宽蜂业公司的其它车辆过路费免费是一个问题,比如粗放式养殖,大型蜂业公司多地区建立基地,必然涉及大量过路费,这个费用造成蜂业公司负担过重。

五、后记

如今国内蜂蜜市场越来越混乱,很多朋友会说是不是蜂蜜行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实恰恰相反,蜂蜜市场的混乱并没有导致蜂蜜无法销售,导致的是大量的国外蜂蜜在国内畅销,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蜂蜜市场并没有减少,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调高,社会对蜂蜜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专业的公司进行投入,加速蜜蜂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所以在蜂部落看来,蜂业市场的混乱,并不会加速蜂业产业的衰退,反而是一种蜂业新形态的开始,而这种新形态,会加速蜂业规范化的产生。


蜂部落


中国蜂业机械化的难度,延续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艰难,大致由三个方面决定的。

首先,养蜂业的政策影响最大。机械化存在的条件,是基于运输交通规费,中国养蜂人还没有真正享受到宋心仿老师争取到的“养蜂车高速免费的”绿色通道政策(一些地方高速公路使用各种借口违规收费),2018年中下旬就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先是要“检疫证”才免费,后扩大到很多省市直接取消运蜂的“绿色通道”,无形之中,过路费加重养蜂人沉重经济负担。

其次,蜂产品价格和声誉受到钳制发展。近年来,由于个别被高额新型保健品返利趋势进行道德绑架的医生、专家等社会名人,肆意攻击抹黑蜂产品健康价值,直接导致蜂产品价格日趋艰难,消费者心里杯弓蛇影,真的蜂蜜都不敢购买。蜂农收入下降,生存都出现问题,如何敢想养蜂机械化了。

最后,现有养蜂模式影响发展滞缓。跟西方成片、一个团队管理成千上万箱蜂相比,我们的现状,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管理一个蜂场,有的是夫妻两人,零散的劳动分散和蜂场设置,导致机械化使用成本增加。没有哪一家蜂场愿意拖着一个吊车跟着到处转场卸蜂箱,油费都不够。

总而言之,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西方养蜂是种享受职业,叫“养蜂家”,我国养蜂人大多因为辛苦,不同程度患有肩颈腰疾病,叫“蜂农”。但是,虽然目前蜂业机械化还有一段较远进程,但是终究会来的,因为社会进步只会向前,就看谁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养蜂人的幸福日子就来了。


蜂盟吴先生


首先,养蜂大多为农民,投资太大!效益不高!人工相对低!下游产业待开发和延深(比如各种农作物的授粉等),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幸福蜜园V13754700868


所有产业都要面对一个(卖)字,要实现养蜂机械化,就要有个产销一条龙的团队才行,不是产出大量好蜜才卖一万几千元一吨,收购商见丰收量大还要砍价,再说受粉业务只能针对大农场,在农村一家一户的谁给你受粉费,人太多也是不能机械化的原因。


业余养蜂中


没有蜜蜂,世界只能生存4年,这是必然规律,


乡村唐老丁


现在养蜂人中年纪相对偏大,养蜂苦,劳动强度大,对工作责任心要求高,人们对养蜂业普遍不理解,养蜂人社会地位低,养蜂属于农业,养蜂人属于农民,这些成了年轻人对养蜂望而却步,不愿意接手的主因。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城里打工。


杨玉梅394


说到底还是,中国现在的养蜂业,仍然还是一个弱势行业。

养蜂者收入少,利润低,且辛苦,青年人大多不愿意进入,仅靠一批中老年人维持养蜂,所以要想实现机械化养蜂难度确实是大。


丁运忠养蜂场


养蜂工序简单且条件趋于天然,这个行业完全不具备机械化发展的潜力。莫非要蜜蜂采种的花的蜜然后对蜜蜂进行一只只的登记造册。一个完全不会向机械化发展的行业。


光阴走马


养蜂业岌岌可危,势必来一场变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