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擠泡沫” 港新經濟股告別高估值

今年港股市場放寬了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門檻後,一眾新經濟公司蜂擁赴港。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共有179只公司赴港IPO,其中新經濟公司為18家,佔新股公司10%。然而目前這18家新經濟股中,14家破發,破發率78%;較發行價跌幅超過30%的高達8家,最高破發64%。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新經濟股承受著估值偏高、盈利情況不理想和大市走弱等壓力,破發率高企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但是長期來看,雖然新經濟股目前表現欠佳,但港股市場輸入更多新鮮血液是未來轉型的必然選擇,“擠泡沫”也有助於市場和企業的長遠發展。

高估值“泡沫”破裂

今年港股市場迎來IPO大年,尤其是4月推出上市新政後,放寬了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門檻,允許“同股不同權”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對新經濟公司大大提高了吸引力。萬得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7日,共有179只公司赴港IPO,募集資金總額為2567.48億港元,已經達到去年IPO募資總額1226億港元的兩倍多;其中新經濟公司為18家,佔新股公司10%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經濟公司數僅佔新股總數的10%,但其募資額卻達到了1155.07億港元,佔新股總募資額的近45%。

新經濟股的高募資額,不僅體現了市場對新經濟公司的追捧,也意味著過高的估值泡沫。首先,港股市場今年創下歷史新高,牛市頂部的市場符合了估值偏高的特徵。今年上市,自然會同步市場,獲得相對較高的估值;其次,港股市場新經濟公司較少,並且此輪上市的不少公司都是未有盈利的,因此其估值難免被市場與行業內其他標杆進行對標,甚至美股或其他市場上同行業龍頭標的,估值泡沫在所難免。

泡沫既然存在,就必然面臨“擠泡沫”的陣痛。萬得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7日,今年新政後上市的這18只新經濟股中,有14只跌破發行價,破發率高達78%,其中8只跌幅超過3成。跌幅前5的分別是維信金科(港股02003)跌63.8%,歌禮制藥-B(港股01672)跌56.6%,匯付天下(港股01806)跌48.8%,51信用卡(港股02051)跌48.2%,捷利交易寶(港股08017)跌47.7%;而市場關注的新經濟明星包括華興資本控股(港股01911)(-39.7%)、百濟神州-B(港股06160)(-28.7%)、平安好醫生(港股01833)(-24.9%)、小米集團(-22.1%)、美團點評(-9.0%)、海底撈(港股06862)(-3.8%)也紛紛難逃破發命運。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新經濟公司盈利多數並不足以支撐相對較高的估值,因此破發符合市場規律。另一方面,市場資金面收緊,投資情緒年內一再受到打擊,新股得不到足夠資金的支撐,破發也無法避免。在牛市尾部,市場震盪下行初期炒新行情或還能稍作維持,而當下,數只新經濟股上市當天已難逃破發厄運。

優質新經濟公司前景仍看好

雖然新經濟股的表現不斷下探投資者的心理底線,但是仍然有很多新經濟公司瞄準港股市場,躍躍欲試。據悉,今年餘下的時間內,港股可能還將引來多家明星公司IPO,包括新東方在線、貓眼、滬江英語、寶寶樹、兌吧、土巴兔、微盟等,香港市場正在轉變為“新經濟公司的中心”。

而業內人士表示,港股市場擁抱新經濟,是市場轉型的必然之路。在今年以前,港股市場上的新經濟股寥寥無幾,而僅騰訊控股(港股00700)這一家,就足以撐起逾10%的市值。放眼美股10年與港股10年,可以看到美國標普500指數自2009年3月見底後已經上漲了4倍多,與2007年高點相比已經翻倍。而港股今年初高點與2007年高點相比,僅上漲1300多點,港股原地踏步,“失去了十年”。與美國市場在牛市表現中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港股市場中新的成分太少,更多的還是代表地產、金融、基建這些重資產的“舊經濟”公司,科技股屈指可數,新經濟公司更是鳳毛麟角,炒來炒去,還是十年前上市的那些公司。而美股市場上科技股的風頭一浪高過一浪,更是成為此輪牛市中漲幅最大的板塊。並且帶動著一大批新經濟公司獲得資金的青睞,股價一路上行。此前因為制度的原因,很多中國的科技股巨頭也遠赴美國上市,這給港股市場上了生動的一課,也為未來的轉型指出了明確的方向。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科技公司、生物醫藥公司在香港上市,陳舊的恆指與港股市場會騰籠換鳥、輸入新的血液。而這些公司的發展潛力,會在下一輪資本市場繁榮之時成為帶來豐厚的回報主力。

此外,目前新經濟股處於被動的“擠泡沫”階段,對於其本身而言,也並非壞事。事實上,在目前全球經濟預期下行,貿易摩擦前景不確定,投資情緒大幅受挫的情況下,泡沫的破滅在所難免。長期來看,股價終究要回歸到其公司盈利的基本面上,這不僅有利於投資者看清真正的優質企業,也有利於行業將注意力從資本的操作轉向實業的發展。相信港股市場在經歷過這輪新經濟“擠泡沫”的陣痛後能成為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將具有實力的新經濟公司留在中國市場。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