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蒸发超一万亿,持币者破产了,信仰者还能守住底线吗?

在区块链行业陷入寒冬时,11月中旬后的“比特币雪崩”的话题更是像冬季流感般愈演愈烈。

11月15日,比特币跌破6000美元关口,创下新低,“比特币暴跌”的话题一度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第四位。

11月19日-20日,全球各大数字货币交易所比特币币价开始跌破5000美元大关,随后更是一路失守,跌至4500美元,抵触4100美元,再创新低。

11月21日,比特币价格处于震荡期,提到4450至4550美金的支撑位。

11月22日,比特币开盘价格有所反弹,甚至有人预热比特币价格要应该要突破4750美金了。但目前“比特币蒸发一万亿”的话题在新浪微博热搜榜,仍在发酵。数字货币整体市值仍徘徊在1500亿美元,一周之内蒸发了400亿美元。


比特币蒸发超一万亿,持币者破产了,信仰者还能守住底线吗?

比特币的币价,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国内、国外各大主流媒体均关注了“比特币暴跌”的新闻,对比特币价格为何一再跌破关口的原因大肆谈论,对比特币属性的探讨再掀热潮,对数字货币币值整体萎缩的影响再三预测。这场震惊全球区块链圈的“比特币暴跌”事件,到底“缘”起何处?去向何方呢?

亏损85%,“跌”到破产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各大论坛,因为比特币暴跌而亏损的玩家们哀嚎一片,都是玩家“亏损”“返贫”“亏血”的声音,甚至有玩家发文称“资产跌去85%算不算破产,如果算,我宣布破产”,也有玩家称“这是跌没一栋楼啊”。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最冷暖自知的便是矿圈。持续下跌的比特币币价已经支付不起矿机的成本价,根据鱼池的关机币价列表显示,综合电费0.45元与当前挖矿难度算,已有数十种矿机达到了关机标准。

当挖矿收益完全不够支付电费时,大多数矿工选择了关机,甚至“矿机称斤卖”的新闻更是开启了刷屏模式。

在矿圈链条上,甚至早已有矿机产商、矿池因为亏钱,算力太小了的原因无奈选择了停止运营。11月6日,BCTT这家算力一度占据全网15%的老牌矿池,公开发公告称:11月15日关停所有挖矿服务器,11月30日起无限期停止运营。这家在比特币矿池份额前十排行榜中的矿池也败在“比特币雪崩”中。

比特币蒸发超一万亿,持币者破产了,信仰者还能守住底线吗?

币圈、矿圈的更多玩家陆续选择“止损”,这也证明比特币陷入了共识危机。虽然比特币自诞生以来,类似的情况出现过诸多次,2015年比特币还并不是全球共识的时,比特币币价跌破1000,已经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恶略影响,但充满魔力的比特币每一次都可以“触底反弹”,而此次比特币暴跌为何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呢?我们且看比特币暴跌原因是什么?

比特币蒸发超一万亿,持币者破产了,信仰者还能守住底线吗?

“跌跌不休”,比特币暴跌内幕复杂

BCH硬分叉算力之战是比特币暴跌的导火线。

何为分叉?

数字货币社区对原有数字货币社区技术共识产生分歧时,在原有链上再分出另一条链,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币种。并且,分叉的算力会影响原有币的稳定交易,也会导致稀缺性更差,因此会引发算力之战,以求主导权。

2017年8月,作为比特币分叉币的BCH诞生了。2018年11月15日,BCH进行第二次“硬分叉”,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01:52起,BCH公链开始实施协议升级,从块高度556766起,BCH硬分叉算力大战正式开始。

11月16日,比特币的全网算力从60PH/s下降到42PH/s,而BCHABC和BSV其综合算力则从分叉前的3200PH/s快速上涨到了7000PH/s。分叉后100小时,Bitcoin ABC的算力重返80%,已经超过最开始分叉时的65%。

这场算力大战不仅让比特大陆和澳本聪都处于烧钱状态,使得比特大陆和澳本聪持有的比特币成了比特币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还使得比特币持有者产生信任危机,他们避险心理和抛售行为加剧,这都是“点燃”比特币暴跌的导火线。

如果说,BCH硬分叉算力之战是比特币暴跌的导火线,那么,火线的源头是什么呢?

根据CoinMarketCap数字货币全球走势图显示,一共2071种数字货币,整体市值徘徊在1500亿美元,一周之内蒸发了400亿美元,数字货币总资产数额正在严重缩水。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虚拟资产纳入监管将其合法化,这是数字货币集体暴跌的一个直接原因。

11月1日,中国香港证监会发布了针对虚拟资产的新规,将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管理公司及虚拟资产基金分销商纳入证监会的监管范围。

11月16日,美国SEC宣布处罚了加密货币初创公司Airfox和Paragon Coin Inc.,并发布了《数字资产证券发行与交易声明》,宣布对两个1CO项目进行处罚,并要求其将已发行的代币登记为证券。

11月21日,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对USDT涉嫌操纵币价,导致了去年年底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波动,进行调查。

除了以上两点原因之外,快速崛起的数字货币根基不稳,可能才是寒冬季集体暴跌的核心原因。

区块链技术这一新兴概念带来的红利期轰轰烈烈而去,由新兴概念推动数字货币暴利增值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资本渐渐离场、没有新韭菜进场的时候,构建在整个根基不稳的数字货币“大厦”开始摇摇晃晃。

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很多共识都建立在个体之上,比如,数字货币市场是基于USDT基础之上的,USDT大概市值20亿美元,数字货币1500亿美元市值,基本上是100倍杠杆,靠USDT撑起来的数字货币市场本身就是不稳的、甚至是虚假的。

同类比较一下,大家就会更加清晰,数字货币市场本身根基不牢固。富达投资管理的资产大概2万亿美元,而数字货币市场市值一共才1500亿美元,并且还是建立在稳定币USDT基础上的。

避险属性:比特币的终究价值何在?

比特币“被死亡”了很多次,但这次全球数字货币集体暴跌,使得比特币信任者对于比特币的属性和价值产生了怀疑:一度被誉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真的可以成为避险性资产吗?

我们大概了解一下避险性资产的属性,目前具有全球共识的避险性资产是黄金和避险货币(由主权国家发行)。

黄金作为自古以来全球性等价物交换的筹码,总量一定性、稀有性、性质稳定性使得黄金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有共识的避险资产。

目前全球认可的避险货币有美元,这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有关系。但凡是可以成为避险货币的,其属性一定是世界公认的。

综合上述来看,比特币还未具有全球共识,并且还受到多个国家央行打压,是其可能不具备避险属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并且,对标以上这些公认的避险资产的性质而言:

  1. 比特币的体量与黄金的体量相比,就是蚍蜉撼大树。据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全球黄金储备量为33726.2吨,价值1.42万亿美金。比特币在市值顶峰期,也不足黄金价值的零头。
  2. 比特币全球交易无法做到无缝兑换。全球范围内黄金ETF交易与众多金融机构的加持,几乎能够做到无缝兑换,而目前美国SEC对比特币ETF还迟迟未决。
  3. 增持和减持的属性完全相反。全球开始对黄金增持很可能是人们对货币信任不足,对未来经济形态不看好的情况;但投资比特币的原因只是看涨而已。

本次比特币暴跌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都是外部原因导致的持币者对比特币失去信心,大量抛售行为则是持币者主观能动选择的避险方式,因此,比特币再何谈避险属性呢?

返璞归真,也是一种健康

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作为与区块链技术相辅相成的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技术下最具共识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币价的一次次起伏,一次次引发全体持币者对比特币属性和价值的讨论,这也不失为一种促使比特币价值回归的方式。同时,比特币的价值也是由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模型的成熟程度而定的,在数字金融系统性风险大爆发后,全行业开始重视风控管理以及金融体系设计。

对此,奔跑财经总编秦鑫谈到:感觉这一轮币市的连续暴跌,是一次风险的大释放。就如一个病殃殃的人终于大病一场,往往这个时候才会治疗和修复一些病状,而这时候各种症状也会凸显。币市也如此,现在散户大都已经被套牢,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再抄底,生存空间再次被挤压,弹尽粮绝的现象十分的明显。换个角度讲,这一轮币价瀑布式暴跌,有一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感觉,击破的是“信仰者”,打穿的是币圈大户以及数字银行,比如做币抵押的业务相关。长久来看,病总会慢慢好起来,元气恢复后抵抗力也会更强。符合市场规则和商业逻辑,区块链行业才能长久助力实体,比特币也才能健康交易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