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被誉为“神州第一坛”

说到北京的寺庙,就不能不说戒台寺。戒台寺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而久负盛名。戒台寺同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戒坛、浙江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中国三大戒坛”,而戒台寺的戒坛规模又居三座戒坛之首,故被誉为“神州第一坛”。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在佛教中的地位

戒台寺坐落于北京京西门头沟永定镇马鞍山麓,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风景秀丽。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庙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这里修建了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所以又名戒坛寺。戒台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戒台寺的戒坛可以传授中国汉地佛教最高等级的菩萨戒,因此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高授戒寺庙之一。又因戒台寺拥有辽代道宗皇帝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所以,从辽代至元代中期,戒台寺一直被视为北方律学的中心。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一进戒台寺,山门殿前的一对威武的雄师肯定会引您驻足。这对石狮是戒台寺护法的象征,是由清代高僧实山上人所雕。实山上人当初来到戒台寺是石匠,是他一锤一錾,亲手雕刻了山门前这两尊石狮。狮子雕凿过程也是他修佛的过程。每凿一锤,念佛一声,待工程完毕后他便留在戒台寺秉戒为僧并且发宏愿,十年不说话以忏悔以往说过的错话。所以有诗句“改业修心易,多年不语难”,说的就是这位石匠出身的高僧。

在观音殿前台基的边缘,围护有一道青石栏,石栏为狮头望柱,从北向南排列,共雕有17头大狮和8头幼狮,狮子雕刻工艺讲究,造型灵秀,可与卢沟桥的石狮相媲美。光绪十七年,隐居戒台寺的恭亲王在其下方改了三间书房作为自己的读书之所,经常以狮为伴,啧啧称赞。这组石狮是戒台寺的精品文物之一,象征着富贵和吉祥。有民谣曰:“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流水。”

憨态可掬的石狮子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戒坛殿是戒台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位于寺的西北部,为辽代法均大师创建。坛基以精美的汉白玉雕成,整个戒坛为3层,高约3米。上层有莲花宝座,塑有释迦牟尼坐像。戒坛周围还塑有113个戒神像。这是中国最大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北京门头沟一带有则民谚,“潭柘寺的水好,戒台寺的阁好。”“阁”指的就是现在仅存遗址的戒台寺中心建筑千佛阁。千佛阁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因供奉1680尊木雕佛像而闻名于世,由于年久失修被定为危险建筑,于1965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拆除,进行落地保护,现仅存遗址。千佛阁为三重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殿顶采用了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大五脊庑殿式”。阁楼内正中供有卢舍那铜质佛像,两侧的砖墙镶有琉璃壁饰。阁楼分上下两层,在每层左右两侧各有5个大佛龛,每个大佛龛内分为28个小佛龛,在小佛龛内又各分三个佛龛,每个佛龛内都供有一尊10厘米高的木雕小佛像,全阁共计有1680尊小佛像。老北京有“九月九”登高的习俗,在这里远可遥望京城,近可俯视永定河,水光山色,一览无余。戒台寺的千佛阁也曾是老北京登高赏景的最佳去处之一。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正式启动复建工程,工程完工后,千佛阁将再现昔日宏伟风貌,戒台寺建筑将更加完整。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恭亲王与卧龙松

有诗云:“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戒台寺的古树名木很多,仅国家保护古树就达88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松。这些古松当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卧龙松。该松主干蜿蜒横生,鳞片斑斑,很像一条巨龙卧在一块由清恭亲王手书“卧龙松”三个大字的石碑上歇息。

光绪十年(1884)春,慈禧撤销恭亲王奕訢的一切职务。失去权力的奕訢深知慈禧的狡诈与阴狠,为躲避杀身之祸,以养病为由离开政治旋涡,躲在戒台寺不问政事,隐居长达十年之久。恭亲王奕訢在戒台寺期间,居住在北宫院,在院内遍植牡丹,因此后人又称北宫院为牡丹院。牡丹院坐北朝南,大门悬挂奕訢手书“慧聚堂”匾额。在戒台寺隐居期间,他表面上是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但内心却是时刻关注政局的变化,自认为是蛟龙卧浅滩,因此为一棵松树题名“卧龙松”,抒发内心的郁闷同时也企盼卧龙再度腾飞。但经他重修后的毗卢阁的鸱吻却是凤在上,龙在下,流露出他的矛盾之态。现在这个“寺中之园”依然保持着当年奕訢整修后的风貌,大悲殿里还存放有他使用过的家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