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沟里开遍文明花

在青州市弥河镇黄泥沟村委办公室里,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拿白事来说,以前都咋办?吹鼓手得八九个,设灵堂、做白衣、摆宴席,喝酒发烟,全村人都得去帮工,怎么也要办三天,有的花费得过万。现在没了吹鼓手,不再设灵堂,白胸花代替了白衣,不再喝酒摆宴席,一两天下来两千就差不多了。”

为了减轻群众负担,提倡厚养薄葬,树立文明新风、节俭新风,黄泥沟村经过村两委研究,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结合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丧事简办的倡导办法,按照规定办理的村民,村委还会提供奖励。

村民张大娘说,以前办丧事请吹鼓手吹着喇叭谢庄,晚上唱戏唱到十点,亲人都得在外头跪着,冬天夏天非常受罪,这都是传下来的旧风俗,村里都这么干,你要是不办别人不得笑话吗?“现在好了,推行了新政策,党员干部带头丧事简办,大伙儿跟着学,省了钱省了事。”

旁边一个大婶插话说:“其实都想白事上少花点钱,老人在世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好好赡养、好好孝顺,老人没了大操大办走个形式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很多遗留下来的陋习成了习惯,村民即使心里不愿意也碍于情面不得不办,现在党员干部带好头,村民们找到了标杆,放下面子自觉效仿,陋习没了土壤,新风气入了人心。

村民张玉花的侄子马上就要结婚了,这在以前提前七八天全家亲戚就得开始忙活了。“现在简单了,家里提前一天做做喜饼火烧,到时候给街坊邻里一分,大家跟着高兴高兴就行了。”

“以前结婚,都要去婚庆公司租车,觉得排场、好看,街里街坊的也都要上份子,吃宴席,一趟下来不少花钱。现在倡导喜事新办,乡里乡亲不收礼了,就自家亲戚坐在一起吃个饭,也没有高额份子钱了。”村主任说。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引导了民风民俗,卸下了“人情枷锁”,婚丧事不再大操大办,节俭风气开始盛行。

在黄泥沟,同样盛行的还有孝风。

墙上手绘了“新二十四孝图”,村里开展以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活动、“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推广发扬“孝文化”,让孝文化入家庭、入人心。

94岁的段德平跟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村里人说,天气好的时候,老人的女儿儿媳都会轮流把老人推出来逛逛,晒晒太阳。儿媳张玉花说,怕老人天天在家呆着闷,没事儿了就推出去跟村里人聊聊天,说说话儿。

“现在经济条件都好了,村里风气也好,不是都说百善孝为先吗,村里没有不孝顺老人的现象,家里也都是有好吃的先给老人。”张玉花说。

移风易俗的推进,让红白事简办新办,婚丧嫁娶开销大减,各种酒席少了,村民心里乐了,往来礼金少了,邻里感情却更深了,攀比之风没了,家家争着孝敬老人,一股股新风让村风更文明更淳朴。(记者 韩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