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我有个95后的朋友,她一直想去贝加尔湖旅游,那里修建了全球首座冰雪图书馆,大家都会把梦想刻在冰上,祈祷来年冰雪融化时,自己可以梦想成真。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我问她,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她说,财务自由,然后不用上班。

这个时代一夜暴富的神话很多。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在公司上市之后套现,财富自由了,果断离职,几年里旅游遍了中国,也吃遍了中国,把跳伞、潜水、登山全尝试了个遍,“回来后,整个人很空虚,觉得看再壮观的风景,吃再好吃的东西也就那样了”。

有人问他还有什么愿望。他说,“想上班”。

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想上班,而普通打工人士想的却是不上班。

诚然,对于一个普通打工人士来说,职场实在有太多的不容易了。可能上司的脾气是雷,可能日常工作是坑,可能同事抱怨是在晒命,可能每个月都有二十几天让人不想去上班,最令人无奈的就是还要时常遭遇心灵暴击,玻璃心碎一地。

新来的助理是本地人,家里三套拆迁房@白花花,平面设计

部门新来的助理,朴实、低调的女孩子,平时也不爱买名牌,连贵价的护肤品都很少,一直觉得她也和我一样是个“普通女生”,直到有一天,我知道她租住在公司旁边的五星级高档公寓,每月租金8000,就是那种窗外万家灯火、装修精致像偶像剧一样的单身小公寓。

真的,我每个月工资都没8000,有一次部门聚餐,她竟然开了辆宝马来,她才刚毕业,却离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就这么近了。

毕竟,人家父母在广州有三套拆迁房。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拿奖拿到手软的大咖是我学弟@交叉cho,建筑设计

我们设计团队的头牌,每次做出的项目几乎都可以拿奖,下个月又要去拉斯维加斯领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BIM大赛的奖杯。

我也自认很努力,但我们一起做的项目,总能感觉到他的思路特别活跃,特别敢想,基本功又扎实,英语口语还特别地道,每次开会都感受到被吊打。我和他还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可能是我没这个天赋吧。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上司比我小6岁@Feng,互联网

在公司也打滚好几年了,这些年公司从零走到今天我付出了很多,也好不容易熬到了总监。公司开始筹备IPO准备上市了,最近空降了个据说很厉害的副总,本来我以为这个职位非我莫属。

不小心还知道他比我小6岁,但我还要报告给他,你说我什么心情?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职场的财富暴击、能力暴击和年龄暴击,经常让你怀疑人生,别人的起跑线一开始就这么高,那我努力还有什么用?这些差距,是不是真的无法消融?

没你工资高,但能锦衣玉食,是因为家底不同。一样的教育背景,但拿奖比你多,是因为能力不同。不如你资深,但能管理团队,是因为格局不同。

如果因为这种事感到气馁,那职场上未来还会有更多接二连三的暴击。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的努力就没有意义了。

努力的你,不一定会比不努力的他更优秀,但是努力的你,一定能比不努力的你更加优秀。这才是努力最大的意义。

心理学家Carol Dweck说:人面对困难时会有两种心态。

一种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固定的,一切的困难和挑战都是测验,通不过就说明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这称为“固定心态”。

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提高加强的。他们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可以带给自己许多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得到成长。这称为“成长心态”。

所以,比起在职场中那些看似无法消融的坎,更重要的是你的成长心态,你的努力,你的成绩和你的脚踏实地。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以上都是鸡汤,今天还想跟你讲点实际的。面对暴击,如何实现自我成长,成为CBD的幸存者。

01心态修正—— “没空瞎想,我是来学习的”

每个月都有20几天不想上班,那么建议你辞职家里躺,人的生命非常有限,有太多人在怨天怨地怨父母的负能量之中忽然发现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

你在职场的工作心态,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前途。

我曾在推文里提过一个闺蜜,她的金句是“老板发工资给我,还给我学习机会,我为什么不爱工作”。当时觉得她这句话简直一股清流,现在的她,从基层变老板,还是广州好几家网红餐厅的股东,这样的财富自由应该不是厌工的人能企及。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02动力 —— “工作不是喜欢后才选择,而是选择后才喜欢”

有个HR曾说过,大多数人所做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对工作本身来说,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喜欢。工作能力被认可了、和同事和睦有归属感、感受到个人价值,你就会喜欢一份工作,干得不好、不顺心了,你自然就不喜欢。

行为经济学家Dan Ariely说:我们工作的动力不仅仅是金钱,但也绝不只是热爱。多数时候,我们保持着奋斗的节奏是因为看到了努力的果实。

03技巧 —— “多和同事午餐”

如果你把工作午餐仅仅当做果腹的动作,那它的确平添孤寂。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有效的社交场景,那它远远不止是一顿午餐那样简单。

尤其是对刚入职场或新近跳槽的人来说,多和同事一起午餐,很重要。“一起吃饭”是现在最安全的社交借口,同事之间午餐也成了非官方团建的重要项目。


不在暴击中成长的人,也不配成为CBD的幸存者


只要离开了办公室的密闭空间,你会发现大家比较容易脱下铠甲彼此交流,和同事共进午餐交流会打破彼此浅层次的交往,增进上下属的关系。午餐社交虽然只有1个小时左右,但信息量巨大,是收获公司小道消息的方式,甚至是收获“成长消息”的重要渠道,比如让你月收入翻倍的投资技巧,提高效率的工作工具,自我增值的可靠渠道等等,不一而足。

家里有三套拆迁房的同事,虽然不能给你金钱上的指引,但在午餐时也可以和你交流本地房产的租赁和投资技巧,说不定还能给你介绍不错的房源。

拿奖拿到手软的头牌,虽然不能传授你天赋,但在午餐时告诉你他平时找灵感看的是哪些书,自我增值的方法,也是没问题的。

年纪比你小的副总为什么能空降?多吃几顿饭,能不能看出门道?知己知彼才是王道。

一次有意义的午餐社交,会让你的努力清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