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李炫榆 | 興業銀行博士後,央行觀察特約作者

“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漢唐時期,駝鈴聲聲、往來如梭的絲路盛景彷彿盡在昨日。如今,隨著2013年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正式提出,復興絲路之旅展開徵程,“ 一帶一路 ” 藍圖已躍然紙上。

五年來,異國風土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身影,“ 一帶一路 ”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大願景”正逐步開花結果。資金融通是 “ 一帶一路 ” 建設的重要支撐,五年來,沿線金融大動脈加快構建,中資銀行業結出累累碩果,機構佈局加緊完善、金融支持日益全面、監管合作逐步深化,“ 一帶一路 ” 為中國銀行業開放和國際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契機。

◆ ◆

一、“數說”中資銀行沿線機構佈局

(一)“ 一帶一路 ” 沿線覆蓋顯著提升

“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五年,中資銀行在沿線國家的機構數增長顯著,覆蓋網絡日漸完善。2013年末,有9家中資銀行在沿線20個國家設立45家分支機構,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沿線26個國家設立67家分支機構,機構數量增長49%,沿線國家覆蓋率增長10%。“ 一帶一路 ” 沿線已成為近年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佈局重點。

表1 中資銀行 “ 一帶一路 ” 沿線機構數變化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二)各類型中資銀行佈局風格迥異

1、五大行:“ 機構先行 ” ,是沿線佈局的主力軍

五大行在 “ 一帶一路 ” 沿線的佈局沿襲了 “ 機構先行 ” 的全球化擴張戰略,機構數量最多,增長最快,類型最豐富。從機構數量來看(表1、表2),截至2017年末,五大行在沿線共設置59家分支機構,佔中資銀行佈局總數的88%,較2013年增加48%,是中資金融機構在 “ 一帶一路 ” 沿線擴張的主力軍。其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是沿線擴張的領軍者,中行在沿線設置24家分支機構,覆蓋23個國家,工行在沿線設置21家分支機構,覆蓋20個國家。從機構類型來看,五大行在沿線佈局的分支機構形式多樣、運營靈活,共設有36家分行,15家子行,6家代表處。

身為境外擴張的主力軍,五大行仍在鋪設完善 “ 一帶一路 ” 佈局網絡,向空白地帶延伸,並深耕區域中心。例如,建行提出計劃海路陸路兩線並舉,陸上逐步實現從中亞到東歐、再到西歐的佈局,海上完善東南亞佈局,近期正在籌劃設立波蘭、哈薩克斯坦機構。中行則在新加坡新設了亞洲債券承分銷中心,拓展亞太地區債務資本市場,成為中資銀行在新加坡設立的首家區域性債券承分銷中心。

2、開發性、政策性銀行:“ 項目主導 ” ,以少量代表處輻射沿線地區

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充分發揮政策優勢,擔綱 “ 一帶一路 ” 金融支持的 “ 先鋒 ” 職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以 “ 項目建設 ” 為導向,沿線機構設置很少,機構層次不高,僅在俄羅斯、老撾、埃及3個國家設置4個代表處,以點成網,廣泛輻射中亞、東南亞、西亞和北非等地。

3、股份行:“ 起步追隨 ” ,以新加坡啟動全球化佈局

股份行的國際化之路起步遲,在 “ 一帶一路 ” 沿線佈局還處於試水階段,機構很少,類型單一。截至2017年末,12家股份行中僅有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在沿線設置4家機構,其中3家均為新加坡分行。股份行在新加坡的佈局設點是出於 “ 以亞太為中心 ” 的全球化佈局戰略,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是繼香港之後的出海首選。早在2010年,中信銀行通過旗下中信銀行(國際)在新加坡開設分行,建立了東盟地區的策略性據點,成為首個進入新加坡的股份行。此後,招行、浦發分別於2013年、2017年在新加坡落子,民生新加坡分行在2014年即獲得境內監管的審批,但至今尚未設立。

“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後,中信銀行啟動股份行發力 “ 一帶一路 ” 的標誌性事件,率先進軍中亞市場。2017年,中信銀行完成收購哈薩克斯坦人民銀行全資子行 Altyn 銀行60%股權,邁出其海外收購的堅實一步,中信自此一路領跑股份行國際化擴張及 “ 一帶一路 ” 金融合作之路。

表2 中資銀行 “一帶一路” 沿線機構佈局情況(2017年末)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三)聚焦東盟和波斯灣沿岸,鮮少涉足南亞、中亞、中東歐

從區域分佈來看(圖1、表3),中資銀行在沿線呈帶狀分佈,尚未形成網狀覆蓋,佈局重點集中在東盟地區和波斯灣沿岸地區。中資銀行已全面覆蓋東盟10國,共設有35家分支機構,佔 “ 一帶一路 ” 沿線機構的半壁江山;其次集中在西亞發達地區,共設有14家中資銀行分支機構,主要分佈在波斯灣沿岸經濟發達的迪拜、阿聯酋、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等國。自古以來,東南亞、波斯灣地區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友好夥伴,沿線多個國家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當前更成為 “ 一帶一路 ” 戰略佈局的 “ 深耕區 ” 。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南亞、中亞、中東歐等地仍較少中資銀行的身影。可見,中資銀行在 “ 一帶一路 ” 的佈局路徑秉承 “ 先近後遠,先發達後發展 ” 的境外擴張思路,雙邊經貿往來、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仍是中資銀行沿線佈局的首要考慮因素,“ 一帶一路 ” 的政策紅利有待進一步釋放,沿線區域潛力有待挖掘。

圖1 中資銀行 “一帶一路” 沿線佈局(2017年末)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表3 中資銀行 “一帶一路” 沿線覆蓋的國家和地區(2017年末)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 ◆

二、盤點中資銀行金融支持成效


(一)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為構建金融大動脈 “ 拓路搭橋 ”

儘管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在沿線佈設機構較少,但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優勢明顯,一直以來是沿線重大項目建設、民生支持的架海金梁。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積極為沿線地區 “ 輸血 ”、“ 造血 ”,始終走在大資金、大項目前列,圍繞重點領域和國別,推動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改善當地居民福利。

2017年 “ 一帶一路 ”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的270多個具體成果中,進出口銀行有33項、國開行有30項,佔全部成果的23%,位居各類金融機構前列。以國開行為例,截至2017年,國開行已完成22項 “ 一帶一路 ” 重大國際規劃,在沿線國家新增發放貸款176億美元,實現人民幣專項貸款授信承諾991億美元,外幣貸款餘額2617億美元;通過私募形式發行 “ 一帶一路 ” 專項債3.5億美元;設立了10億歐元中匈專項貸款項目;設立2500億元人民幣專項貸款支持 “ 一帶一路 ” 建設,並擬用3年實踐落實專項貸款。參與推進埃及500KV輸電線項目、哈薩克斯坦煉油廠改造、阿曼財政部綜合授信等大批重大項目實施,大力推進境外產業園建設,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二)五大行各盡其長,支持重點有差異

五大行在 “ 一帶一路 ” 沿線加緊 “ 佈局織網 ” 的同時,立足各自比較優勢,不斷拓展金融支持領域。

1、中國銀行:推動全方位金融合作和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銀行藉助多元牌照優勢,為 “ 一帶一路 ” 提供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租賃、保險、基金、證券等的全產品鏈條。截至2017年末,共跟進沿線重大項目超過500個,為沿線國家提供約1000億美元的授信支持。旗下中銀航空租賃為沿線國家航空公司租出的飛機累計超過公司飛機總數的65%;中銀國際控股進軍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債券發行市場;中銀保險全力支持內地大型企業走進 “ 一帶一路 ”,在沿線國家安排境外保險項目,近年相關境外保費收入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中行在推進人民幣國家化進程中,充分發揮跨境清算、外匯業務的優勢,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不斷完善跨境人民幣清算體系,推動人民幣市場發展,2017年中行沿線機構人民幣清算業務量近5萬億元,辦理與 “ 一帶一路 ” 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近1900億元,中行還成為亞投行指定的獨家資本金開戶行、獨家美元清算行,並在沿線各國積極引導當地企業和業務使用人民幣,擴大人民幣貸款規模。此外,中行積極拓展外匯資金產品和交易,拓展沿線國家多幣種即期和遠期外匯買賣,全球首發 “ 中銀一帶一路人民幣匯率指數 ”,開展對沿線新興貨幣市場貨幣的外匯買賣業務,外匯買賣貨幣數量已達61種。

2、建設銀行: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建行聚焦 “ 一帶一路 ” 重點客戶及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全球授信、貿易融資、跨境併購、國際債券、國際銀團等業務。累計為俄羅斯、巴基斯坦、新加坡、阿聯酋、沙特等近20個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的50多個海外重大項目提供金融支持,簽約金額超過90億美元。其中,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重大項目25個,簽約金額超過65億美元。累計儲備重大項目200多個,融資需求約合1100億美元,涉及4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半數以上項目集中在鐵路、公路、航運、能源、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3、農業銀行:立足農業 “ 走出去 ” 的跨境服務

農業銀行積極發揮 “ 服務三農” 的特色和優勢,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將支持農業“走出去”作為發展重點和國際化經營重要方向,為涉農 “ 走出去 ” 企業提供跨境金融綜合服務,全力支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糧商。近年來,農行為中糧集團境外收購提供融資支持,並協助其完成海外增資和跨境匯款,為新希望集團等行業龍頭收購國際農業項目、建設海外生產基地提供金融支持;大力支持周邊友好鄰邦發展農業項目,如向塔吉克斯坦金谷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種植推廣與產業園區二期項目發放貸款等等。


表4 部分中資銀行 “一帶一路” 金融支持成果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三)股份行 “ 輕型 ” 發展,特色服務有亮點

股份行在 “ 一帶一路 ” 的佈局發展剛剛起步,與五大行相比,股份行的投融資金額、支持模式還有很大差距。股份行對 “ 一帶一路 ” 金融支持主要依託境內機構、香港分行、自貿區分行,為 “ 走出去 ” 企業提供服務。一些股份行結合 “ 輕型化 ” 轉型方向,為 “ 一帶一路 ” 建設創新性推出項目諮詢、交易談判、跨境產業撮合、綠色金融產品、金融科技服務等綜合金融服務,在資本市場、投行業務、金融科技服務等方面大放異彩。

1、興業銀行:集團協同補給產業基金、打造綠色絲路,搭建銀銀平臺國際服務

興業銀行利用其現代金融服務集團的多牌照優勢,藉助在綠色金融、同業金融的豐富經驗,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建設提供 “ 境內+境外 ”、“ 商行+投行 ” 的綜合化融資方案,提供 “ 本外幣、離在岸 ” 一體化的全鏈條金融服務,涵蓋跨境結算、融資、供應鏈、投資、匯率避險、財務顧問等多元跨境金融服務方案。

一是 “ 集團軍 ” 支持產業基金。2015年,興業銀行聯合集團子公司興業信託、興業基金髮起設立絲綢之路黃金基金,規模1000億元,期限5-7年,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絲路專項基金,旨在推動我國對沿線區域國家黃金勘探領域的技術輸出和品牌輸出,發揮黃金的金融屬性,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此外,興業銀行聯合旗下子公司,參與設立中國鐵路發展基金、廣東鐵路發展基金,為 “ 一帶一路 ” 鐵路設施聯通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二是協同聯動積極打造 “ 綠色絲路 ”。

興業銀行是我國首個赤道銀行,“ 綠色金融 ” 品牌享譽市場。“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以來,興業銀行就積極推動打造 “ 綠色絲路 ”,緩解沿線地區荒漠化問題,為改善 “ 一帶一路 ” 生態環境貢獻金融力量。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客戶針對性提供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基金、綠色債權等多種融資方式,並積極參與越南、蒙古、印尼等沿線國家金融監管機構交流活動,分享綠色金融發展經驗,為沿線建設播撒綠色金融及時雨。

三是擬結合 “ 銀銀平臺 ” 逐步建立國際銀團業務分銷網絡。興業銀行獨具匠心的 “ 銀銀平臺 ” 產品,已鏈接超過1200家境內中小銀行,為銀行業機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興業將進一步完善 “ 銀銀平臺 ” 服務,促進國際銀團業務二級流轉市場發展,加強境內外金融同業合作,拓展 “ 一帶一路 ” 建設資金來源,大力發展FICC業務,完善風險對沖機制,為“一帶一路”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 “ 強強 ” 合作構建服務網絡。興業銀行積極與亞投行、絲路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關係,並大力拓展沿線代理行服務網絡,在沿線46個國家建立260家代理行機構,彌補境外網點不足的短板。

2、中信銀行:加大金融科技輸出,主打投行業務

中信銀行不僅在沿線機構佈局上率先起錨,更在沿線金融服務上打出 “ 組合拳 ”,發揮金融科技、機構業務、投行業務優勢,持續豐富產品體系。在金融科技方面,中信提出擬加強同阿爾金銀行在當地市場共享支付工具、移動銀行、大數據等方面的應用,加大金融科技輸出;在跨境併購方面,中信牽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併購案例,如為中國化工集團、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水安建設集團等龍頭企業提供境外收購融資服務、境外工程風險規避諮詢、買方信貸服務等;在債券業務方面,為 “ 走出去 ” 企業發行海外債券提供承銷服務,並已儲備好一大批優質境內企業 “ 出海 ” 發債的重點項目。

(四)中外資銀行攜手,共奏一帶一路 “ 交響曲 ”

“ 一帶一路 ” 倡議是開放、包容的倡議,五年來隨著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落地並漸出碩果,外資金融機構也積極響應參與,“ 一帶一路 ” 史詩由中資機構的 “ 獨角戲 ” 變為中外資機構共奏的 “ 交響曲 ”。

渣打銀行是最早將“一帶一路”作為集團戰略重點的外資銀行之一,其近70%的全球網點分佈在 “ 一帶一路 ” 沿線,業務網絡與沿線市場重合度很高,在多個沿線國家設立專門的 “ 中國企業海外服務處 ” 。2018年,國開行與渣打銀行簽署備忘錄,將共同推進100億元人民幣 “ 一帶一路 ” 項目授信貸款,擬在2020年底前為沿線相關項目提供總值不低於200億美元的融資支持。

花旗銀行全球化經營歷史悠久,位居一流跨國銀行之列。2017年,興業銀行、工商銀行與花旗銀行、阿聯酋國民銀行合作,提供總金額1400萬美元的銀團貸款投放,用於支持巴基斯坦財政支出與國際支出,助力中巴經濟走廊建設。2018年,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與花旗銀行分別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圍繞 “ 一帶一路 ” 倡議,發揮各自優勢領域,深入探索合作渠道,發展公司融資、金融產品、貿易、代理、信託、資本市場等服務。

(五)“ 融資+融智 ” 並舉,擴大金融合作 “ 朋友圈 ”

中資銀行在 “ 一帶一路 ” 建設中,積極推動完善多邊金融合作機制,輸出 “ 中國智慧 ”,提供 “ 中國方案 ”,以 “ 融資+融智 ” 並舉引領發展,與沿線國家共享發展機遇,積極擴大金融合作 “ 朋友圈 ”。

一是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開展金融機構多邊交流。例如,國開行發起設立上合組織銀聯體、中國—東盟國家銀聯體、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等多邊金融合作機制;發起成立中國—中東歐銀聯體,已吸納中東歐地區14個國家的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加入。又如,工商銀行牽頭推動建立 “ 一帶一路 ” 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目前成員單位已擴展至53家,通過平臺互薦項目金額超過25億美元。

二是主動發揮智庫作用,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規劃。國開行多年來已有序推進塔吉克斯坦、老撾、科威特等多項雙邊合作規劃、中蒙俄經濟走廊合作、中越路上基礎設施合作等專項規劃。其他中資銀行也積極參與規劃設計沿線國家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三是開展培訓研究,傳播中國文化與 “ 一帶一路 ” 金融理念。國開行成立開發性金融學院,進出口銀行成立 “ 一帶一路 ” 金融研究院,中國銀行向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家舉辦多期 “ 一帶一路 ” 研修班。中資銀行著力打造 “ 一帶一路 ” 金融支持智庫,開展沿線國家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 授人以漁 ” 輸出金融知識和金融專才。

◆ ◆

三、回望銀行業監管合作


中資銀行在 “ 一帶一路 ” 的佈局發展,與境內外監管機構的支持力度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積極落實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確定的跨境銀行監管原則,踐行大國擔當,深化監管合作。截至2018年6月末,中國已與46個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簽署各種形式的監管合作協議,銀監會與36個沿線國家的金融監管當局簽署了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MOU),央行與22個沿線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突破27000億人民幣(表5)。總體來看,“ 一帶一路 ” 銀行業監管合作成效顯著,配合推動中資銀行的境外佈局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監管合作持久。自2005年起,中國銀監會就陸續與多個沿線國家簽署雙邊 MOU,與新加坡、俄羅斯等國良好的監管合作關係已維持十數年。“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後,監管機構合作深入推進,央行與沿線多國簽訂的本幣互換協議基本實現續簽或規模擴大,有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二是與東盟十國、阿聯酋、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的監管合作密切。上述國家多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地緣優勢明顯,為雙邊友好合作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近年來,在密切友好的監管合作推動下,中資銀行亦加速在這些地區安營紮寨,助推“一帶一路”佈局擴張。

三是監管合作的廣度、深度有待提升。從監管合作廣度來看,我國與南亞、中東歐的銀行業監管合作較為鬆散。這些地區金融業發展相對緩慢,開展深入合作的時機尚不成熟,在南亞、中東歐的24個國家中,目前我國僅與其中10個國家達成監管合作。從監管合作深度來看,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銀行業監管合作尚處在初級階段,離監管合作的高級階段——監管協調尚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 ◆

四、暢想“興絲路”未來發展


“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五年來,沿線金融大動脈初現雛形。中資銀行既共襄盛舉、分享紅利,又面臨境外擴張經營的風險和挑戰。

一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差異大,考驗中資銀行差異化經營能力。比如沿線中亞、西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是伊斯蘭民族佔主流的國家,多發展伊斯蘭金融,與傳統金融在許多領域存在區別,伊斯蘭金融禁止利息、金融機構只承擔管理中的操作風險,很多傳統金融工具不適用伊斯蘭金融體系。需要根據不同國家調整經營策略、管理體系、風險戰略。

二是中資銀行沿線機構 “ 扎堆 ” 東南亞,佈局有待優化。現有機構呈兩極化分佈,東盟地區密集佈局,中亞、中東歐多地空白,服務覆蓋網絡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是一些地區政治經濟風險較高,金融市場環境不佳。中東歐、西亞一些地區是地緣政治風險的集中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金融環境體系薄弱、穩定性差,主權債務風險、貨幣風險、銀行系統風險疊加。

四是境外經營的聲譽收益勝過經濟收益,經濟效益亟待提升。“ 一帶一路 ” 項目早期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較多,建設週期長,投資需求大,項目經濟效益不明顯。

未來中資銀行在 “ 一帶一路 ” 建設中仍大有可為,要揚長避短,規避風險,把握機遇,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增設沿線網點,優化服務網絡。目前 “ 一帶一路 ” 沿線仍有約40個國家尚無中資銀行機構,與沿線64個國家的分佈廣度相比,中資銀行國家覆蓋率僅40%,服務覆蓋區域有限。另一方面,近年來發達國家對境外銀行准入趨嚴,中資銀行 “ 出海 ” 步伐受限整體放緩。在此背景下,中資銀行、特別是實力較強的股份行應把握 “ 一帶一路 ” 戰略契機,跟隨國家政策導向,擇機加快沿線佈局。以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外交、經貿的友好夥伴為切入點,輻射南亞、中亞、中東歐地區;以迪拜、阿布扎比等經濟發達、油氣資源豐富的重要交通樞紐為立足點,挖掘伊斯蘭金融的優勢,深耕西亞中東市場。

二是加強中外資銀行合作互鑑,拓展多渠道交流合作。大型外資銀行國際化經驗豐富、海外網點優勢明顯、市場耕耘時間較長,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跨國風險解決方案健全。例如,渣打銀行已形成 “ 一帶一路 ” 的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又獨闢蹊徑看好非洲國家市場,為中資銀行助興絲路提供新視角、新啟發。此外,積極吸引各類國際機構參與,擴大投融資參與主體,推動股票和債券等資本市場發展,中外資銀行加強合作、業務互補,共享 “ 一帶一路 ” 發展紅利。

三是強化 “ 本地化 ” 服務,提升業務創新能力。目前中資銀行服務仍主要追隨中資 “ 出海 ” 企業的需求,對當地客戶服務較少,難以融入本地市場。下一步,中資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與多邊金融開發機構、政策性銀行、當地政府及金融機構、跨國企業等的合作,拓展金融服務方式;探索以參股或併購方式進入沿線國家市場,依託當地機構和團隊,結合中資銀行在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推動金融服務創新,拓展市場份額;推動投融資產品和制度創新,探索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可持續投融資方式。

四是培育服務 “ 一帶一路 ” 建設的國際化專才隊伍。應加快儲備會小語種、懂跨境金融的複合型人才,加大力度培養國際化經營的管理人才、風控人才。另一方面應平衡好國際化人才隊伍結構,探索外派人員和本地化人員的構成比例,引入國際化經營專家,形成 “ 本行外派+當地人才+國際專家 ” 的人才隊伍。

五是推進深化沿線金融監管合作。健全完善國內金融監管體系,推進國內監管體制改革,提升金融監管效率;推進與沿線國家金融監管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把握合作時機,拓展多種合作協議形式;加強對沿線國家金融業發展的研究和關注,利用好亞投行、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交流對接平臺,與沿線國家深入開展包括交流研討、合作論壇等多種形式的非正式交流。

表5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與我國的金融監管合作情況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資料來源:根據銀監會、央行公開資料整理



想了解金融科技與互聯網產業機會,請微信搜索「金融科技幫幫忙」小程序進行諮詢~

☟☟☟

FintechEco研究院聯席院長:由曦

暢銷書作家,著作《螞蟻金服:科技金融獨角獸的崛起》(中信出版社),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金融互聯網分會暨中國網絡金融聯盟專家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FintechEco研究院聯席院長:付學軍

暢銷書作家,著作《教你炒股票之纏論新解》(中信出版社)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 end >

如果您對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寶貴建議吧!


1、房地產的“大轉折實實在在到來了”, 銀行業的轉折點還會遠嗎?

2、商業銀行十年反思錄

3、浙江、浙商與浙商銀行

4、貿易戰是中美“國運之戰”?且讀“華爾街之王” 的美國“國情分析報告”

5、十年前,我也在金融風暴中心

中資銀行“一帶一路”五年盤點與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